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51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具体的公开了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包括挡胶板、SS面壳体和支撑垫块;挡胶板设在SS面壳体上且位于SS面壳体的粘结区域的内侧,并且距粘接区域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是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叶片的上下壳体,即PS面壳体和SS面壳体,是通过合模胶粘接成一体的。为了满足粘接宽度和厚度的要求,合模胶实际用量要略大于理论用量,多余的合模胶在合模后会被挤向粘接区两侧。叶片后缘没有粘接角的直接粘接区域,空间十分狭小,且结构扁平。在此区域,叶片外部多余的合模胶可以在后续处理过程中清除,但残留在了叶片内部的合模胶大部分都无法进行清理。
[0003]残余的合模胶不仅增加了叶片的重量,影响了叶片的气动性能,在叶片运行时也存在脱落的可能。残余合模胶一旦脱落,就会给机组带来很多问题:1)产生持续的噪声污染,误导维护人员对叶片运行状态的判断,如果进行停机检查,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2)叶片运行过程中,合模胶块会对叶片内腔产生冲击,破坏叶片结构,形成质量隐患。3)残余合模胶清理困难,次数频繁,清理成本高,且影响发电量。
[0004]因此,在叶片制造过程中,杜绝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的合模胶残留是非常有必要的,如何设计一种合理的挡胶结构也是亟待解决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包括挡胶板、SS面壳体和支撑垫块;挡胶板设在SS面壳体上且位于SS面壳体的粘结区域(粘结区域内刮涂合模胶)的内侧,并且距粘接区域4-6mm,形成上下开口结构,下侧与SS面壳体贴合,上侧与合模后的PS面壳体贴合,挡胶板的开口角度略大于使用位置的内腔角度,合模过程中受挤压后形变约5mm,该形变下的挡胶板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抵挡合模胶流动的冲击力和上下壳体下压的挤压力,不会因被挤裂而失效;所述支撑垫块插入到挡胶板内部,支撑挡胶板成型,并且支撑垫块与挡胶板形成的内侧腔体相配合,尺寸略大于挡胶板,便于放置和取出,其角度略大于挡胶板内侧腔体的角度尺寸。
[0008]进一步的:所述SS面壳体上依次铺设有脱模布、隔离膜、导流网和真空袋膜。
[0009]进一步的:所述挡胶板为玻纤布,采用两层双轴布,其宽度为10-15cm。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垫块采用玻璃钢包裹PVC芯材制成,并且其表面平滑无毛刺。
[0011]进一步的:所述脱模布的上端延伸到挡胶板的上端,并且向下翻折到挡胶板的端部下方,另外一端铺设到模具法兰上;隔离膜和导流网的一端沿脱模布的表面延伸到模具法兰上,另外一端延伸到挡胶板的上端;在模具法兰边和挡胶板顶端设置有螺旋抽气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真空袋膜设置为双层结构,铺设第一层真空袋膜,在挡胶板位置留
出足够余量,放入支撑垫块将挡胶板垫起,抽真空时调整挡胶板,使其平直无褶皱并与支撑垫块贴实,抽紧后铺设第二层真空袋膜。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实用性强。
[0015](2)经过挡胶板的阻挡,合模胶可以充分填充粘接区域,使上下壳体更好的粘接,提高粘接质量。
[0016](3)能够有效地减少壳体内部的残余合模胶,降低叶片重量,提高叶片的气动性能。
[0017](4)风机叶片运行时,减少噪声,减少残胶对风电叶片内部结构的冲击和损伤,保证叶片质量。
