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摄影透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603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景摄影透镜,其包括大致呈凸透镜状形成的环状的光入射面;按照基本与光入射面面对的方式呈环状形成的、将光朝向内侧反射地形成为凹面镜状的第1反射面;设置于光入射面的环内的中央部,将来自第1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所述第1反射面的环的内侧部分反射的第2反射面;以及位于第1反射面的环内中央部,与第2反射面面对,使光透过的光射出面。在光入射面上从透镜内到透镜内一部分被内面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即在与入射到光入射面经折射、在透镜内部行进的拍摄光的光路一致地行进的光的光路之中,在朝向光入射面的光路上,设置不对光进行正反射的非反射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景摄影透镜,该全景摄影透镜可将360°的侧向视野作为环状图象进行拍摄。采用该全景摄影透镜1的全景拍摄系统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全景摄影适配器10,以及安装有该全景摄影适配器10的录象机等摄影装置8形成,该全景摄影适配器10具有全景摄影透镜1,以及设置于其光轴上的成像用的传递透镜6。摄影装置8由捕捉图象的透镜系统9,设置于成像位置的CCD等摄影元件7,以及其它的图中未示出的必要的控制部等形成。通过全景摄影透镜1捕捉的360°的全景风景11的图象借助摄影装置8的摄影元件7,转换为电信号,将其在液晶、CRT等各种监视器中显示。该全景摄影透镜1在如图1所示的、使光入射面2朝向上方而设置全景摄影适配器10的情况下,如果360°的全景风景11的入射光中的最下方的光L1射入全景摄影透镜1的光入射面2,则在光入射面2上折射,在对面的第1反射面3上将其朝向第2反射面4反射,接着在第2反射面4上进行反射,从光射出面5射出,通过转向透镜6在靠近摄影元件7的周边的部分成像。另外,在来自全景风景11的入射光中的最上方的光L2射入光入射面2时,在全景摄影透镜1的光入射面2上折射,在对面的第1反射面2上将其朝向第2反射面4反射,另外,在第2反射面4上反射,使其从光射出面5射出,通过转向透镜6,在靠近摄影元件7的中央部的部分成像。如上所述,全景风景11在摄影元件7上呈环状成像,作为环状的二维图象12,显示在监视器14中。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下述问题,即,从全景摄影透镜1的光入射面2射入的光的一部分形成耀斑或重影,射入摄影元件7。该耀斑等现象,如图2(a)所示,是在正规的拍摄光L0的透镜内的光路上,混有作为耀斑而作用的来自外部的杂光Ln而产生的。该杂光Ln如图2(a)所示,从全景摄影透镜1的光入射面2射入,在全景摄影透镜1内,在第1反射面3或第2反射面4上反射,然后,杂光Ln的大部分从光入射面2再次向外射出。但是,杂光Ln中的极小部分的杂光Ln1在全景摄影透镜1内的光入射面2上进行内面反射,按照与正规的拍摄光L0的透镜内的光路刚好保持一致的方式行进。因此,作为该杂光Ln的一部分的杂光Ln1在光入射面2上内面反射后,与正规的拍摄光L0的光路保持一致,直至摄影元件7,形成耀斑或重影。杂光Ln的侵入路径除了上述的以外,还如图2(b)所示,在全景摄影透镜1内,反复进行若干次反射后,通过在光入射面2上的内面反射,与正规的拍摄光L0的入射光路保持一致,有产生耀斑的杂光Ln2。此外,如图2(c)所示,在全景摄影透镜1内,进行1次反射后,通过在光入射面2上的内面反射,与正规的拍摄光L0的入射光路保持一致,有产生耀斑的杂光Ln3等。这样的耀斑或重影,特别是在通过全景摄影透镜1从360°的外周射入光的情况下,一部分较强的光容易作为杂光Ln而作用。另外,在作为监视照相机等而采用该全景拍摄系统时,具有该耀斑或重影对光量调节造成影响,使拍摄图象的品质变差等弊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景摄影透镜,该全景摄影透镜由光学玻璃或透明树脂等透光性材料形成,绕透镜中心的光轴旋转对称地形成,其包括可从360°全周射入侧向光的、形成鼓起且大致呈凸透镜状的环状的光入射面;按照基本与该光入射面面对的方式呈环状且向外方鼓起地形成的、将光朝向该透镜内侧反射地形成为凹面镜状的第1反射面;设置于上述光入射面的环内的中央部,将来自上述第1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上述第1反射面的环的内侧部分反射的凸面镜状的第2反射面;以及位于第1反射面的环内中央部,与上述第2反射面面对,使来自上述第2反射面的光透过的光射出面。