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00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其步骤是:定位放线,桩机就位,改进钻机,钻机成孔,提钻卸土,检查孔深,浇筑混凝土垫层,安装预埋件,预埋件定位,浇筑混凝土,桩基成品检测和验收。本发明专利技术避免了钻机周围浮土的二次清孔,确保桩基垂直度,桩与桩之间的间距核查通过使用硬性标尺,方便了测量,提高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通过预埋件定位方法及桩基浇筑时两点一线原理,加快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桩基浇筑质量。施工操作流程简单,便于施工人员掌握,及可有效指导施工。提高了一次验收合格率,节约了人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减少了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成本。减少了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站施工技术,适用于高山梯田或丘陵地带复杂地形的施工,特别涉及一种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0002]山地光伏地形高低起伏、复杂多变的条件导致混凝土灌注桩基础难以保证在一条直线上。光伏支架可调节的有限性,对桩基施工质量要求极高。如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对后续支架、组件安装造成较大困难,因此结合山地光伏现场特点,合理布置桩基基础,采用适宜的施工方法和工艺,对提高山地光伏桩基基础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003]桩基作为光伏支架及光伏项目最基础部分,桩基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光伏支架及光伏组件的安装质量;如果桩基工程施工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给后续光伏支架安装工程带来很大困难,支架难以安装以至无法进行安装,进而导致光伏组件安装效率降低,尤其对光伏组件极易形成隐裂;桩基工程为隐蔽工程,在紧张的光伏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造成的整改及返工量将是巨大的,不仅影响施工进度,也增大了施工成本。
[0004]现有的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每四根桩为一组,拉一根琴线,难以保证整排(多组)桩基在一条直线上,使支架、组件安装后不美观、后期也难以整改。
[0005]2)钻机首次钻孔至设计孔底标高后,提钻后钻机周围产生较多浮土,需要安排专人随时清除钻出的浮土,否则,未及时清理的浮土会重新掉入孔内。如果不二次清孔,而直接将预埋件放入孔内,将导致预埋件底部钢筋陷入浮土内,浇灌的混凝土无法覆盖预埋件底部钢筋,使预埋件无保护层,容易造成质量隐患。
[0006]3)预埋件需要二次浇注,在振捣棒振动过程中,因钢筋笼已定位,所以不易保证预埋件的垂直度,致使光伏支架立柱在安装过程中倾斜,难以保证上部支架安装的合格率,极易造成桩基返工。同时,因预埋件需要装入到钢筋笼内的一定设计深度,而山地光伏微孔灌注桩的工作量大,且由于地势高低起伏,施工过程中难以保证预埋件装入钢筋笼内的有效设计深度,导致工程质量难以控制。再者,在满足结构要求的情况下,钢筋笼需在安装现场统一制作加工,由于钢筋笼往往采用较细的盘圆钢筋(如采用φ=6mm或φ=8mm)制作,钢筋笼在从制作地点运输到安装现场的过程中易产生变形,浪费人力,且预埋件及钢筋笼在安装时质量得不到保证,工程造价往往比预算增加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以保证整排桩基在一条水平直线上,减少机械台班和人工成本,提高了机械的使用效率,有效控制并提高山地光伏桩基工程施工质量,使桩基工程施工过程做到有效的管控。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其步骤如下:1)定位放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桩基基础定位放线,桩基定位采用红漆浸染过的筷子或竹签扎入深度不小于50mm的中心点,以便桩基定位,每个阵区放置一个控制桩,此基准点采用水泥桩固定,定期校核;2)桩机就位:打桩机工作前,先检查打桩机的机械性能,保证打桩机作业半径场地开阔、平整,使人员、机械安全;并将钻头尖端正对桩位中心点,完成钻孔前的准备工作;3)改进钻机:在多功能钻机上安装散土排出装置,以保证起钻时散土排出孔外;4)钻机成孔:打桩机就位后,进行预检,钻头中心与桩位偏差小于5mm,钻进速度为1~1.50m/min,桩基基础偏差不大于10mm;5)提钻卸土: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先用卷尺测量桩基深度,以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用旋土工具将孔清至孔底标高的深度;检查桩基内是否有积水及杂物,若有应及时清除方可继续施工;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垫层厚度≥50mm;6)检查孔深:用钻杆上的孔深标志控制钻孔深度,用标尺检查浮土的厚度,孔底虚土厚度应不大于150mm,检测桩基垂直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7)浇筑混凝土垫层:先用卷尺测量桩基深度,清除桩基内积水及杂物,用旋土工具将钻孔清理;8)安装预埋件:放置预埋件过程中应防止基坑边缘虚土塌落进桩基内;按照桩基图设计尺寸将定位杆的边沿侧定于预埋件边沿侧位置插入土壤中,通过相邻两组支架对准6-8根桩基拉琴线,保证桩基在一条水平直线上;采用角度尺进行测量预埋件垂直度,选取预埋件的两个垂直相交侧面分别用角度尺进行控制,确保桩基垂直度不大于允许偏差1