[0018](5)降低维修人员钻到风机叶片内部进行除胶的成本,减少风电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风电机组运行效率,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在SS面壳体铺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在风电叶片中的截面图。
[0021]图中:1-挡胶板,2-SS面壳体,3-脱模布,4-隔离膜,5-导流网,6-真空袋膜,7-支撑垫块,8-螺旋抽气管,9-合模胶,10-PS面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请参阅图,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包括挡胶板1、SS面壳体2和支撑垫块7;所述挡胶板1为玻纤布,采用两层双轴布,其宽度为10-15cm,挡胶板1设在SS面壳体2上且位于SS面壳体2的粘结区域(粘结区域内刮涂合模胶9)的内侧,并且距粘接区域4-6mm,形成上下开口结构,下侧与SS面壳体2贴合,上侧与合模后的PS面壳体10贴合,挡胶板1的开口角度略大于使用位置的内腔角度,合模过程中受挤压后形变约5mm,该形变下的挡胶板1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抵挡合模胶9流动的冲击力和上下壳体下压的挤压力,不会因被挤裂而失效;所述支撑垫块7插入到挡胶板1内部,支撑挡胶板1成型,并且支撑垫块7与挡胶板1形成的内侧腔体相配合,尺寸略大于挡胶板1,便于放置和取出,其角度略大于挡胶板1内侧腔体的角度尺寸;所述支撑垫块7采用玻璃钢包裹PVC芯材制成,并且其表面平滑无毛刺。
[0023]所述SS面壳体2上依次铺设有脱模布3、隔离膜4、导流网5和真空袋膜6,脱模布3的上端延伸到挡胶板1的上端,并且向下翻折到挡胶板1的端部下方,另外一端铺设到模具法兰(图中未画出)上,隔离膜4和导流网5的一端沿脱模布3的表面延伸到模具法兰上,另外一端延伸到挡胶板1的上端;在模具法兰边和挡胶板1顶端设置有螺旋抽气管8;所述真空袋膜6设置为双层结构,铺设第一层真空袋膜6,在挡胶板1位置留出足够余量,放入支撑垫块7将挡胶板1垫起,抽真空时调整挡胶板1,使其平直无褶皱并与支撑垫块7贴实,抽紧后铺设第二层真空袋膜6。
[0024]挡胶结构的施工方法:
[0025]a.完成SS面壳体2的玻纤布铺层后,在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内侧画标记线,标记线与叶片模具分型线间距为该位置的粘接宽度+5mm;
[0026]b.在标记线内侧铺设挡胶板1,以标记线为基准对称铺设,一半与SS面壳体2固定贴实,另一半向上翻折;
[0027]c.在SS面壳体2后缘直接粘接区域铺设脱模布3,脱模布3一侧铺设到模具法兰上,另一侧铺设到挡胶板1翻折的玻纤布顶端;
[0028]d.铺设真空辅材,隔离膜4和导流网5同宽,距离各边线尺寸可根据真空灌注情况适当调整,螺旋抽气管8布置于叶片模具法兰边和挡胶板玻纤布顶端;
[0029]e.铺设第一层真空袋膜6,在挡胶板1位置留出足够余量,放入支撑垫块7将挡胶板1垫起,抽真空时注意调整挡胶板1,使其基本平直无褶皱并与支撑垫块7贴实,抽紧后铺设第二层真空袋膜6;
[0030]f.对叶片SS面壳体2和挡胶板1等进行真空灌注及预固化,一体成型制得叶片SS面壳体2和挡胶板1;根据叶片制作工艺,完成辅材清理、试合模、合模胶刮涂等工序;
[0031]g.翻转合模,合模胶9将SS面壳体2和PS面壳体10粘接在一起;挡胶板1在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后缘直接粘接区域挡胶结构,包括挡胶板(1)、SS面壳体(2)和支撑垫块(7);其特征在于,挡胶板(1)设在SS面壳体(2)上且位于SS面壳体(2)的粘结区域的内侧,并且距粘接区域4-6mm,形成上下开口结构,下侧与SS面壳体(2)贴合,上侧与合模后的PS面壳体(10)贴合;所述支撑垫块(7)插入到挡胶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梅刘广张莉花赵亚男姜宏业杨潺覃盛琼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联合动力技术保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