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联网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686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物联网花盆,包括壳体,壳体为分为植物生长层、机电控制层、蓄水层三部分,通过可拆装的旋转卡扣进行连接,壳体外设置有按压式开关和充电口,植物生长层内设置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植物生长层的底部安装有称重组件,与控制组件相连;机电控制层中安装有控制组件、光强传感器、无线组件、电源组件;灌溉组件包括输水软管和微型水泵,通过微型水泵将水从蓄水层抽取,通过输水软管均匀浇灌到土壤中。控制组件连接无线组件,发送各组件采集到的信息至移动端,可实时观测花盆情况,当土壤湿度下降到预设值时,触发灌溉组件进行浇水,也可以通过移动端发送指令进行浇水。水。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联网花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花盆,具体是一种物联网花盆。

技术介绍

[0002]智能花盆是时下物联网浪潮中的一种新兴产品,而目前市场上无论是基于何种技术核心的智能花盆设计,都只是在关注花盆结构本身,没有很好的关注到人们养护植物这一过程中的人文联系。经过市场调研和实地考察,现市的智能花盆主要有以下两大问题:
[0003]1、市面上出现的各种智能花盆,大同小异,大多只在硬件层面上完成植物的自动浇灌,技术性与实用性没有良好的结合。
[0004]2、市面上物联网化地智能花盆,也仅只是在用户端显示土壤湿度状况、环境光强状况等等,没有结合养护植物这一过程所反映的情感交互过程的设计。
[0005]植物养护过程中的情感交互是非常有必要的。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中国显著的地域、城乡差距,导致人们生存压力过大以及沟通交流的缺少,对人们的心理状况产生一定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生活带来便利,如今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语音语义识别技术的成熟,使得在实现智能花盆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沟通交互功能成为一种可能。而在当今社会,综合的跨学科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在这里,我们基于心理学的沟通分析理论以及对于社会上焦虑与抑郁发病率日益增长的原因的研究,结合当下迅速发展得物联网技术以及语音语义识别技术,通过这种基于沟通分析理论的交互式物联网智能花盆来缓解一部分生活压力。
[0006]在对于沟通交流倾向的调查中,有88.14%的人表明有一定程度的沟通交流的需求。同时,有72.13%均会有孤独,不知道向谁倾诉的体验,仅有27.87%的调查对象明确表示完全不会觉得孤独。
[0007]植物的养护相对动物饲养较为简单,接受度也更大。该项调查显示只有12.2%的调查对象对植物的养护完全没有兴趣,表明喜欢植物养护的有49.13%,占将近半数。在此基础上,在假设所养护的植物能够与人进行沟通有69.12%的人愿意以植物为对象进行倾诉。这说明,将植物作为虚拟沟通交流对象的载体具有可行性。
[0008]同时,有98.34%的调查对象表示,在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希望拥有一个智能花盆。说明将智能花盆作为交互功能实现载体具有较强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物联网花盆。
[0010]一种物联网花盆,包括壳体、无线组件、按压式开关、电源组件、控制组件、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光强传感器、称重组件、灌溉组件。
[0011]所述壳体为分为三部分,通过可拆装的旋转卡扣进行连接,上层为植物生长层,中间层为机电控制层,下层为蓄水层,采用透明亚克力板为材料板制成,容纳并保护内部各组件。壳体外设置有按压式开关和充电口,按压式开关和充电口连接电源组件,控制花盆的启
动和关停和电源组件充电。
[0012]所述的植物生长层为土壤层,土壤内设置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状况,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通过杜邦线与控制组件连接,植物生长层的底部安装有称重组件,所述的称重组件通过杜邦线与控制组件;所述的机电控制层中安装有控制组件、光强传感器、无线组件、电源组件;光强传感器与无线组件连接控制组件;所述灌溉组件包括输水软管和微型水泵,蓄水层储存用于浇灌植物的水,通过输水软管与植物生长层相联通,通过安装在机电控制层的微型水泵将水从蓄水层抽取,通过输水软管均匀浇灌到土壤中。
[0013]电源组件连接其他各组件,为其他组件提供驱动电源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0014]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组件采用型号为STM32F103ZET6。
