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颗BMSAFE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712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包括地信号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

技术介绍

[0002]锂电池超过一定的温度、电压、电流范围就有安全风险,因此需要BMS进行电压、电流、温度采集和保护。BMS AFE IC芯片是高集成度的模拟前端芯片,主要可以进行电池包每节电芯电压采集、电池包温度采集、电池包总电流采集,提供LDO 3.3V电源。同时可通过IC的通讯接口与MCU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以供MCU进行计算和保护。BMS AFE IC芯片大多采用IIC通讯接口与MCU进行通讯。目前市面上电池最多不超过16串,对应高串数产品,如20串电池必须使用2颗BMS AFE IC芯片级联才可实现BMS管理。
[0003]如图1所示为当前使用的通用技术。因高边10S BMS AFE IC芯片的地为 B11-,而MCU的地B1-,相对MCU的信号高边10S AFE芯片的所有信号都是高压,因此需要将IIC信号进行通讯隔离,转移到MCU的B1-为地的信号进行通讯。隔离通讯由隔离芯片组成,因IIC的信号具有双向通讯功能,不能简单的用市面上的单向隔离通讯方案,需要使用专用隔离芯片隔离IC,同时增加隔离电源给隔离IIC芯片供电。因隔离电源功耗很高,必要使用总电源DCDC模块,以保证隔离电源的供电。隔离电源和隔离IIC芯片的成本很高,其原因是隔离芯片12元+隔离电源10元+DCDC 8元,同时电路的静态功耗也很高,影响锂电池的存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包括地信号B-、电源 L3.3V、地信号B11-、电源H3.3V,还包括若干个BMS AFE IC电路、单片机MCU,所述若干个BMS AFE IC电路连接单片机MCU,所述单片机MCU连接地信号B-,所述单片机MCU还连接电源L3.3V,所述BMS AFE IC电路包括20串电池、1颗高边BMS AFE IC芯片、1颗低边BMS AFE IC芯片、2个IIC通讯隔离电路,所述20串电池依次串联,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低边BMS AFE IC芯片都与 20串电池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与低边BMS AFE IC芯片相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通过2个IIC通讯隔离电路与单片机MCU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连接地信号B11-,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还连接电源H3.3V, 所述低边BMS AFE IC芯片连接地信号B-,所述低边BMS AFE IC芯片还连接电源L3.3V,所述地信号B11-相对于地信号B-为高压,所述电源H3.3V相对于电源 L3.3V为高压。
[0007]作为优选,高边BMS AFE IC芯片设有H_SDA端、H_SCL端,所述单片机MCU 设有L_SDA端、L_SCL端。
[0008]作为优选,IIC通讯隔离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源H3.3V,所述电阻R1的另一
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 Q1的基极连接电源L3.3V,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4连接三极管Q2 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地信号B-,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5连接地信号B-,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地信号B11-,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 Q4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连接电源H3.3V,所述2个IIC通讯隔离电路为第一 IIC通讯隔离电路、第二IIC通讯隔离电路。
[0009]作为优选,第一IIC通讯隔离电路中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L_SCL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H_SCL端。
[0010]作为优选,第二IIC通讯隔离电路中的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L_SDA端,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H_SDA端。
[0011]作为优选,三极管Q1、三极管Q2都为NPN三极管,所述三极管Q3、三极管Q4都为PNP三极管。
[0012]作为优选,BMS AFE IC电路为一个。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电路可以极大的降低隔离IIC的电路成本,降低电路复杂度,降低电路运行功耗,提升产品使用寿命,降低电池维护费用,最终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
技术介绍
的模块连接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模块连接图;
[0016]图3为第一IIC通讯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0017]图4为第二IIC通讯隔离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19]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包括地信号B-、电源L3.3V、地信号B11-、电源H3.3V,还包括一个BMS AFE IC电路、单片机MCU3,这个BMS AFE IC电路连接单片机MCU3,所述单片机MCU3连接地信号B-,所述单片机MCU3还连接电源L3.3V,所述BMS AFE IC电路包括20串电池、1颗高边BMS AFE IC芯片1、1颗低边BMS AFE IC芯片2、2个IIC通讯隔离电路,所述20串电池依次串联,20串电池为B1到B20,所述高边BMS AFEIC芯片1、低边BMS AFE IC芯片2都与20串电池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 芯片1与低边BMS AFE IC芯片2相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通过2 个IIC通讯隔离电路与单片机MCU3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连接地信号B11-,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还连接电源H3.3V,所述低边BMS AFE IC 芯片2连接地信号B-,所述低边BMS AFE IC芯片2还连接电源L3.3V,所述地信号B11-相对于地信号B-为高压,所述电源H3.3V相对于电源L3.3V为高压。
[0020]如图2所示,高边BMS AFE IC芯片1设有H_SDA端、H_SCL端,所述单片机MCU3设有L_SDA端、L_SCL端。
[0021]如图3、图4所示,IIC通讯隔离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 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所述电阻R1 的一端连接电源H3.3V,所述电阻
R1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电源L3.3V,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包括地信号B-、电源L3.3V、地信号B11-、电源H3.3V,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个BMS AFE IC电路、单片机MCU(3),所述若干个BMS AFE IC电路连接单片机MCU(3),所述单片机MCU(3)连接地信号B-,所述单片机MCU(3)还连接电源L3.3V,所述BMS AFE IC电路包括20串电池、1颗高边BMS AFE IC芯片(1)、1颗低边BMS AFE IC芯片(2)、2个IIC通讯隔离电路,所述20串电池依次串联,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低边BMS AFE IC芯片(2)都与20串电池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与低边BMS AFE IC芯片(2)相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通过2个IIC通讯隔离电路与单片机MCU(3)连接,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连接地信号B11-,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还连接电源H3.3V,所述低边BMS AFE IC芯片(2)连接地信号B-,所述低边BMS AFE IC芯片(2)还连接电源L3.3V,所述地信号B11-相对于地信号B-为高压,所述电源H3.3V相对于电源L3.3V为高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边BMS AFE IC芯片(1)设有H_SDA端、H_SCL端,所述单片机MCU(3)设有L_SDA端、L_SCL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多颗BMS AFE IC串联的IIC隔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IC通讯隔离电路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麒麟俞峰刘斌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飞毛腿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