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3606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属于轨道交通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固定通道以及移动通道,站台通行口装有密封隔离门,移动通道具有接驳口,底部通过滚轮支撑在地面轨道上,且与平移驱动装置衔接;接驳口的端口装有对接密封圈,接驳口两侧装有拉钩式锁紧机构;固定通道与移动通道之间通过密封篷布密封连接;密封隔离门具有支撑承担在载门轨上的承重轮,各承重轮处装有顶紧缸,顶紧缸的伸缩推杆前端正对密封隔离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密封措施,可靠保持了真空管道的真空度,保证了列车的运行性能,而且将密封隔离门和列车外门两端密封的压紧作用力相隔离,使之互不干扰,有利于保持密封效果。封效果。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列车快速上下客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属于轨道交通


技术介绍

[0002]空气阻力是限制站台地面交通最高经济运行速度的根本原因,在真空管道运行的列车将磁悬浮列车技术和低气压管道技术相结合,可摆脱地表稠密大气的束缚,能够最大限度减小列车高速运行时的摩擦阻力和气动阻力,实现超高速运输。由于真空管道处于真空状态,而管道内的车厢和管道外的站台处于标准大气环境,因此乘客上下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穿越站台与车厢之间的真空带,即在真空环境下构建一个具有标准大气压的稳定过渡通道。
[0003]目前,列车的接驳方案主要有两类:一是车辆通过气压过渡舱驶入常压环境,完成乘客的上下车,该方案需要大量充放气设备实现气压的转换(进站通气,出站抽真空)以及独立空间容纳列车,所占体积大、基建及运营成本高、耗时长;另一是车辆停靠在真空环境中,通过密封良好的接驳过渡通道连接车厢与站台,乘客由此通道进行上下车,该方法占地空间小、运营成本低,易于商业化。
[0004]据申请人了解,现有接驳结构的设计未能妥善解决两大难点问题:1)对接结构需要在列车停靠后准确对齐停靠误差厘米级的列车外门,缺乏可靠的锁定装置;2)对接车体后保证与周围低真空环境之间难以可靠隔离密封。
[0005]检索可知,申请号为201711087916 .5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车站与真空管道中高速列车车厢的接驳装置,由通道、通道门、系统隔离薄膜套、定位柱、机械动力设备及各附属结构共同构建的复合装置;该装置能把车站常压系统与真空管道内真空系统的列车车厢常压系统接驳联通,让乘客安全地从车厢走出、进入车站或从车站走入车厢,却不会破坏真空管道中的真空度。此技术方案的密封门设置于通道内侧,内侧门占用内部空间不利行走,且不易维护,对密封要求也会提高;两道门内部真空未进行复压处理,内外压差过大会造成强大吸力而造成开门困难;列车车体流线型被破坏,对于列车运行时的气动阻力和风噪带来不好的影响。
[0006]此外,申请号201810224890 .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真空接驳系统,包括过渡舱体、金属波纹管和对接框,过渡舱体的前端设有密封舱门,过渡舱体的后端与金属波纹管的一端连接,金属波纹管的另一端与对接框连接,对接框用于与磁悬浮列车对接,金属波纹管内设有伸缩过道,伸缩过道的一端与对接框连接,过渡舱体的底部设有伸缩过道滑槽,伸缩过道的另一端设置于伸缩过道滑槽内,过渡舱体与对接框之间连接有电动缸,电动缸带动对接框进行位移,使金属波纹管随伸缩过道沿伸缩过道滑槽移动,金属波纹管用于磁悬浮列车和车站的柔性对接。研究表明,其缺点是O型橡胶圈密封的曲面密封效果欠佳,曲面对接的精度无法保证,而对接处的上下偏差无解决方案,因此不能保证密封效果;此外对接口采用磁吸提供密封力,需要在列车车体上添加磁性物质作为
对接副,增大了列车的载荷,降低了运载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仅通过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密封、而且可以保持列车理想运行性能的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基本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包括与站台固连的固定通道以及密封套装于固定通道上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移动通道,所述站台对应固定通道的通行口装有平移机构驱动的密封隔离门,所述移动通道邻近列车的一端具有与列车外门相配的接驳口,所述移动通道的底部通过滚轮支撑在朝向列车外门的站台地面轨道上,且与平移驱动装置衔接;
[0009]所述接驳口的端口装有可以嵌入列车外门对接凹槽的对接密封圈,所述接驳口两侧分别装有与列车外门相应锁柱对应的拉钩式锁紧机构;
[0010]所述固定通道与环绕的密封篷布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篷布的另一端与移动通道密封连接;
