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菜共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57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菌菜共生装置,包括支架和由底板、横向两侧的侧板及纵向两端的端板围成的槽体,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方向分布的多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两个支撑杆、连接两个支撑杆上部的上横梁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下部的下横梁,所述槽体放置在多个平行设置的所述上横梁上,所述底板上设有隔水板,隔水板上具有渗水孔,隔水板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置多组具有向下凸起的隔水板支腿,所述下横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两个沿纵向方向平行延伸的食用菌堆置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菌菜共生装置,由支架将种植对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种植蔬菜的槽体,下层为两个食用菌堆置杆组成的食用菌堆置架,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方便。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菌菜共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栽培领域,尤其是涉及菌菜共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大棚内的大部分种植模式还是以单一种植蔬菜或食用菌,大棚建设成本高昂,少的六七万,多则二三十万,单一作物的种植效益低下,特别是一些简单的大棚,一是由于连年耕作土传病害逐年严重;二是由于保温性能差,造成作物生长不良,从而抵抗力减弱,产量下降;不利于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同时,单一种植不利于作物之间互作作用,合理安排不同作物共生种植,能够互相促进生长,提高作物生长势和产量,增加种植效益。
[0003]现有的菌菜共生装置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和空间利用不合理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菌菜共生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菌菜共生装置,包括支架和由底板、横向两侧的侧板及纵向两端的端板围成的槽体,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方向分布的多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两个支撑杆、连接两个支撑杆上部的上横梁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下部的下横梁,所述槽体放置在多个平行设置的所述上横梁上,所述底板上设有隔水板,隔水板上具有渗水孔,隔水板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置多组具有向下凸起的隔水板支腿,所述下横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两个沿纵向方向平行延伸的食用菌堆置杆。
[0007]优选的,两个所述食用菌堆置杆上设置轨道运输车,所述轨道运输车的底部沿横向设置两排与所述食用菌堆置杆滚动卡接配合的滚轮,每排包含至少两个滚轮。
[0008]优选的,所述轨道运输车为平板小车,平板小车的两端均设置拉绳。
[0009]优选的,所述轨道运输车为平板小车,平板小车的两端由一根传送链连接,所述支架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由电机带动的主动链轮和支撑架支撑的从动链轮,平板小车两端的所述传送链分别套接在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上。
[0010]优选的,所述槽体的上方设置至少一个与给水管连通的滴灌管。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菌菜共生装置,由支架将种植对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种植蔬菜的槽体,下层为两个食用菌堆置杆组成的食用菌堆置架,上层蔬菜和槽体可为下层遮阳遮光,满足食用菌对弱光的要求,且为下层食用菌的生长提供氧气,下层食用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上层的蔬菜光合作用利用,实现气体的互补,许多蔬菜因枝叶茂盛而导致株间光线少,当通风量过小时,植物表面和地面蒸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不易散失,特别是日光温室栽培的蔬菜瓜果,行间在一定范围内经常有较高的空气湿度,非常不利于蔬菜生产,而这样的环境却恰是食用菌要求的高湿环境,食用菌子实体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以相对降低套作蔬菜株间的湿度,从而减少套作蔬菜植物病害的发生。另外,食用菌在菌丝分解培养料时,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可提高室内局部温度,有利于
