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401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包括U形盒架,U形盒架的内腔底部前侧插接有检测盒,检测盒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一分隔板,检测盒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一分隔板分隔有三组大检测室,大检测室的内腔底部均匀固接有第二分隔板,大检测室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二分隔板均匀分隔有小检测室,U形盒架的顶部固接有盛放盒,盛放盒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三分隔板,盛放盒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三分隔板均匀分隔有三组盛放室,盛放室的内腔底部均匀开设有喇叭孔,盛放盒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导液管,导液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同步进行检测并对比,避免发生操作混乱,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抗生素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的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0003]目前实验人员有时需要检测验证抗生素对不同微生物是否具有抑制生产作用,而在实际检测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通常需要检测验证一种或多种抗生素对多种不同微生物生长情况的影响,常用的检测装置功能较为单一,不能同步进行检测并对比,容易发生操作混乱,使检测结果准确性降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便于对一种或多种抗生素同步进行检测并对比,避免发生操作混乱,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包括U形盒架,所述U形盒架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吸盘,所述U形盒架的内腔底部前侧插接有检测盒,所述检测盒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一分隔板,所述检测盒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一分隔板分隔有三组大检测室,所述大检测室的内腔底部均匀固接有第二分隔板,所述大检测室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二分隔板均匀分隔有小检测室,所述检测盒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所述第一盖板的后侧壁与检测盒的后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盖板的底部与第一分隔板相贴合;
[0007]所述U形盒架的顶部固接有盛放盒,所述盛放盒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三分隔板,所述盛放盒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三分隔板均匀分隔有三组盛放室,所述盛放盒的顶部盖合有第二盖板,且第二盖板的底部与第三分隔板相贴合,所述盛放室的内腔底部均匀开设有喇叭孔,所述盛放盒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导液管,所述导液管的内腔顶部与喇叭孔的内腔对应相连通,所述导液管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机构,所述排液机构与小检测室一一相对应,所述检测盒的右侧壁顶部固接有扣环,所述第一盖板的右侧壁设置有定位卡扣,且定位卡扣与扣环相扣接。
[0008]优选地,上述用于抗生素检测装置中,所述排液机构包括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底部输出端贯穿第一盖板的底部,所述橡胶管上设置有医用点滴开关,所述橡胶管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帽盖,所述橡胶帽盖的内腔底部与橡胶管的内腔相连通,且橡胶帽盖与导液管过盈盖合,便于对橡胶帽盖与导液管之间的紧固衔接,避免橡胶帽盖从导液管上脱离。
[0009]优选地,上述用于抗生素检测装置中,所述检测盒的左右两侧壁前端均设置有橡
胶条,所述U形盒架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前端对称开设有与橡胶条相配合的条槽,且条槽的内腔前侧贯穿U形盒架的前侧壁,所述橡胶条与条槽之间过盈配合,便于对检测盒在U形盒架中的插接限位,使检测盒更稳定。
[0010]优选地,上述用于抗生素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均为透明树脂板,便于透过第一盖板对检测盒的内腔和透过第二盖板对盛放盒的内腔进行观察。
[0011]优选地,上述用于抗生素检测装置中,所述第二盖板的顶部转动连接有把手,便于对第二盖板在盛放盒上的取放打开。
[0012]优选地,上述用于抗生素检测装置中,所述盛放盒的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第二盖板的底部左侧前后两端和底部右侧前后两端均开设有与卡接凸起相配合的卡接凹孔,通过卡接凸起卡在卡接凹孔中,便于对第二盖板在盛放盒上的盖合固定。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在盛放盒中盛放一种抗生素,通过第一分隔板对检测盒内腔分割成三组大检测室,通过在每一组大检测室中存放一种微生物,从而便于实现一种抗生素对多种不同微生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的检测;另一方面通过第三分隔板对盛放盒内腔分割成三组盛放室,通过对三组盛放室各盛放一种抗生素,通过第二分隔板对大检测室分隔成多组小检测室,通过在多组小检测室中对应存放不同种微生物,通过喇叭孔、导液管和排液机构的配合,便于实现多种抗生素对多种不同微生物生长情况的影响的同步检测,并形成对比,避免发生操作混乱,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0015]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定位卡扣与扣环的连接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排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1]1-U形盒架,2-排液机构,201-橡胶帽盖,202-医用点滴开关,203-橡胶管,3-吸盘,4-检测盒,5-第一分隔板,6-大检测室,7-第二分隔板,8-小检测室,9-小检测室,10-盛放盒,11-第三分隔板,12-盛放室,13-第二盖板,14-喇叭孔,15-导液管,16-定位卡扣,17-扣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包括U形盒架1,U形盒架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吸盘3,U形盒架1的内腔底部前侧插接有检测盒4,检测盒4的左右两侧壁前端均设置有橡胶条,U形盒架1的内腔左右两侧壁前端对称开设有与橡胶条相配合的条槽,且条槽的内腔前侧贯穿U形盒架1的前侧壁,橡胶条与条槽之间过盈配合,便于对检测盒4在U形盒架1中的插接限位,使检测盒4更稳定,检测盒4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一分隔板5,检测盒4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一分隔板5分隔有三组大检测室6,大检测室6的内腔底部均匀固接有第二分隔板7,大检测室6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二分隔板7均匀分隔有小检测室8,检测盒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9,第一盖板9的后侧壁与检测盒4的后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盖板9的底部与第一分隔板5相贴合,U形盒架1的顶部固接有盛放盒10,盛放盒10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三分隔板11,盛放盒10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三分隔板11均匀分隔有三组盛放室12,盛放盒10的顶部盖合有第二盖板13,且第二盖板13的底部与第三分隔板11相贴合,盛放盒10的顶部左侧前后两端和顶部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卡接凸起,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生素检测装置,包括U形盒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盒架(1)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吸盘(3),所述U形盒架(1)的内腔底部前侧插接有检测盒(4),所述检测盒(4)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一分隔板(5),所述检测盒(4)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一分隔板(5)分隔有三组大检测室(6),所述大检测室(6)的内腔底部均匀固接有第二分隔板(7),所述大检测室(6)的内腔底部通过第二分隔板(7)均匀分隔有小检测室(8),所述检测盒(4)的顶部设置有第一盖板(9),所述第一盖板(9)的后侧壁与检测盒(4)的后侧壁转动连接,且第一盖板(9)的底部与第一分隔板(5)相贴合;所述U形盒架(1)的顶部固接有盛放盒(10),所述盛放盒(10)的内腔左右两侧对称固接有第三分隔板(11),所述盛放盒(10)的内腔通过两组第三分隔板(11)均匀分隔有三组盛放室(12),所述盛放盒(10)的顶部盖合有第二盖板(13),且第二盖板(13)的底部与第三分隔板(11)相贴合,所述盛放室(12)的内腔底部均匀开设有喇叭孔(14),所述盛放盒(10)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导液管(15),所述导液管(15)的内腔顶部与喇叭孔(14)的内腔对应相连通,所述导液管(15)的底部设置有排液机构(2),所述排液机构(2)与小检测室(8)一一相对应,所述检测盒(4)的右侧壁顶部固接有扣环(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红峰廖晶张政委许春南董亚朋付孟杰许艳秋何安妮方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普研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