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料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560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透平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透平的叶轮与压气机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所述燃料电池无外电源电机驱动,具有节能、高效、可靠性高等优点。可靠性高等优点。可靠性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料电池


[0001]本技术涉及燃料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燃料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在燃料电池中往往设置电动循环泵(例如氢循环泵、固体氧化物阳极循环泵等),这种循环泵不仅消耗额外电能,而且存在泄露、高温等问题。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型无外电源电机驱动的燃料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4]方案1: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透平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透平的叶轮与压气机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05]方案2: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氧化剂源经透平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透平的叶轮与压气机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06]方案3: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透平A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透平A的叶轮与压气机A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A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A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氧化剂源经透平B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透平B的叶轮与压气机B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B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B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07]方案4: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08]方案5: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氧化剂源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09]方案6: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A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A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A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氧化剂源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B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
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B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B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0]方案7: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1]方案8: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氧化剂源经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2]方案9: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A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A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A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氧化剂源经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B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B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B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3]方案10: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4]方案11: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氧化剂源经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5]方案12: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和阴极区,还原剂源经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A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A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A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连通设置,氧化剂源经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B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B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B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与所述阴极区对应设置。
[0016]本技术中,所谓的“同轮侧压侧胀叶轮”是指在同一叶轮上一侧为压气区另一侧为膨胀区的叶轮。
[0017]本技术中,所谓的“同轮径流径向压胀叶轮”是指在同一叶轮的半径方向上设有压气区和膨胀区的径流叶轮。
[0018]本技术中,所谓的“同轮轴流径向压胀叶轮”是指在同一叶轮的半径方向上设有压气区和膨胀区的轴流叶轮。
[0019]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膨胀区所产生的动力推动压气区(或泵区)工作。
[0020]本技术中,在某一部件名称后加所谓的“A”、“B”等字母仅是为了区分两个或几个名称相同的部件。
[0021]本技术中,应根据燃料电池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所公开的所述燃料电池无外电源电机驱动,具有节能、高效、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3]图1: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7: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本技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9: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还原剂源(8)经透平(3)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所述透平(3)的叶轮与压气机(4)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阳极区(1)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与所述阴极区(2)对应设置。2.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氧化剂源(9)经透平(3)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透平(3)的叶轮与压气机(4)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阴极区(2)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4)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与所述阴极区(2)对应设置。3.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还原剂源(8)经透平A(31)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所述透平A(31)的叶轮与压气机A(41)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阳极区(1)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A(41)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A(41)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氧化剂源(9)经透平B(32)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透平B(32)的叶轮与压气机B(42)的叶轮共轴设置,所述阴极区(2)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压气机B(42)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压气机B(42)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与所述阴极区(2)对应设置。4.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还原剂源(8)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5)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5)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5)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与所述阴极区(2)对应设置。5.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氧化剂源(9)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5)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2)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5)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5)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与所述阴极区(2)对应设置。6.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还原剂源(8) 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A(51)的膨胀区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的还原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A(51)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A(51)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阳极区(1)连通设置,氧化剂源(9)经同轮侧压侧胀叶轮B(52)的膨胀区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阴极区(2)的氧化剂出口与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B(52)的压气区的工质入口连通设置,所述同轮侧压侧胀叶轮B(52)的压气区的工质出口与所述阴极区(2)连通设置,所述阳极区(1)与所述阴极区(2)对应设置。7.一种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区(1)和阴极区(2),其特征在于:还原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靳北彪
申请(专利权)人:熵零技术逻辑工程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