°
;9)预埋件定位:用标尺、琴线、水平尺和定位杆相配合,当现场无已浇筑完成的桩基时,将琴线的两头分别缠绕于垂直插入土壤中的定位杆上;当现场已有浇筑完成的桩基时,将琴线首端缠绕于预埋件边沿侧,尾端缠绕于垂直插入土壤中的定位杆上,拉至平行,保证6-8根桩基在一条水平直线上,之后逐步推进,确保整条桩基在一条直线上;预埋件进行定位中,插入土壤中的定位杆需严格按照桩基图设计尺寸将定位杆的边沿侧定于预埋件边沿侧位置,以此控制在桩基浇筑过程中预埋件中心与桩基中心偏差度,预埋件中心与桩基中心偏差不大于10mm,使预埋件轴线位置、标高、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确保美观,对穿螺丝的方向朝向统一;桩与桩之间的水平间距核查可以使用硬性标尺,用于方便测量以提高施工进度,节约成本;桩基垂直度选取预埋件两个垂直相交侧面分别用角度尺进行控制,确保桩基垂直度不大于允许偏差1
°
;10)浇筑混凝土:桩基浇筑采用直接倾倒,且桩深小于2米,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混凝土每500mm为一层进行振捣,每层振捣时插入下层混凝土深度宜为50-100mm,每一振点的振捣时间宜为20-30s,以确保混凝土密实;桩基护筒、预埋件和桩基基础的中心位于一点,确保预埋件保护层厚度50mm,桩基护筒采用PPC管,护筒混凝土应与桩基一起浇筑,保证桩身完整性,混凝土表面应二次抹面,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美观,每根桩基外露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11)桩基成品检测和验收:在桩基灌注混凝土过程中填写“混凝土浇筑记录”;并按规定留取混凝土试块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各一组;标养试块养护28天后由监理方送至第三方试压其抗压强度;混凝土灌注7天后,为保证桩基质量,及时与监理单位联系进行检测,对桩基进行抗拉和抗水平推力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0009]进一步,所述散土排出装置为位于滑道的外侧通过底板和加强板连接的圆筒,且圆筒的内径略大于钻头,圆筒的轴线与钻头的轴线相对应,圆筒的下端外周设置有底板,底板的内径与圆筒的外径相匹配;使用时,首先通过滑道向下运动至底板贴于地面,开动钻机钻头,对准圆筒的中心向下钻孔,排出的余土从钻头的螺旋槽中排出并从圆筒的上沿落至圆筒的外周,在提钻时,带出的泥土从圆筒的上沿落至圆筒的外周,避免人工清除浮土,以及孔周边浮土因长时间未及时清理,而掉入孔内。
[0010]进一步,所述预埋件的下端与钢筋笼的上端连接,钢筋笼的外周设置有护筒,钢筋笼的下端与护筒的底端边缘平齐。
[0011]进一步,所述预埋件两个垂直相交侧面是指预埋件外周两相邻且半径垂直相交的侧面。
[0012]进一步,所述桩基外露尺寸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山地光伏电站微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工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1)定位放线: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桩基基础定位放线,桩基定位采用红漆浸染过的筷子或竹签扎入深度不小于50mm的中心点,以便桩基定位,每个阵区放置一个控制桩,此基准点采用水泥桩固定,定期校核;2)桩机就位:打桩机工作前,先检查打桩机的机械性能,保证打桩机作业半径场地开阔、平整,使人员、机械安全;并将钻头尖端正对桩位中心点,完成钻孔前的准备工作;3)改进钻机:在多功能钻机上安装散土排出装置,以保证起钻时散土排出孔外;4)钻机成孔:打桩机就位后,进行预检,钻头中心与桩位偏差小于5mm,钻进速度为1~1.50m/min,桩基基础偏差不大于10mm;5)提钻卸土:浇筑混凝土垫层前先用卷尺测量桩基深度,以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用旋土工具将孔清至孔底标高的深度;检查桩基内是否有积水及杂物,若有应及时清除方可继续施工;垫层采用C15混凝土,垫层厚度≥50mm;6)检查孔深:用钻杆上的孔深标志控制钻孔深度,用标尺检查浮土的厚度,孔底虚土厚度应不大于150mm,检测桩基垂直偏差应不大于孔深的1%;7)浇筑混凝土垫层:先用卷尺测量桩基深度,清除桩基内积水及杂物,用旋土工具将钻孔清理;8)安装预埋件:放置预埋件过程中应防止基坑边缘虚土塌落进桩基内;按照桩基图设计尺寸将定位杆的边沿侧定于预埋件边沿侧位置插入土壤中,通过相邻两组支架对准6-8根桩基拉琴线,保证桩基在一条水平直线上;采用角度尺进行测量预埋件垂直度,选取预埋件的两个垂直相交侧面分别用角度尺进行控制,确保桩基垂直度不大于允许偏差1
°
;9)预埋件定位:用标尺、琴线、水平尺和定位杆相配合,当现场无已浇筑完成的桩基时,将琴线的两头分别缠绕于垂直插入土壤中的定位杆上;当现场已有浇筑完成的桩基时,将琴线首端缠绕于预埋件边沿侧,尾端缠绕于垂直插入土壤中的定位杆上,拉至平行,保证6-8根桩基在一条水平直线上,之后逐步推进,确保整条桩基在一条直线上;预埋件进行定位中,插入土壤中的定位杆需严格按照桩基图设计尺寸将定位杆的边沿侧定于预埋件边沿侧位置,以此控制在桩基浇筑过程中预埋件中心与桩基中心偏差度,预埋件中心与桩基中心偏差不大于10mm,使预埋件轴线位置、标高、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为确保美观,对穿螺丝的方向朝向统一;桩与桩之间的水平间距核查可以使用硬性标尺,用于方便测量以提高施工进度,节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普丁佰军廖少华刘烽炎宗志平吴南兴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