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鹏专利>正文

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115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涉及医疗康复技术领域,按压球外壁紧密贴合有母魔术贴,且按压球顶部设有手托,按压球受力较大时,会发出声响,患者以及看护人员可通过按压球的声响来判断施力的力度,可证明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伸缩柱外壁四侧均开有弧槽,且弧槽内壁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伸缩柱顶部正中心开有贯穿口,患者和看护人员可通过滑块的位置来判断患者施力的力度,可直观的看到康复的效果,解决了患者无法知晓自己的抓握力度,在一旁的看护人员也无法判断患者是否能够对杆子进行施力,并且部分患者自身腕关节以及手掌无法施力,所以手臂也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康复进程缓慢的问题。慢的问题。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
,尤其是涉及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康复的定义:是指综合协调的应用,各种措施,最大限度的恢复和发展,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社会、职业、娱乐、教育和周围环境相适应方面的潜能。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病、伤、残者(包括先天性残)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
[0003]现有的康复手臂训练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杆结构训练患者的抓握能力,而部分偏瘫的患者在进行训练时,无法知晓自己的抓握力度,在一旁的看护人员也无法判断患者是否能够对杆子进行施力,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并且部分患者自身腕关节以及手掌无法施力,所以手臂也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康复进程缓慢。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患者无法知晓自己的抓握力度,在一旁的看护人员也无法判断患者是否能够对杆子进行施力,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并且部分患者自身腕关节以及手掌无法施力,所以手臂也得不到良好的训练,康复进程缓慢,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包括立筒、伸缩柱和贯穿柱,所述伸缩柱插接于立筒,且贯穿柱设于伸缩柱上方正中心;
[0006]所述立筒外壁四侧均开有滑道,且立筒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
[0007]所述伸缩柱外壁四侧均开有弧槽,且弧槽内壁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且伸缩柱顶部正中心开有贯穿口;
[0008]所述贯穿柱通过螺纹与贯穿口转动连接,且贯穿柱顶部紧密贴合有按压球,所述按压球外壁紧密贴合有母魔术贴,且按压球顶部设有手托,所述手托侧面开有开口,且手托底面缝合有子魔术贴。
[0009]优选的,所述立筒底部嵌接有底垫。
[0010]优选的,所述伸缩柱底部与弹簧顶端固定连接,且弧槽呈内凹状,并弧槽内凹的深度大于连接杆的直径。
[0011]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穿插于立筒,且连接杆的位置以及数量均与滑道相互对应,所述连接杆末端均延伸至滑道当中。
[0012]优选的,所述滑块分别位于滑道外侧且与滑道滑动连接,且滑块的宽度大于滑道的宽度。
[0013]优选的,所述母魔术贴包覆于按压球,且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相互粘合,所述手托通过子魔术贴与母魔术贴活动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患者可尝试捏动按压球,按压球受力较大时,会发出声响,患者以及看护人员可通过按压球的声响来判断施力的力度,从而知晓当前的训练有无效果,并且如果患者需要训练手掌的灵活度,那么可握住按压球并且转动,贯穿柱会在贯穿口当中进行旋转,在患者可以拧动贯穿柱的情况下,可证明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0016]患者可多次施力进行按压,提高对手臂的训练效果,患者下压伸缩柱的同时,连接杆也会向下移动,同时滑块随连接杆的下移而下移,滑块将滑道卡住,可稳定伸缩柱的四侧,保持伸缩柱进行垂直的运动,患者和看护人员可通过滑块的位置来判断患者施力的力度,可直观的看到康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立筒