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71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水体中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下降,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反应池、催化剂填充层、脱氮微生物层和光催化灯。所述的反应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层设置在反应池的中部。所述脱氮微生物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分隔滤膜。脱氮微生物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催化剂填充层。催化剂填充层用于填充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


[0001]本技术属于水体治理
,具体涉及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适用于江河和湖泊等含藻水域中抑制或阻止藻类生长。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蓝藻水华事件频频发生,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富含丰富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水体中藻类迅速繁殖,导致水体含氧量和透明度下降,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对城市饮用水源危害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以克服现有抑藻技术的不足,通过光照射水体中的催化剂,以此促进催化剂对藻类生长的抑制效果。
[0004]本技术包括反应池、催化剂填充层、脱氮微生物层和光催化灯。所述的反应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层设置在反应池的中部。所述脱氮微生物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分隔滤膜。脱氮微生物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催化剂填充层。催化剂填充层用于填充Pd-TiO2光催化剂。反应池的两端均设置有光催化灯。反应池的两端端壁均为透明面。
[0005]作为优选,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层内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所述的光催化灯和温度监测装置形成负反馈温度调节系统。
[0006]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叶绿素a传感器。所述的叶绿素a传感器设置在反应池的出水口处。
[0007]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曝气泵。所述的曝气管位于脱氮微生物层的底部。
[0008]作为优选,所述分隔滤膜的孔径为0.45μm。
[0009]作为优选,所述反应池的进水口与提升泵连接,出水口设置有通断阀。
[0010]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是一体化全自动反应器,通过光催化进行抑藻,效果显著,既适用于江河、湖泊的水体净化,也适用于景观池塘的水体净化。
[0012]2、藻类的污染多出现于富营养化水域,而富营养化水域的氮磷含量过高;因此本技术在反应器中加入脱氮微生物层,能够在抑制藻类的同时降低含藻水体的氨氮含量,提高水处理效果。
[0013]3、本技术通过温度监测装置与光催化灯相配合,能够使得水体温度保持温度,避免水温过高对脱氮微生物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增设脱氮微生物层前后的效果对比柱状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如图1所示,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包括反应池、催化剂填充层4、脱氮微生物层9、光催化灯6、曝气泵7和控制器。反应池一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水口1,另一端的底部开设有出水口8。脱氮微生物层9设置在反应池的中部,并将反应池的进水口1与出水口8隔开。用于设置脱氮微生物的脱氮微生物层9内设置有曝气管7。曝气管7位于脱氮微生物层9的底部。脱氮微生物层9的两侧均设置有分隔滤膜5。分隔滤膜5的孔径为0.45μm,分隔滤膜5能够透过水体,但能阻挡脱氮微生物离开脱氮微生物层9,从而避免脱氮微生物的流失,降低脱氮微生物的投放频率,降低成本。
[0020]脱氮微生物层9的两侧均设置有催化剂填充层4。催化剂填充层4用于填充光催化剂。光催化剂的颗粒直径大于催化剂填充层4两侧面的隔网孔径,使得光催化剂被限制在催化剂填充层4内。反应池的两端均设置有光催化灯6。反应池的两端端壁均为透明面,采用石英光学玻璃,使得光催化灯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催化剂填充层4上,从而配合光催化剂形成光催化反应,从而破坏经过催化剂填充层4的水体中的藻类的细胞结构,影响其光合活性,达到除藻目的。
[0021]叶绿素a传感器3及温度监测装置2的信号输出线均与控制器连接。光催化灯6与控制器通过IGBT管连接,使得控制器能够通过PWM波控制光催化灯的亮度。由于光催化灯6的照射过程中会影响反应池内水体的温度,若水体温度过高将降低脱氮微生物的活性或导致脱氮微生物死亡;因此,通过温度监测装置2与光催化灯6相配合保持脱氮微生物层9内的水温恒定。反应池的进水口与提升泵连接,出水口设置有通断阀;提升泵和通断阀均由控制器控制。叶绿素a传感器能够检测反应池出水口8处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是否达到可排放标准,从而据此控制反应池的进出水,无需手动操作进出水。
[002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光催化剂采用F-Ce-TiO2/膨胀珍珠岩(EP)漂浮光催化剂。
[002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4]向反应池的进水口中注入被处理的水体,日光灯启动发光,曝气泵开始曝气;催化剂填充层4内发生光催化反应,消灭经过催化剂填充层4的水体中的藻类。当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低于0.04mg/L时达到排放标准;水体经过脱氮微生物层9时,脱氮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有机氮进行生物降解,实现脱氮。处理完成后的水体从反应池的出水口输出。
[0025]本技术将去除脱氮微生物层9作为空白组与本技术作对比试验,所得对废水中氨氮的处理效果对比情况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设置脱氮微生物层9后,含藻废水中的氨氮的含量显著降低,从初始的5.1mg/L经过24小时后降至0.17mg/L,去除率高达96.67%。
[0026]实施例2
[002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0028]如图3所示,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还包括叶绿素a传感器3和温度监测装置2。反应池的出水口8处设置有型号为S600-C的叶绿素a传感器3。S600-C叶绿素a传感器3能够实时检测反应池输出的水体中的叶绿素a的含量,从而向工作人员反馈本技术的抑藻的效果。温度监测装置2设置在脱氮微生物层9中;温度监测装置2能够检测脱氮微生物层9内的温度,从而配合光催化灯来使得脱氮微生物层9内保持适宜脱氮微生物的温度,保证脱氮微生物保持较高的脱氮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包括反应池、催化剂填充层和光催化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脱氮微生物层;所述的反应池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层设置在反应池的中部;所述脱氮微生物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分隔滤膜;脱氮微生物层的两侧均设置有催化剂填充层;催化剂填充层用于填充Pd-TiO2光催化剂;反应池的两端均设置有光催化灯;反应池的两端端壁均为透明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催化抑藻脱氮一体式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氮微生物层内设置有温度监测装置;所述的光催化灯和温度监测装置形成负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杭君卢诗焕丁佳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