该全景摄影透镜在上述光入射面上从上述透镜内到透镜内一部分被内面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即在与入射到上述光入射面经折射、在透镜内部行进的拍摄光的光路一致地行进的光的光路之中,在朝向上述光入射面的光路上,设置不对光进行正反射的非反射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非反射部是由吸收光且不反射光的形成黑色或暗色的光吸收部,或按照对光进行漫反射且不在特定方向上进行正反射的方式在粗糙面上形成的漫反射部,或者将上述光吸收部与漫反射部组合而形成的。上述非反射部为从上述全景摄影透镜的光射出面朝向第2反射面,相对该透镜的光轴旋转对称地形成的圆筒或圆锥台等筒状的孔,该孔相对连接光入射面的上述第1反射面一侧的端缘部的线,位于光射出面一侧。上述非反射部按照从上述全景摄影透镜的光射出面朝向上述第2反射面的相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其为相对该透镜的光轴旋转对称地形成的筒状孔的侧周面。上述非反射部在上述全景摄影透镜的光射出面的周缘部和第1反射面中的至少1方上以光射出面的光轴为中心形成为环状。上述非反射部设置在形成于上述全景摄影透镜的光入射面与第1反射面之间的上述全景摄影透镜的侧周面上。光入射面22,第1光反射面23,以及第2光反射面24呈球面或以适合的形式设定的非球面形状,以便使360°的全景图象的拍摄光从光射出面25射出。光射出面25对应于光学系统,呈凹面、凸面、或平面状。该全景摄影透镜20用于与图1相同的全景拍摄系统,其设置于全景摄影适配器10上,可通过录象机等摄影装置进行360°的拍摄。本实施方式的全景摄影透镜20在上述光入射面22上从透镜内到透镜内一部分被内面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即在与入射到光入射面22经折射、在透镜内部行进的拍摄光的光路一致地行进的光的光路之中,在朝向上述光入射面22的光路上,设置不对光进行正反射的非反射部26。非反射部26为圆筒状的孔28,其从光射出面25朝向第2反射面24、相对作为该全景摄影透镜20的旋转中心轴的光轴旋转对称地形成。该孔28形成在不妨碍摄影光L0的行进通路的位置,相对连接光入射面22的第1反射面23一侧的端缘部的线,位于光射出面25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孔的深度为该全景摄影透镜20的厚度的约1/2。非反射部26是由吸收光且不反射光的呈黑色或暗色的光吸收部,或按照对光进行漫反射且不向特定方向进行正反射的方式形成的漫反射部,或者将上述光吸收部与漫反射部组合而形成的,其根据用途适当地选择。本实施方式的全景摄影透镜20的制造这样进行,在光学玻璃的情况下,在将其形成规定形状后,对光入射面22,第1反射面23,第2反射面24,光射出面25进行研磨,在第1反射面23,第2反射面24的表面上,通过真空蒸镀等方式,形成作为光反射膜的金属薄膜。另外,在此工序之前或之后,进行下述处理,即对非反射部26的孔28进行钻孔加工,根据需要,适当地对内面进行粗糙面加工,以黑色或暗色覆盖表面。另外,在全景摄影透镜20为树脂透镜的情况下,在也形成非反射部26的全景摄影透镜20的形状的模具中,注射透明树脂进行一体成型。然后,与光学玻璃的情况相同,进行下述处理,即在第1反射面23,第2反射面24的表面上,通过真空蒸镀等方式,形成作为光反射膜的金属薄膜,在此工序之前或之后,根据需要,针对非反射部26的孔28,对内面进行适当的粗糙面加工,以黑色或暗色覆盖表面。另外,也可在孔28中填充有不反射光的材料的状态下完成成型。此实施方式的全景摄影透镜20在光入射面22上从透镜内到透镜内一部分被内面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即在朝向光入射面22的光路上设置非反射部26,从而与成为正规图象的拍射光L0的透镜内的光路一致,因此,与拍射光L0的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景摄影透镜,该全景摄影透镜绕光轴而旋转对称地形成,其包括可使侧向光射入的、鼓起而大致呈凸透镜状形成的环状的光入射面;与该光入射面大致面对地呈环状形成的、以向外鼓起的形状将光朝向内侧反射地形成为凹面镜状的第1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光入射面的环内的中央部,将来自所述第1反射面的反射光朝向所述第1反射面的环的内侧部分反射的第2反射面;以及位于所述第1反射面的环内中央部,与所述第2反射面面对,使来自所述第2反射面的光透过的光射出面,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入射面上从所述透镜内到透镜内一部分被内面反射的光的光路上,即在与入射到所述光入射面经折射、在透镜内部行进的拍摄光的光路一致地行进的光的光路之中,在朝向所述光入射面的光路上,设置不对光进行正反射的非反射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肥贞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立山研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