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内撑夹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748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精密内撑夹头,包括内撑夹头组和前顶夹头组,内撑夹头组包括弹性夹头、夹头本体、顶杆、定位块;前顶夹头组包括轴头本体、压盖、筒体、连接螺母。弹性夹头与夹头本体连接,定位块设置在弹性夹头上,顶杆的后端固定在夹头本体上,前端设置在弹性夹头内,筒体设置在轴头本体内,连接螺母连接在筒体的端部,压盖连接在轴头本体的前端,内撑夹头组整体设置在前顶夹头组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筒体促使夹头本体轴向运动,从而带动顶杆与所述弹性夹头接触,由于顶杆与弹性夹头的接触面呈锥形,进而使弹性夹头在顶杆作用下张开或合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但提升了使用寿命,还有效保证了加工后的产品内外圆的同轴度及两端的平行度,大大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质量。大大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精密内撑夹头


[0001]本技术涉及撑内孔调头加工领域,具体涉及数控车床精密内撑夹头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内撑夹头常见于机加工行业,通常有很多产品需要撑内孔调头加工,即通过数控车床主轴内的芯棒来把内撑夹头撑开,通过内撑夹头来处理产品的内孔。但市面上现有的内撑夹头的柱孔为贯穿式,数控车床主轴内的芯棒穿过柱孔把均分的四等分夹嘴撑开以内撑于工件的内侧壁上,这样的结构使得各夹嘴在张开时很难保证各个部分的张开距离一致,因此,无法保证工件的内孔及外圆的同心度和工件两端面的平行度,导致产品的报废率高,生产效率低。同时,因为结构原因无法用小孔径产品内撑,一旦用于孔径≤Φ10的产品内撑加工,使用寿命很短。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精密内撑夹头,包括内撑夹头组和前顶夹头组,所述内撑夹头组包括弹性夹头、夹头本体、顶杆、定位块;所述前顶夹头组包括轴头本体、压盖、筒体、连接螺母,所述弹性夹头与所述夹头本体连接,所述定位块设置在所述弹性夹头上,所述顶杆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夹头本体上,前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夹头内,所述筒体设置在所述轴头本体内,所述连接螺母连接在所述筒体的端部,所述压盖连接在所述轴头本体的前端,所述内撑夹头组整体设置在所述前顶夹头组内,所述筒体促使所述夹头本体轴向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顶杆与所述弹性夹头接触,所述顶杆与所述弹性夹头的接触面呈锥形,所述弹性夹头在所述顶杆作用下张开或合拢。
[0004]优选地,所述弹性夹头上设置有弹性部。
[0005]优选地,所述内撑夹头组还包括平键,所述平键设置在所述弹性夹头与所述夹头本体之间。
[0006]优选地,所述内撑夹头组还包括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设置在所述顶杆上并通过所述夹头本体限定在所述弹性夹头内。
[000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装夹内径≥Φ6的产品,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使用寿命高达5万次,加工后的产品内外圆的同轴度小于0.01mm,两端的平行度小于0.01,大大提高工件的精度和质量。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技术内撑夹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技术前顶夹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3为本技术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透视图;