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伸缩柱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贯穿柱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手托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标记:立筒1、底垫101、滑道102、弹簧2、伸缩柱3、弧槽301、贯穿口302、连接杆4、滑块401、贯穿柱5、按压球6、母魔术贴7、手托8、开口801、子魔术贴8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包括立筒1、伸缩柱3和贯穿柱5,所述伸缩柱3插接于立筒1,且贯穿柱5设于伸缩柱3上方正中心,下面对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0025]所述立筒1外壁四侧均开有滑道102,且立筒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
[0026]所述伸缩柱3外壁四侧均开有弧槽301,且弧槽301内壁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01,且伸缩柱3顶部正中心开有贯穿口302;
[0027]所述贯穿柱5通过螺纹与贯穿口302转动连接,且贯穿柱5顶部紧密贴合有按压球6,所述按压球6外壁紧密贴合有母魔术贴7,且按压球6顶部设有手托8,所述手托8侧面开有开口801,且手托8底面缝合有子魔术贴802,在患者使用之前,看护人员应当先将立筒1放置好,所述立筒1底部嵌接有底垫101,通过底垫101垫住立筒1,底垫101的直径大于立筒1直径的4cm-7cm,可稳定支撑立筒1,接着看护人员再将贯穿柱5进行安装,将贯穿柱5对准贯穿口302,贯穿柱5外壁和贯穿口302内壁均嵌入有螺纹,看护人员可将贯穿柱5拧入到贯穿口302当中,为了便于患者后期的康复训练,看护人员拧入贯穿柱5时,留出一半的长度不与贯穿口302进行连接,完成贯穿柱5的连接;
[0028]所述母魔术贴7包覆于按压球6,且子魔术贴802与母魔术贴7相互粘合,所述手托8通过子魔术贴802与母魔术贴7活动连接,看护人员再将手托8拿起,将子魔术贴802粘在母魔术贴7上,连接好手托8,即可投入到患者正常训练的工作当中,看护人员通过开口801将
患者的手放入到手托8当中,手托8与手掌的形状一致,恰好能够承载手掌,手托8内部填充有棉花,可将患者手掌置于一个相对较柔软的环境中,提高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的舒适性,并且此时手托8会包裹按压球6,患者可尝试捏动按压球6,按压球6受力较大时,会发出声响,患者以及看护人员可通过按压球6的声响来判断施力的力度,从而知晓当前的训练有无效果,并且如果患者需要训练手掌的灵活度,那么可握住按压球6并且转动,贯穿柱5会在贯穿口302当中进行旋转,在患者可以拧动贯穿柱5的情况下,可证明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
[0029]所述伸缩柱3底部与弹簧2顶端固定连接,且弧槽301呈内凹状,并弧槽301内凹的深度大于连接杆4的直径,所述连接杆4穿插于立筒1,且连接杆4的位置以及数量均与滑道102相互对应,所述连接杆4末端均延伸至滑道102当中,针对部分自身腕关节以及手掌无法施力的患者,看护人员可将患者的手从手托8当中拿出,并且将手托8拆下,将患者的前臂放置在按压球6上,患者可将前臂向下用力按压,伸缩柱3就会在立筒1当中下移,同时弹簧2被伸缩柱3压缩,让伸缩柱3因为弹簧2具有弹性,患者可多次施力进行按压,提高对手臂的训练效果,连接杆4的直径为1.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包括立筒(1)、伸缩柱(3)和贯穿柱(5),所述伸缩柱(3)插接于立筒(1),且贯穿柱(5)设于伸缩柱(3)上方正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筒(1)外壁四侧均开有滑道(102),且立筒(1)内部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2);所述伸缩柱(3)外壁四侧均开有弧槽(301),且弧槽(301)内壁顶端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所述连接杆(4)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滑块(401),且伸缩柱(3)顶部正中心开有贯穿口(302);所述贯穿柱(5)通过螺纹与贯穿口(302)转动连接,且贯穿柱(5)顶部紧密贴合有按压球(6),所述按压球(6)外壁紧密贴合有母魔术贴(7),且按压球(6)顶部设有手托(8),所述手托(8)侧面开有开口(801),且手托(8)底面缝合有子魔术贴(8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康复手臂训练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筒(1)底部嵌接有底垫(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六三B二三一二
申请(专利权)人:孙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