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臂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948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臂吊,所述折臂吊包括立柱、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平衡器;所述立柱的底端用于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枢接或铰接,以使所述第一支臂在水平方向上可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枢接或铰接,以使所述第二支臂在水平方向上可旋转运动;所述平衡器固定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所述平衡器的牵拉绳自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牵拉绳的牵拉绳导向轮,所述牵拉绳的端部固定有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下方的起重钩。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下方的起重钩。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下方的起重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臂吊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起重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折臂吊。

技术介绍

[0002]起重作业是将物品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一种工业过程。多数起重机械在吊具取料之后即开始垂直或垂直兼有水平的工作行程,到达目的地后卸载,再空行程到取料地点,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吊运。在一些轻小物料搬运、仓储物流、生产装配、精细加工领域一般采用轻小起重设备。
[0003]轻小起重设备一般采用人力驱动,即手动驱动设备的手柄使起重机的支臂在水平方向内旋转,以将物品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现有的轻小起重设备中,制动器一般位于支臂的与立柱连接的一端,此时,起重用的钢丝绳或其他媒介需要一对中间介轮才能实现起重设备的支臂的多角度旋转。由于中间介轮位于前后两个支臂中间位置,当待起重物品的重量大于100kg时,在支臂的旋转过程中,由于钢丝绳或其他媒介的牵引,会使最前端的支臂向运动方向的反方向回转,降低了物品的移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臂吊,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000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折臂吊包括立柱、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平衡器;
[0006]所述立柱的底端用于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枢接或铰接,以使所述第一支臂在水平方向上可旋转运动;
[0007]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枢接或铰接,以使所述第二支臂在水平方向上可旋转运动;
[0008]所述平衡器固定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所述平衡器的牵拉绳自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牵拉绳的牵拉绳导向轮,所述牵拉绳的端部固定有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下方的起重钩。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圆柱形立柱,所述圆柱形立柱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臂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具有用于使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圆柱形立柱的外圆周运动的转动导向部件。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竖直杆和倾斜杆,
[0011]所述竖直杆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下方,且所述竖直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所述竖直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导向部件连接;
[0012]所述倾斜杆倾斜的设置在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所述倾斜杆的第一端与
所述第一支臂固定,所述倾斜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竖直杆的第二端固定,所述倾斜杆将所述转动导向部件压靠在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上。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导向部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竖直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位于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且所述滚轮与所述圆柱形立柱的外侧壁接触。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导向部件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用于连接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下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所述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上支撑板和下支撑板的靠近所述圆柱形立柱的一侧设有滚轮固定轴的导入槽。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重钩与所述牵拉绳的端部之间具有操作手柄,所述第一支臂和所述第二支臂均为方形钢管,所述第二支臂位于所述第一支臂的上侧。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的顶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具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套置在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外侧,且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一套筒之间具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实现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一支撑轴之间的旋转支撑;
[0017]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竖直固定有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具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套置在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外侧,且所述第二支撑轴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具有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以实现所述第二套筒和所述第二支撑轴之间的旋转支撑。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筒和/或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具有旋转阻尼部件。
[00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为圆柱形立柱,所述圆柱形立柱的底端具有固定板,且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均匀排布有多个三角支撑板。
[002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柱顶端竖直设有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臂的上方具有倾斜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第一支撑轴之间的支撑部件。
[002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折臂吊,将平衡器固定在第二支臂的第一端,即整个支臂的中间位置,使得平衡器与第二支臂同步运动,因此在第二支臂的旋转过程中,解决了第二支臂向运动方向的反向回转的问题;并且缩短了牵拉绳的长度,保证了物品的稳定上升及下降。
[0022]除此之外,第二支臂可安装在第一支臂的上方或下方,因此可满足不同工作场合的要求。
[0023]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
[0024]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附图说明
[002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
[002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折臂吊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的折臂吊的立柱与第一支臂的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0028]图3为图1所示的折臂吊的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4为图1所示的折臂吊的转动导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折臂吊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所示折臂吊的主视图;
[0032]图7为图5所示折臂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3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臂吊,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臂吊包括立柱、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平衡器;所述立柱的底端用于与地面固定,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立柱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立柱的顶端枢接或铰接,以使所述第一支臂在水平方向上可旋转运动;所述第二支臂与所述第一支臂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的第二端枢接或铰接,以使所述第二支臂在水平方向上可旋转运动;所述平衡器固定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所述平衡器的牵拉绳自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设有用于支撑所述牵拉绳的牵拉绳导向轮,所述牵拉绳的端部固定有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臂的第二端下方的起重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臂吊,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为圆柱形立柱,所述圆柱形立柱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具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支臂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连接,所述支撑部件的第二端具有用于使所述支撑部件沿所述圆柱形立柱的外圆周运动的转动导向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臂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竖直杆和倾斜杆,所述竖直杆竖直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臂的下方,且所述竖直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所述竖直杆的第二端与所述转动导向部件连接;所述倾斜杆倾斜的设置在所述立柱与所述第一支臂之间,所述倾斜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臂固定,所述倾斜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竖直杆的第二端固定,所述倾斜杆将所述转动导向部件压靠在所述立柱的外侧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臂吊,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导向部件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和至少两个滚轮,所述竖直杆的第二端与所述上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滚轮位于所述上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胜
申请(专利权)人:丹芭顿智能科技保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