[0012]图5为本技术弹性夹头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4]本技术的精密内撑夹头包括内撑夹头组I和前顶夹头组II,参照附图1和附图2,内撑夹头组I包括弹性夹头10、夹头本体34、顶杆18、定位块22,前顶夹头组II包括轴头本体52、压盖56、筒体38、连接螺母46。弹性夹头10呈圆柱形,有夹紧部15和定位部17。夹头本体34基本呈圆柱形,有喇叭状的前端32,定位部17插入喇叭状的前端32在其内部形成的腔室36内。夹头本体34还包括与腔室36邻接的中心孔30,中心孔30中设置有与顶杆18后端配合的螺纹,顶杆18的后端螺纹连接在中心孔30内。定位块22呈T形,环套在弹性夹头10的夹紧部15上,其T形大端面朝向夹头本体34。筒体38整体设置在轴头本体52内,并通过螺丝(未示出)限位。参见附图4,筒体38上设置有键槽42,轴头本体52上设置有螺丝孔40,螺丝(未示出)从螺丝孔40进入,至键槽42止,从而防止筒体38相对轴头本体52转动。筒体38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连接螺母46。连接螺母46用于与车床主轴连接,提供轴向动力。压盖56螺纹连接在轴头本体52的前端,装配时,先将筒体38固定在轴头本体52内,将内撑夹头组I从轴头本体52的前端整体装入筒体38中。然后将压盖56套装在定位块22上,将压盖56拧紧在轴头本体52上。
[0015]筒体38的内孔略大于夹头本体34的外径,筒体38的端部有与夹头本体34喇叭状的前端32相匹配的内锥面25,内锥面25上加工有销37。销37用于插入喇叭状的前端32上的销孔50中,从而保证工作过程中不会出现相对转动而影响产品加工精度。
[0016]参照附图5,弹性夹头10的夹紧部15上设置有两组对称的沟槽11,沟槽11将夹紧部15平均间隔成四个大小相等的夹嘴。为了便于夹嘴的张开或合拢,优选地,在夹紧部15和定位部17之间设置有径向较小的弹性部16,弹性部16能有效减小夹嘴张开时的应力集中。弹性部16上还可以设置孔20,孔20连接沟槽11的末端,孔20进一步有利于夹嘴的张开或合拢。定位部17的内部设置有台阶孔19,台阶孔19相邻内孔26,内孔26纵向延伸的长度至少为夹紧部15总长的至1/2,其末端以锥面12收口。顶杆18的前端插入内孔26中,顶杆18的前端设置有锥形面21。当顶杆18顶紧弹性夹头10时,锥形面21挤压锥面12,从而保证各夹嘴在张开时各个部分的张开距离一致。
[0017]在一个优选的方案中,弹性夹头10与夹头本体34之间还设置有平键28,即在弹性夹头10的定位部17上设置矩形槽13,在夹头本体34的腔室36中设置有定位槽27,将定位部17插入腔室36,使定位槽27正好位于矩形槽13上方,再将平键28插入。平键28的下半部分位于矩形槽13中,上半部分位于定位槽27中。平键28用于限定弹性夹头10的方向,防止弹性夹头10相对夹头本体34转动。
[0018]在另一个优选方案中,为了使顶杆18自动复位,在弹性夹头10与夹头本体34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62,回位弹簧62环套装顶杆18上,一端抵靠在弹性夹头10的台阶孔19上,另一端抵靠在夹头本体34的腔室36的轴肩上。在顶杆18顶开弹性夹头10的夹紧部15后,随着筒体38的后退,回位弹簧62推动夹头本体34轴向向右运动,从而使顶杆18与弹性夹头10分离。
[0019]本技术还能根据所夹持工件的内孔精修外圆,具体操作如下:先将本技术连接在车床主轴上,在弹性夹头10的夹紧部15上套上一个内孔比其大0.05mm左右的圆环。启动车床,使顶杆18撑开夹紧部15,随后取下圆环,用精修后的内撑夹头加工工件,检验
修后的内撑夹头是否达到要求。满足要求就正常加工工件,反之则重新精修内撑夹头。
[0020]本技术已经参考优选的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上述实施例中提到的内容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定,通过阅读本说明书,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对该结构构思出许多的修改和变化,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精密内撑夹头,包括内撑夹头组(Ⅰ)和前顶夹头组(Ⅱ),所述内撑夹头组(Ⅰ)包括弹性夹头(10)、夹头本体(34)、顶杆(18)、定位块(22);所述前顶夹头组(Ⅱ)包括轴头本体(52)、压盖(56)、筒体(38)、连接螺母(46),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头(10)与所述夹头本体(34)连接,所述定位块(22)设置在所述弹性夹头(10)上,所述顶杆(18)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夹头本体(34)上,前端设置在所述弹性夹头(10)内,所述筒体(38)设置在所述轴头本体(52)内,所述连接螺母(46)连接在所述筒体(38)的端部,所述压盖(56)连接在所述轴头本体(52)的前端,所述内撑夹头组(Ⅰ)整体设置在所述前顶夹头组(Ⅱ)内,所述筒体(38)促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旦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市飞托克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