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47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该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设置在针筒上。包括冷却机构和风机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针筒侧面。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装满冷却油的箱体、油泵、出油管、可导热的冷却管、进口管和风冷铜管。所述箱体设置在针筒侧面,所述油泵设置在箱体内。该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箱体、油泵、出油管、可导热的冷却管、进口管、风冷铜管和风机机构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原本已经对针筒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降温操作,进而使得冷却液的自身温度降低,在与未使用过的冷却油接触时,减小对未使用冷却油的自身温度造成影响。进而间接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效果。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效果。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针筒设备
,具体为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织大圆机在编织过程中织针会不断与针筒的针槽摩擦,而会产生摄氏90度以上的高热,如此的高热除了会因热膨胀而变形,使织针填满针槽,摩擦增大,造成针筒失效,从而影响各零件间的动作外,更可能因纱线无法负荷高热,导致纱线断裂而造成瑕疵成品。因此人们必须对针筒进行冷却降温操作。
[0003]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圆机针筒用冷却装置”(专利号:CN201920513957.4),该专利包括针筒、冷却孔、支撑板、油箱、隔板、冷却腔和沉淀腔。上述专利通过对冷却筒的内部进行循环注油,从而对针筒进行快速冷却。
[0004]然而,上述专利虽然可以起到冷却效果,但是吸热后的冷却油直接送回油箱中势必会将热量传递给油箱内其他冷却油,进而使得油箱内整体冷却油的温度上升,进而影响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对用过的冷却油进行有效降温的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设置在针筒上。包括冷却机构和风机机构。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针筒侧面。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装满冷却油的箱体、油泵、出油管、可导热的冷却管、进口管和风冷铜管。所述箱体设置在针筒侧面,所述油泵设置在箱体内。所述进口管设置在箱体的靠近底部内壁的侧面上。所述出油管的一端与油泵的出水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箱体外。所述冷却管螺旋设置在针筒内,所述风冷铜管设置在针筒的底部。所述出油管与冷却管位于高处的一端相通,所述冷却管的另一端与风冷铜管相通。所述风冷铜管远离冷却管的一端与进口管相通。所述风机机构通过多个支杆设置在针筒的内部上端,所述风机机构与风冷铜管相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风机机构包括风扇和壳体。所述壳体通过多个支杆设置在针筒的内部上端。所述风扇设置在壳体内。所述风扇与风冷铜管相对应。
[0010]优选的,还包括多个内散热片,多个内散热片设置在针筒的内壁上。所述风扇的出风口与内散热片相对应。
[0011]优选的,还包括多个散热铜片,多个散热铜片沿风冷铜管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风冷铜管上。
[0012]优选的,所述风冷铜管呈螺旋状。
[0013]优选的,还包括进油口,所述进油口设置在箱体上。
[0014](三)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该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箱体、油泵、出油管、可导热的冷却管、进口管、风冷铜管和风机机构的配合。使得本技术可以对原本已经对针筒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降温操作,进而使得冷却液的自身温度降低,在与未使用过的冷却油接触时,减小对未使用冷却油的自身温度造成影响。进而间接提高本技术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正面剖视图。