蔬菜根系生长,增强根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植物产量,同时,设置具有渗水孔隔水板上,当肥水供给基质饱和后,自由水从隔水板的渗水孔进入储水层内,当基质缺水的时候,能通过蒸发作用对基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补充,最后,食用菌菌渣可作为蔬菜栽培基质用料之一,废物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本技术的菌菜共生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0012]更进一步的,在两个食用菌堆置杆上设置轨道运输车,方便运输食用菌栽培袋。
[0013]更进一步的,轨道运输车为平板小车,平板小车的两端均设置拉绳,牵引拉绳即可移动平板小车,方便操作。
[0014]更进一步的,平板小车的两端由一根传送链连接,支架的纵向两端分别设置由电机带动的主动链轮和支撑架支撑的从动链轮,平板小车两端的传送链分别套接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通过控制电机来控制平板小车的直线运动,更加省力。
[0015]更进一步的,采用滴灌管根据植物用水用肥需求,精准把控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中一种菌菜共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中隔水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0019]一种菌菜共生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2所示,包括支架和由底板、横向两侧的侧板 14及纵向两端的端板11围成的槽体1,槽体横截面呈下窄上宽的梯形,槽体的上方设置两个与给水管10连通的滴灌管15,可通过金属架或者直接水泥墩对上水管进行支撑固定(图中未显示),滴灌管的固定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赘述。支架包括沿纵向方向分布的多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单元,本实施例为四个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两个支撑杆3、连接两个支撑杆上部的上横梁2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下部的下横梁4,下横梁4与地面具有间隙,以便食用菌与地面隔离,生产干净食用菌,支撑杆3、上横梁2以及下横梁4都可以为金属材质通过焊接连接,也可以为塑料、木料以及水泥材质,槽体1放置在多个平行设置的上横梁2上,槽体1的底板上设有隔水板8,隔水板为一平板,隔水板上具有渗水孔12,隔水板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置多组具有向下凸起的隔水板支腿13,每组支腿有两个,隔水板支腿可以是柱状、锥状和半球状等,当基质缺水的时候,能通过蒸发作用对基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补充。下横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两个沿纵向方向平行延伸的食用菌堆置杆5,本实施例中,食用菌堆置杆为镀锌金属杆,通过焊接固定在下横梁4上,两个食用菌堆置杆上设置轨道运输车9,方便运输食用菌栽培袋,轨道运输车的底部沿横向设置两排与食用菌堆置杆滚动卡接配合的滚轮,每排包含至少两个滚轮7,滚轮与食用菌堆置杆接触的面为弧形凹面,轨道运输车为平板小车,平板小车的两端均设置拉绳6。
[0020]本专利技术的菌菜共生装置,由支架将种植对象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种植蔬菜的槽体,下层为两个食用菌堆置杆组成的食用菌堆置架,用于放置食用菌栽培袋,上层蔬菜和槽体可为下层遮阳遮光,满足食用菌对弱光的要求,且为下层食用菌的生长提供氧气,下层食
用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供上层的蔬菜光合作用利用,实现气体的互补,许多蔬菜因枝叶茂盛而导致株间光线少,当通风量过小时,植物表面和地面蒸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不易散失,特别是日光温室栽培的蔬菜瓜果,行间在一定范围内经常有较高的空气湿度,非常不利于蔬菜生产,而这样的环境却恰是食用菌要求的高湿环境,食用菌子实体在发育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可以相对降低套作蔬菜株间的湿度,从而减少套作蔬菜植物病害的发生。另外,食用菌在菌丝分解培养料时,会释放一定的热量,可提高室内局部温度,有利于蔬菜根系生长,增强根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植物产量,同时,设置具有渗水孔隔水板上,当肥水供给基质饱和后,自由水从隔水板的渗水孔进入储水层内,当基质缺水的时候,能通过蒸发作用对基质进行一定程度的水分补充,最后,食用菌菌渣可作为蔬菜栽培基质用料之一,废物利用,减少了环境污染。本实施例的菌菜共生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
[0021]在其他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由底板、横向两侧的侧板及纵向两端的端板围成的槽体,所述支架包括沿纵向方向分布的多个固定在地面上的支架单元,每个支架单元包括两个支撑杆、连接两个支撑杆上部的上横梁以及连接两个支撑杆下部的下横梁,所述槽体放置在多个平行设置的所述上横梁上,所述底板上设有隔水板, 隔水板上具有渗水孔,隔水板的底部沿纵向方向设置多组具有向下凸起的隔水板支腿,所述下横梁上沿横向方向设置两个沿纵向方向平行延伸的食用菌堆置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菌菜共生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食用菌堆置杆上设置轨道运输车,所述轨道运输车的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桂民李建欣崔杏春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蔬菜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