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609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照相机,其主体为外盖盖住。一个拍摄镜头和快门机构合作曝光。印刷线路板固定到照相机主体上,并包括存储器和输入端,存储器存储用于电控制曝光的调整数据,输入端连到外部输入装置上。外盖包括前盖和后盖,前盖盖住照相机主体的前面,印刷线路板被所述的前盖部分盖住,输入端保持露在所述的前盖旁。前盖安到照相机主体后,后盖安装以盖住照相机主体后部,以与前盖一起关闭照相机主体和所述的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不暴露于外。(*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便于暴光的照相机。更具体的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大规模生产的适应性提高以减少生产成本的照相机,其中生产过程的调整可以适当和方便地进行。通过按下快门按钮就能简单地拍照的照相机有一个测光元件。被摄物体的亮度由该测光元件测量以自动确定快门速度和光圈档。用户即使不进行手动调整也能适当暴光。它可以用自动调整发出的闪光的光量的自动闪光装置。这样即使在夜晚或室内即被摄物体的亮度明显低时也可以方便地得到适度的暴光。为了用一个简单的暴光操作得到总是适度的暴光,自动暴光控制和自动闪光装置发出的闪光的光量的调节必须适宜。因此需要测光元件以测量被摄物体亮度和测量被摄物体反射的闪光。该测光元件有一个特点即各个元件之间有差别。实际上在将测光元件安在暴光控制电路或光调节器电路中后电路被通电并可检测。用电压计改变电路参数来消除个体差别。或调整输入EEPROM的校正数据。最好在安装快门装置、闪光装置和其他主要元件后,即在最后完成照相机组装后进行这种检测和调整操作。很少在运输或购买后重复检测和调整操作。若用于检测和调整操作的终端或盘在照相机中的位置使得它们暴露于外,则静电噪声或与导体接触产生的短路信号可能在电路中引起错误操作。另外用户可能错误地移动盘等而损坏生产中调整好的条件。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一个在完成检测和调整操作后合在终端和盘上的盖来解决。但是在照相机的外表面要有进行检测和调整操作用的开口。而且要有附加的盖子以盖住这些开口。零件数目或安装程序增加不利于降低成本。若在照相机的表面外盖盖好前完成检测和调整操作,且通过安装外盖将终端完全盖住,则避免了上述问题。但是作为外盖的前盖有一个位于测光元件前的测光窗以从其被摄物体引入光。另外前盖可以有一个玻璃盖或滤光片以调整测光元件上的入射光。因此问题在于检测和调整操作不能在盖好外盖前在与盖好外盖后实际进行的暴光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考虑到前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照相机,其中用于暴光控制的测光元件和用于调节自动闪光装置的测光元件可以在合上照相机前盖后以适当和方便的方式调节光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照相机,其中用于暴光控制的测光元件和用于调节自动闪光装置的测光元件从被摄物体接收基本上相同的光从而两个测光元件间的测量不出现大的差别。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动区间聚焦型的照相机,其暴光操作简化且零件数目减少了。本专利技术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自处理型快拍底片单元的快拍照相机,其体积减小,并且涂布机辊马达只产生小的噪声和振动。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照相机包括固定到照相机主体上的包括存储器和输入终端的印刷线路板,该存储器存储适用于暴光电控制的调整数据,输入终端能与外部输入装置相连。外盖包括前盖和后盖,安装前盖以盖住照相机主体的前面,印刷线路板为前盖部分盖住,输入终端保持露在前盖侧部。前盖安到照相机主体后,安装后盖以盖住照相机主体后部,以与前盖一起关闭照相机主体和印刷线路板。印刷线路板不露在外面。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装片室的内壁形成一个贯穿孔,当该室门关闭时该内壁被关在其内,该贯穿孔小,人手不能通过。一个调节元件位于从该贯穿孔向内的位置,并连到线路板上以控制自动闪光装置。调节器元件用于调节自动闪光装置的光控制量。当室门关闭时,该调节元件不露在照相机主体外面。照相机包括一个圆柱形伸出的遮光通道。外盖盖住该遮光通道。在照相机中,第一测光元件测量被摄物体的亮度用于暴光控制。第二测光元件测量被摄物体反射的闪光用于自动闪光装置的光控制。