[0015]土壤温湿度传感器采用型号为SHT30,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状况。
[0016]光强传感器采用型号为GY-39,安装在机电控制层内壁,用于监测植物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
[0017]称重组件采用型号为HX711,置于植物生长层的土壤底部,通过检测重量变化,实现定量浇水功能。
[0018]无线组件采用esp8266模块,安装在机电控制层中,连接用于向移动端发送采集到的植物数据,并且接收移动端发送给花盆的指令。
[0019]本技术有益效果如下;
[0020]在物联网与人工智能背景下,跳脱出传统智能花盆的思路,在交互方面提出创新。一方面规避了传统的闹钟提醒或菜单式查阅模式,创新的通过建立在语义识别基础上的聊天模式,向用户反馈当前植物的生长状况,回答用户的养护疑问,为养护植物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建立亲密度体系,通过人与植物的沟通交流,推动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同时鼓励用户自己动手养护植物,希望用户多回归现实世界,避免沉溺于虚拟世界,解决了目前智能花盆无法联网反馈、缺乏情感交互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物联网花盆,包括壳体14、无线组件9、按压式开关1、电源组件2、控制组件3、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光强传感器7、称重组件11、灌溉组件。
[0024]所述壳体14为分为三部分,通过可拆装的旋转卡扣进行连接,上层为植物生长层4,中间层为机电控制层5,下层为蓄水层12,采用透明亚克力板为材料板制成,容纳并保护内部各组件。壳体外设置有按压式开关1和充电口13,按压式开关1和充电口13连接电源组件2,控制智能花盆的启动和关停和电源组件2充电。
[0025]所述的植物生长层4为土壤层,土壤内设置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 6,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状况,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通过杜邦线与控制组件3连接,植物生长层的底部安装有称重组件11,所述的称重组件11通过杜邦线与控制组件3;所述的机电控制层5中安装有控制组件3、光强传感器7、无线组件9、电源组件2;光强传感器7与无线组件9连接控制组件3;
所述灌溉组件包括输水软管10和微型水泵8,蓄水层12储存用于浇灌植物的水,通过输水软管10与植物生长层4相联通,通过安装在机电控制层的微型水泵8将水从蓄水层 12抽取,通过输水软管10均匀浇灌到土壤中。
[0026]电源组件2连接其他各组件,为其他组件提供驱动电源以保证其正常工作。
[0027]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组件3采用型号为STM32F103ZET6。
[0028]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采用型号为SHT30,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状况。
[0029]光强传感器7采用型号为GY-39,安装在机电控制层5内壁,用于监测植物生长环境的光照强度。
[0030]称重组件11采用型号为HX711,置于植物生长层4的土壤底部,通过检测重量变化,实现定量浇水功能。
[0031]无线组件9采用esp8266模块,安装在机电控制层5中,连接用于向移动端发送采集到的植物数据,并且接收移动端发送给花盆的指令。
[0032]打开按压式开关1,电源组件2为各组件供电,植物生长层4和机电控制层5中的各组件开始工作。土壤湿度传感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4)、无线组件(9)、按压式开关(1)、电源组件(2)、控制组件(3)、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光强传感器(7)、称重组件(11)、灌溉组件;所述壳体(14)为分为三部分,通过可拆装的旋转卡扣进行连接,上层为植物生长层(4),中间层为机电控制层(5),下层为蓄水层(12),采用透明亚克力板为材料板制成,容纳并保护内部各组件;壳体外设置有按压式开关(1)和充电口(13),按压式开关(1)和充电口(13)连接电源组件(2),控制智能花盆的启动和关停和电源组件(2)充电;所述的植物生长层(4)为土壤层,土壤内设置有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实时监测土壤温湿度状况,土壤温湿度传感器(6)通过杜邦线与控制组件(3)连接,植物生长层的底部安装有称重组件(11),所述的称重组件(11)通过杜邦线与控制组件(3)相连;所述的机电控制层(5)中安装有控制组件(3)、光强传感器(7)、无线组件(9)、电源组件(2);光强传感器(7)与无线组件(9)连接控制组件(3);所述灌溉组件包括输水软管(10)和微型水泵(8),蓄水层(12)储存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斯勇欧军裘睿郭宸周淳辅丁蓝丁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