[0019]图中:1针筒、2风机机构、3风扇、4内散热片、5壳体、6冷却管、7风冷铜管、8散热铜片、9进口管、10油泵、11进水端、12箱体、13进油口、14冷却机构、15出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如图1-2所示,设置在针筒1上。包括冷却机构14和风机机构2。冷却机构14设置在针筒1侧面。冷却机构14包括装满冷却油的箱体12、油泵10、出油管15、可导热的冷却管6、进口管9和风冷铜管7。箱体12设置在针筒1侧面,油泵10设置在箱体12内。进口管9设置在箱体12的靠近底部内壁的侧面上。出油管15的一端与油泵10的出水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2外。冷却管6螺旋设置在针筒1内,风冷铜管7设置在针筒1的底部。出油管15与冷却管6位于高处的一端相通,冷却管6的另一端与风冷铜管7相通。风冷铜管7远离冷却管6的一端与进口管9相通。风机机构2通过多个支杆设置在针筒1的内部上端,风机机构2与风冷铜管7相对应。
[0021]市面上的冷却机构一般多是之间利用冷却油在针筒内进行循环进而将原本藏在针筒内的热量带出针筒,进而起到给针筒降温的作用,或者是通过吹风机对针筒表面进行吹风散热的操作。
[0022]但那些使用吹风机散热的方式比冷却又冷却而言效率低,降温慢,而冷却油虽然冷却效果快,但在长期循环冷却的过程中,由于使用过的冷却油自身热量并没有完全散发出去,因此必然会导致冷却效果越来越低。
[0023]本技术可以通过对使用过的冷却油进行强化散热,进而降低冷却油自身温度,方便长期多次的循环使用。大大提高本技术的冷却效率。
[0024]风机机构2包括风扇3和壳体5。壳体5通过多个支杆设置在针筒1的内部上端。风扇3设置在壳体5内。风扇3与风冷铜管7相对应。
[0025]通过设置的风扇3,利用风扇3向风冷铜管7的表面吹风,进而使得其内的冷却油的温度加速下降。保证了本技术的冷却循环使用。
[0026]还包括多个内散热片4,多个内散热片4设置在针筒1的内壁上。风扇3的出风口与内散热片4相对应。
[0027]通过设置的多个内散热片4,这样一来,可以通过风扇3对针筒1内壁进行风力散热,提高本技术的散热效率。
[0028]还包括多个散热铜片8,多个散热铜片8沿风冷铜管7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在风冷
铜管7上。
[0029]通过设置的多个散热铜片8,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对风冷铜管7散热效率。保证散热效果。
[0030]风冷铜管7呈螺旋状。通过设置成螺旋状,尽可能的保证不再用太多空间的同时加长风冷铜管7的在风扇3前的长度,进而使得对风冷铜管7的降温效果更好。
[0031]还包括进油口13,进油口13设置在箱体12上。
[0032]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当针筒1的局部温度较高时,人员通过控制油泵10。使得油泵10从箱体12中抽出冷却油并送入针筒1中的出油管15内,进而通过热传导使得冷却油带走原本针筒1上的热量,进而起到降温作用,接着打开风扇3,通过风扇3吹过内散热片4,进一步对针筒1进行散热,而且风扇3吹出的风在经过风冷铜管7时,对已经使用过的冷却油进行散热,进而降低用过冷却液的温度,方便进而第二次循环散热的操作。
[0033]综上所述,该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通过设置的箱体12、油泵10、出油管15、可导热的冷却管6、进口管9、风冷铜管7和风机机构2的配合。使得本技术可以对原本已经对针筒1进行冷却的冷却液进行散热降温操作,进而使得冷却液的自身温度降低,在与未使用过的冷却油接触时,减小对未使用冷却油的自身温度造成影响。进而间接提高本技术的冷却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编织机针筒用冷却装置,设置在针筒(1)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机构(14)和风机机构(2),所述冷却机构(14)设置在针筒(1)侧面,所述冷却机构(14)包括装满冷却油的箱体(12)、油泵(10)、出油管(15)、可导热的冷却管(6)、进口管(9)和风冷铜管(7),所述箱体(12)设置在针筒(1)侧面,所述油泵(10)设置在箱体(12)内,所述进口管(9)设置在箱体(12)的靠近底部内壁的侧面上,所述出油管(15)的一端与油泵(10)的出水端相连,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2)外,所述冷却管(6)螺旋设置在针筒(1)内,所述风冷铜管(7)设置在针筒(1)的底部,所述出油管(15)与冷却管(6)位于高处的一端相通,所述冷却管(6)的另一端与风冷铜管(7)相通,所述风冷铜管(7)远离冷却管(6)的一端与进口管(9)相通,所述风机机构(2)通过多个支杆设置在针筒(1)的内部上端,所述风机机构(2)与风冷铜管(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成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宽裕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