有第一和第二测光窗口,经它们第一和第二测光元件分别露在外盖的前面,第一和第二测光窗口位于其中心在拍摄镜头的光轴上的一个圆上。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拍摄镜头移向焦点清晰位置以对物体聚焦,对多个区域预先确定该焦点清晰位置,可拍摄的被摄物体距离范围被分成这些区域。当手动操作时,手动操作元件设定在从聚焦位置和不使用位置中所选择的一个位置上,聚焦位置分别与焦点清晰位置相关。镜头移动机构响应于手动操作元件设定到一个聚焦位置而将拍摄镜头移向一个相应的焦点清晰位置。一个电源开关响应于手动操作元件设定在不使用位置而关闭,响应于手动操作元件在任何聚焦位置的设定而打开。在用自处理型的快拍底片单元的快拍照相机中,涂布机辊在暴光的快拍底片单元上将显影剂展开并将该快拍底片单元退到外盖的外面。设置弹性材料以遮挡马达外面和遮光通道底部之间的间隙,马达用于驱动该涂布机辊。马达基本上水平取向并基本上垂直于拍摄镜头的光轴。主电容的取向使得其在平行于马达的轴的方向上较长,主电容用于闪光装置发出闪光。一个可移动镜头筒在光轴的方向上以可移动的方式支撑于遮光通道的前端的前面,以支撑拍摄镜头。快门机构支撑在该可移动镜头筒上并包括一个快门叶片和用于驱动该快门叶片的马达。测光元件位于从该可移动镜头筒向前的位置上,测光元件的后端伸向该可移动镜头筒。在可移动镜头筒的前面形成一个切口以在可移动镜头筒在该向前方向移动时接收测光元件的后端。另外,在遮光通道的前端形成一个附加切口,以在可移动镜头筒移向后时接收马达的后端。按本专利技术,在监测经滤光片得到的测光输出的同时,数据可以写入作为存储器的EEPROM。测光度可以调节到与暴光时相同的条件。当后盖安装时,印刷线路板完全盖在里面,不为电噪声影响。用装片室内壁的贯穿孔进行调整操作。该贯穿孔在室门关闭拍摄过程中不露出。用户不会由于疏忽从该贯穿孔操纵内部的调整元件。为了用暴光控制和自动闪光光控制用的测光元件,它们测量的范围在被摄场景内它们间基本一样。遮光通道伸向照相机主体前,测光窗口与各测光元件有联系。因此避免测光元件为遮光通道的光渐晕影响。暴光控制和闪光控制可以精确进行。启动照相机的电源开关操作在聚焦的同时进行。因此电源开关在聚焦操作时打开。电源操作以一个方便的方式而简化了。将退到快拍底片单元的马达经弹性材料固定到照相机主体。可以通过驱动马达减少产生的噪音,并避免将噪声传给照相机主体。马达和主电容排布在遮光通道下并相互平行取向。因此照相机主体通过节约马达和主电容的空间而压缩了。拍摄镜头和快门机构安在向前伸出的遮光通道的前面。照相机主体可以有一个在光轴方向放大的尺寸。但是在遮光通道前和在可移动镜头筒前形成切口。因此马达和测光元件在可移动镜头筒在光轴方向移动时可以部分接收。照相机主体在光轴方向可以压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它优点通过下面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为清楚,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快拍照相机的透视图;图2是室后门打开的快拍照相机的透视图;图3是局部截取,位于遮光通道的区域选择环的俯视图;图4是区域选择器环分离了的快拍照相机的部件分解图;图5是拍摄镜头的可移动和固定镜头筒打开的快拍照相机部件分解图;图6是快拍照相机的快门机构的部件分解图;图7是快拍照相机的剖面图;图8是局部截取,切口接收测光元件的快拍照相机的镜筒系统的剖面图;图9是能进行聚焦操作的镜筒系统的部件分解图;图10是切断电源不用状态的开关机构的剖面说明图;图11是切断电源不用状态的镜头筒系统的,局部切掉的剖面说明图;图12是在近距离区域的镜筒系统的局部切掉的剖面说明图;图13是在近距离区域的开关机构的剖面说明图;图14是在远距离区域的镜筒系统的局部切掉的剖面说明图;图15是在远距离区域的开关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相机,其特征在于,照相机主体(27)为外盖(24,25)盖住,并且该照相机带有用于合作暴光的一个拍摄镜头(11)和快门机构(38-40),该照相机包括: 固定到所述的照相机主体上的包括存储器(71)和输入端(72)的印刷线路板(45),所述的存储器存储用于对所述暴光进行电控制的调整数据,所述的输入端连到一外部输入装置上; 所述的外盖包括前盖(24)和后盖(25),所述的前盖盖住照相机主体的前面,所述的印刷线路板被所述的前盖部分盖住,所述的输入端保持露在所述的前盖旁,所述的前盖安到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后,所述的后盖被安装以盖住所述的照相机主体的后部,以与所述的前盖一起罩住所述的照相机主体和所述的印刷线路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濑睦己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摄影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