[0011]所述密封隔离门的四角附近分别支撑承担在站台相应载门轨上的承重轮,各承重轮处分别装有缸体安置于站台的顶紧缸,所述顶紧缸的伸缩推杆前端正对密封隔离门的相应位置。
[0012]当列车对位停站后,平移驱动装置启动驱使移动通道相对固定通道平移,使接驳口靠向列车外门,直至对接密封圈嵌入列车外门的对接凹槽中,接着拉钩式锁紧机构挂住列车外门的相应锁柱并拉紧,从而确保列车外门与接驳口之间的定位密封;在此过程中,密封篷布随移动通道相对固定通道的平移而伸展,始终保持两者之间的密封;而站台通行口处的密封隔离门由于四角顶紧缸的作用,一直保持密封隔离门的密封层紧贴通道口保持密封,直至通道接驳对接完成,才开启密封隔离门。不难理解,本技术通过采取密封隔离门、密封篷布以及接驳口嵌入拉紧密封等一系列综合密封措施,可靠保持了真空管道的真空度,各门的启闭方便,不影响车体流线型,无额外阻力,保证了列车的运行性能。并且,密封篷布的柔性密封环节不仅妥善解决了固定通道与移动通道之间的中间环节密封问题,而且将密封隔离门和列车外门两端密封的压紧作用力相隔离,使之互不干扰,有利于保持密封效果。
[0013]本技术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铰装在伸缩螺母端头的钩口朝下对着相应锁柱的锁钩,所述伸缩螺母与接驳口构成水平移动副且与支撑在接驳口上的轴向限位驱动丝杆构成螺旋副;所述锁钩朝上延伸出摆正推杆,所述摆正推杆与固定在接驳口上的挡板之间装有摆正弹簧;当所述伸缩螺母受驱缩回运动时,所述摆正弹簧通过摆正推杆带动锁钩绕铰支点转向钩口钩住锁柱并逐渐拉紧位置;当所述伸缩螺母受驱伸出运动时,所述摆正弹簧通过摆正推杆带动锁钩绕铰支点转向钩口脱离锁柱的快速复位位置。这种结构简捷巧妙的锁紧机构不仅有助于保证可靠的接驳就位,而且进一步加压确保了接驳处的密封。
[0014]本技术更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固定通道与移动通道内铺设乘客踏板,所述乘客踏板包括一端铰支在移动通道支撑端上的移动通道踏板,以及一端铰支在固定通道支
撑端上的固定通道踏板;所述固定通道踏板邻近移动通道踏板的一端两侧分别设有渐低的斜坡面,所述移动通道踏板邻近固定通道踏板的一端两侧分别具有与相应斜坡面位置对应的踏板滚轮。这样,当移动通道缩回固定通道时,移动通道踏板因一端逐渐登上固定通道踏板的斜坡面而中部叠摞;当移动通道伸出固定通道接驳时,移动通道踏板因一端逐渐滑下固定通道踏板的斜坡面而展平,方便乘客进出。
[0015]本技术又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固定通道通过两侧的滑轨和滑块结构与移动通道构成移动副。
[0016]本技术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平移机构由与密封隔离门上部固连的组合螺母以及安置在站台上的马达驱动的丝杆构成。
[0017]本技术还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顶紧缸的伸缩推杆前端与上下两侧推杆挡板所夹的推杆固定连接,所述推杆正对密封隔离门的相应位置。
[0018]本技术仍进一步的完善是,所述平移驱动装置包括支撑在站台地面轴承座的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包括与站台(6)固连的固定通道(11)以及密封套装于固定通道上构成水平移动副的移动通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对应固定通道的通行口装有平移机构驱动的密封隔离门(23),所述移动通道邻近列车(1)的一端具有与列车外门(2)相配的接驳口(3),所述移动通道的底部通过滚轮支撑在朝向列车外门的站台地面(7)轨道上,且与平移驱动装置(8)衔接;所述接驳口的端口装有可以嵌入列车外门对接凹槽(31)的对接密封圈(13),所述接驳口两侧分别装有与列车外门相应锁柱(32)对应的拉钩式锁紧机构(9);所述固定通道与环绕的密封篷布(10)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篷布的另一端与移动通道密封连接;所述密封隔离门的四角附近分别支撑承担在站台相应载门轨上的承重轮(19),各承重轮处分别装有缸体(25)安置于站台的顶紧缸,所述顶紧缸的伸缩推杆(24)前端正对密封隔离门的相应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真空管道磁悬浮列车快速上下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铰装在伸缩螺母(37)端头的钩口朝下对着相应锁柱的锁钩(33),所述伸缩螺母与接驳口构成水平移动副且与支撑在接驳口上的轴向限位驱动丝杆(38)构成螺旋副;所述锁钩(33)朝上延伸出摆正推杆(34),所述摆正推杆与固定在接驳口上的挡板(35)之间装有摆正弹簧(36);当所述伸缩螺母受驱缩回运动时,所述摆正弹簧通过摆正推杆带动锁钩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嗣阳李星洲沈倍刚赵鹏何家豪唐飞常金彪胡晓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