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990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其中,大链轮轴(6)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被驱动机构(2)驱动的吊臂组件(3)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固定座(1)空套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小链轮轴(8)空套连接;小链轮轴(8)与起重臂组件(4)固定连接;链条(9)包裹安装在大链轮轴(6)上的大链轮(5)和安装在小链轮轴(8)上的小链轮(7)上,并在二者间传递动力;当吊臂组件(3)转动时,大链轮(5)不转动,链条(9)在大链轮(5)上包覆段随吊臂组件(3)转动而同步变化;链条(9传递动力给小链轮(7)并带动起重臂组件(4)反向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使船上长直形结构竖起时占用较小的空间和需要驱动扭矩较小。时占用较小的空间和需要驱动扭矩较小。时占用较小的空间和需要驱动扭矩较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配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

技术介绍

[0002]船上长直形结构竖起时,比如当船上鞭天线竖起时,采用摆动缸(电动缸)在鞭天线根部驱动,在放倒鞭天线过程中使鞭天线从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之间的空间范围内进行运动。由于鞭天线为长直形,鞭天线放倒时水平位置占据空间大,导致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力臂长则要求摆动缸的输出扭矩很大。
[000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倍速举升机构,能够实现长直形结构快速竖起同时占用较小的空间和驱动扭矩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其能够解决船上长直形结构竖起时占用较大的空间和需要驱动扭矩很大的技术难题。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其包括:
[0007]固定座、驱动机构、吊臂组件、起重臂组件、大链轮、大链轮轴、小链轮、小链轮轴、链条;
[0008]大链轮轴与固定座固定连接;被驱动机构驱动的吊臂组件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固定座空套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小链轮轴空套连接;小链轮轴与起重臂组件固定连接;
[0009]大链轮安装在大链轮轴上,小链轮安装在小链轮轴上,链条包裹在大链轮和小链轮上,并在大链轮和小链轮之间传递动力;
[0010]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吊臂组件转动时,所述大链轮不转动,所述链条在大链轮上包覆段随所述吊臂组件转动而同步变化;所述链条并带动起所述重臂组件反向转动。
[0011]更优选的,所述大链轮和所述小链轮的齿数比为2。
[0012]更优选的,所述固定座安装在船甲板面上,通过输出轴与吊臂组件直接或间接连接并实现动力传递。
[0013]更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旋转运动驱动所述吊臂组件,或,采用直线运动驱动所述吊臂组件。
[0014]由上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的船用倍速举升机构通过将驱动机构2的输出轴与吊臂组件3 直接或间接连接,一端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吊臂空套联接的大链轮轴,一端与起重臂刚性联接、另一端与吊臂空套联接的小链轮轴,固定在大链轮轴的大链轮和固定小链轮轴的小链轮,以及在大链轮和小链轮轴之间传递动力的链条,使得驱动机构带动吊臂转动时,大链轮不转动,链条在大链轮上包覆段随吊臂转动而同步变化,在链条与大、小链轮共同作用下,
起重臂组件与吊臂组件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能够使得船上长直形结构竖起时占用较小的空间和需要驱动扭矩较小。
[0016]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设置大链轮和小链轮的齿数比为2,使得吊臂组件和起重臂组件在水平位置转和竖直位置之间运动过程中能得以快速同步。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吊臂组件和起重臂组件同时处于水平位置以及吊臂组件转动30度时二者相对位置示意图。
[0020]附图中:
[0021]固定座1、驱动机构2、吊臂组件3、起重臂组件4、大链轮5、大链轮轴6、小链轮7、小链轮轴8、链条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其用于,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座1、驱动机构2、吊臂组件3、起重臂组件4、大链轮5、大链轮轴6、小链轮7、小链轮轴8、链条9。
[0025]驱动机构2安装在船甲板面上,通过输出轴与吊臂组件3直接或间接连接并实现动力传递;该驱动机构2可为旋转运动驱动,也可以为直线运动驱动。
[0026]固定座1与船甲板面或基座固定连接,大链轮轴6与大链轮5、固定座 1固定连接(大链轮轴6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大链轮5安装在大链轮轴6 上),吊臂组件3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固定座1空套连接,吊臂组件3 另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小链轮轴8空套连接,小链轮轴8与小链轮7、起重臂组件4固定连接(小链轮轴8与重臂组件4固定连接,小链轮7安装在小链轮轴8上)。
[0027]大链轮5和小链轮7分别设置在吊臂组件3两端中间,链条9采用带张紧机构闭式链条,包裹在大链轮5和小链轮7上,在大链轮5和小链轮7 之间传递动力。大链轮5和小链轮7的齿数比为2,可使起重臂组件4转动角速度是吊臂组件3的2倍,且角速度方向相反,使得吊臂组件3和起重臂组件4能快速同步在水平位置转和竖直位置之间运动。
[0028]如图2所示,当驱动机构2驱动吊臂组件3转动时,由于固定座1、大链轮5与大链轮轴6固定连接,所以大链轮5不转动,而吊臂组件3与固定座1空套连接,则链条9在大链轮5上包覆段随吊臂组件3转动而同步变化;由于小链轮7与小链轮轴8、起重臂组件4固定连接联接,且小链轮轴8与吊臂组件3通过轴承或衬套空套连接,链条9传递动力给小链轮7 并带动起重臂组件4反向同步转动;由于大链轮5与小链轮7齿数比为2,则起重臂组件4与吊臂组件3转动角速度比为2,且方向相反;所以在链条 9与大链轮5、小链轮7共同作用下,起重臂组件4与吊臂组件3转动方向相反,且起重臂组件4转动角速度是吊臂组件3的2倍,吊臂组件3和起重臂组件4能在水平位置到竖直位置之间快速同步转动。
[0029]如图3所示,吊臂组件3和起重臂组件4初始处于水平位置,链条9 在大链轮5上包
覆段为AA段圆弧,链条9在小链轮7上包覆段为aa段圆弧,在驱动机构2驱动吊臂组件3逆时针转动30度时,链条9在大链轮5 上包覆段转为BB段圆弧,链条9在小链轮7上包覆段为bb段圆弧,链条 9相对于大链轮5转过弧长为所以小链轮7也必须相反方向转过相应弧长才能保证但链条9与大链轮5和小链轮7之间的直线段长度Aa不变,则小链轮反向转过的角度为由于大链轮5和小链轮7 的齿数比为2(也即D=2d),得出θ=60
°
,所以链条9在大链轮5上包覆段逆时针转动30度同时,链条9在小链轮7上包覆段顺时针转动60度,所以使得起重臂组件4的转动角速度是吊臂组件3的2倍,直至吊臂组件3 和起重臂组件4同步转动至竖直状态。
[0030]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实施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之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任何等效变化或润饰,同样属于本专利技术之保护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内容为标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船用倍速举升机构包括:固定座(1)、驱动机构(2)、吊臂组件(3)、起重臂组件(4)、大链轮(5)、大链轮轴(6)、小链轮(7)、小链轮轴(8)、链条(9);大链轮轴(6)与固定座(1)固定连接;被驱动机构(2)驱动的吊臂组件(3)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固定座(1)空套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或衬套与小链轮轴(8)空套连接;小链轮轴(8)与起重臂组件(4)固定连接;大链轮(5)安装在大链轮轴(6)上,小链轮(7)安装在小链轮轴(8)上,链条(9)包裹在大链轮(5)和小链轮(7)上,并在大链轮(5)和小链轮(7)之间传递动力;当所述驱动机构(2)驱动所述吊臂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东普超宁献良舒建华陶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四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