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566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34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本申请其组成包括:A端线、B端线、C端线,其特征是: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两相或三相电动机领域。三相电动机领域。三相电动机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0001]

[0002]本技术涉及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0003]
技术介绍

[0004]迄今为止,电机长时间连续工作时,机壳外表温度一般在60C
°
~80C
°
。这种发热、发烫、发烧现象,自电机问世以来一直困扰着用户。
[0005]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增加电动机马力、提高电动机效率,并可节约大量能源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
[0007]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0008]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组成包括: A端线、B端线、C端线,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其中小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2~12线之间,中大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12~22线之间。
[0009]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双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C端线。
[0010]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绕线为三角形并绕, 电动机定子硅钢片槽内每相绕组有双线并绕绕组、三线并绕绕组,四线并绕绕组及多线并绕绕组,每相绕组呈同向并行式组成,电动机每相绕组之间为三角形连接。
[001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双线并行绕组,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双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0012]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三线并行绕组,电动机单相绕组为并行同向三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0013]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电动机定子单相绕组为多线并行绕组,电动机根据功率要求单相绕组设计为并行同向多绕组,三相绕组连接为角形连接。
[0014]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比传统三角形单线绕组电动机提高功率50%以上,且比传统同功率单线绕组电动机温度降低15~35℃,从而节约了大量能源。
[0016]2.本技术电动机定子绕组采用三角形多线并行绕组的全新方法,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比目前单绕组电动机三角形接法节能5~10%,运行成本低。
[0017]3.同等条件下,如果采用本技术技术在不提高功率条件下,可节约绕组用线量30~50%,同时能够改善导磁效果,因用线量少定子线槽空也相应变小,槽间距加大从而加大了导磁面积,增加了磁通量。
[0018]4.本技术的机壳温度比传统角接机壳温度降低15~35℃,由于机体温度低,损伤率底,增加了电动机的寿命。
[0019]5.本技术有效的提高电动机功率和效率以及节约能源比传统三角形连接单线绕组电动机提高功率50%以上,且比传统同功率电动机温度降低15~35℃,从而节约了大量能源。
[002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的方法,很好解决了现有的问题,降低了电机温度并且提高电动机马力。
[0021]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三角形接法的双线并绕图。
[0023]图2是本技术三角形接法的三线并绕图。
[0024]图3是本技术三角形接法的四线并绕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线电压与相电压关系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电动机绕组并绕展开示意图。
[0027]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组成包括: 其组成包括: A端线、B端线、C端线,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
[0031]实施例2:
[003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根据实际情况,其中小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2~12线之间,中大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12~22线之间。实施例3:
[0033]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双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C端线。
[0034]并绕绕组可根据实际情况绕多股线,在此就不赘画,三线并绕与四线并绕展开图略。
[0035]根据物理学我们可知,电感串并联公式跟电阻串并联公式一样。
[0036]电阻串联R总=R1+R2+
……
+Rn ,
[0037]感抗串联L总=L1+L2+
……
+Ln ,
[0038]电阻并联1/R总=1/R1+1/R2+
……
+1/Rn,
[0039]感抗并联1/L总=1/L1+1/L2+
……
+1/Ln ,
[0040]并绕电阻公式的推导:
[0041]R1*R2*

*Rn / R总= R1*R2*

*Rn /R1+ R1*R2*

*Rn /R2+

+R1*R2*

*Rn /
Rn,
[0042]R1*R2*

*Rn / R总= R1+ R2+

+ Rn,
[0043]R总=(R1*R2

* Rn)/(R1+R2

+ Rn),
[0044]如R1= R2…
= R
n
,则:
[0045]R总=R
n
/nR,如并绕R总=R2/2R。
[0046]由上公式可知并绕绕组后总电阻减小,根据安培定律可知,在总电阻减小的情况下,电流相应增加,电流增加,功率也随之增加,这也是并绕电动机减少发热与提高电动机功率的根本原因。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组成包括: A端线、B端线、C端线,其特征是: 所述的A端线、所述的B端线、所述的C端线均连接电源相,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多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所述的并行多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多绕组C1连接C端线,每一相并行多绕组数量为2~222线,其中小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2~12线之间,中大型电动机最佳并行绕组数量12~22线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提高电动机功率与效率的三角形多线并绕结构,其特征是: 所述的A端线连接并行双绕组A1和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A1与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所述的并行双绕组B1连接B端线,所述的并行双绕组C1连接C端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盖全华刘宝生李春东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国特尔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