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779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入沉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为了解决在红层泥岩高回填地区采用现有的植入沉桩法存在着植入桩沉入困难、以及桩基承载力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1):采用长臂螺旋钻或者旋挖钻钻孔取土至桩端持力层从而形成桩孔;(2):取出钻杆;(3):采用打桩机将预应力管桩施打至桩端持力层;(4):对桩孔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缝隙采用高压注浆法注入水泥浆进行填充。压注浆法注入水泥浆进行填充。压注浆法注入水泥浆进行填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植入沉桩
,具体涉及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植入沉桩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一种新型工法,相比常规的锤击法或静压法沉桩具有明显的优点,在一些建筑密集区域或地质复杂区域,管桩采取直接锤击法或静压法一方面沉桩较困难,阻力大,强行穿越易造成桩身损伤; 另一方面挤压土体后易对周边建筑或管网线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采用植入法沉桩可通过预成孔至所定持力层再植桩,能较好保障管桩施打质量。该桩型特点在于通过预成孔方式减少其管桩桩尖沉桩阻力,此外通过后注浆填充管桩与成孔孔壁的缝隙以及侧壁土层的缝隙,可有效提高高强度预应力管桩桩侧阻力,从而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要求。
[0003]目前对于预制混凝土管桩很多沉桩办法:主要分为锤击法、静压法、引孔沉桩法、钻孔植桩法、中掘法等施工方法。锤击法特点为:与支撑层的深度和地下水无关,可在多种土质上施工;可按打入时记录进行施工管理,并可掌握所有桩的承载力;但其施工时会产生振动与噪声,柴油打桩机会冒油烟。预钻孔施工法振动与噪声较小,施工中桩身的破损较少,用钻杆挖掘时,挖掘孔内泥土化,即使砂层,孔壁很少崩溃,采用桩尖开放形时,排土量较少,旋转埋桩时,垂直性较高,桩头残余量较少,施工精度高,放宽地基时不必调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但要注意防止桩周围固定液及护基液流,需要事先充分调查支承层的分布状况。挖层施工法振动、噪声较少,沿桩的空腔挖掘,桩起到套管的作用,在挖掘的同时沉放,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少,即使连续比较密实的砂层,也容易施工,沉放是可经受较大的压力和轻轻锤击,故桩头可以比较平齐。但该方法有地下障碍时,会损坏桩或不能施工,故事先也必须调查,连续粘性土时,会发生堵眼导致桩的纵向开裂,要注意防止渗流水或者自流水导致的护基液流出,事先必须充分调查支承层的分布状况。
[0004]红层泥岩是以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等为主。红层在我国主要是指中生代以来,即三叠系、侏罗系、白至系和新生代第三系的湖相、河流相、河湖交替相或山麓堆积相等陆相沉积岩层。红层的形成条件具有独特性,而且具有特殊的工程性质。红层是一种典型的易滑地层,因而其边坡稳定问题比较的突出,特别是在雨季经常的发生数量众多的滑坡灾害。
[0005]红层是一种复杂的力学介质,也是一种特殊的岩土。红层岩体具有亲水性强、透水性弱,并在水的作用下容易发生软化和塑变,吸水后岩体会发生膨胀,失水后岩体也会发生收缩,且容易发生崩解,抗风化能力较弱,抗压和抗剪强度较低等特性。特别是在铁路所经过的地区为山间谷地,气候温和多雨,排水不畅的条件下,外界环境条件对红层的影响比较的大。由于红层多为砂岩、粉砂岩、泥岩互层,因而层与层之间的层面结合力比较的差,所以很容易沿层面发生解体滑落,因此红层地区很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0006]西南地区红层分布广泛,红层泥岩颗粒易破碎,强度低,遇水后易崩解和软化,采用这种材料填方后边坡往往出现变形、冲刷、边坡稳定性差、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而随着
西南地区建设工程的迅猛发展,红层地区的高填方边坡工程面临的问题尤为突显。
[0007]基于红层泥岩以及高回填地区的地质特性,目前的植入法将预应力管桩进行沉桩存在着如下问题:桩周土位移带来的管桩稳定性差,挤土效应和负摩擦阻力以及由负摩擦力引起的桩基承载力下降、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0008]此外,预应力管桩用于红层泥岩高回填区域,经常存在着遇到弧石或者块石而导致沉入困难的问题,导致施工周期长、安全风险和费用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在红层泥岩高回填地区采用现有的植入沉桩法存在着植入桩沉入困难、以及桩基承载力低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
[0010]为解决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采用长臂螺旋钻或者旋挖钻钻孔取土至桩端持力层从而形成桩孔;(2):取出钻杆;(3):采用打桩机将预应力管桩施打至桩端持力层;(4):对桩孔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缝隙采用高压注浆法注入水泥浆进行填充。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桩孔的直径比预应力管桩的直径大50-100mm。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步骤(3)与步骤(4)之间,先进行采用水泥浆对预应力关管桩进行封底,封底的高度控制在2-4m。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当单根预应力管桩的长度不足时,需要进行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接桩,所述预应力管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端部延伸出有钢筋,所述桩体配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预应力管桩中的钢筋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盘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延伸入连接盘内部的注浆孔,所述连接盘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开设有与注浆孔相互连通的注浆通道。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盘的外围配设有用于将两个预应力管桩的端部进行包覆并形成注浆空间的包覆层。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设置有用于将连接盘的注浆孔进行裸露的裸露孔或者所述包覆层具有用于将连接盘的注浆孔进行裸露的间隙。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两组通孔,每一组通孔包括三个用于与预应力管桩中的三根钢筋相互适配的通孔;两组通孔中的一组通孔用于与一根预应力管桩的三根钢筋相互适配,两组通孔中的另一个组通孔用于与另一根预应力管桩的三根钢筋相互适配。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和(3)之间进行放入由工程材料制成的护筒,所述护筒包括呈圆筒状的护筒本体,所述护筒本体上设置有若干过流孔使得护筒本体呈筛筒状,所述护筒本体开设有若干沿护筒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上端铰接有若干呈弧状并且能够沿着桩孔中心至桩孔内壁的方向进行转动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上端铰接在安装孔的上端,所述加强板的下端可拆卸连接在安装孔的下端。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设置有公头,所述护筒本体上对应于公头的位置上设置有与公头相互适配的母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若干贯通孔。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利用长臂螺旋钻或者旋挖钻钻孔取土至桩端持力层从而形成桩孔,防止红尘泥岩地区高回填地区的弧石和块石阻碍预应力管桩的贯入,能够降低在锤击入预应力管柱桩的阻力,从而保障预应力管桩贯入后的质量;并且本专利技术在利用水泥浆进行封底之后在桩孔与预应力管桩的外壁之间利用高压注浆法进行注浆,使得利用高压水泥浆能够对桩周土进行挤密,同时还能够形成对桩周体进行渗透劈裂,不仅能够提高桩周土的强度,同时还能够将桩周土与预应力管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提高预应力管桩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单个桩基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的地基承载力。经过试验,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植入法沉桩技术,在红尘泥岩高回填地区能够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采用长臂螺旋钻或者旋挖钻钻孔取土至桩端持力层从而形成桩孔;(2):取出钻杆;(3):采用打桩机将预应力管桩施打至桩端持力层;(4):对桩孔与预应力管桩之间的缝隙采用高压注浆法注入水泥浆进行填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孔的直径比预应力管桩的直径大50-1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步骤(3)与步骤(4)之间,先进行采用水泥浆对预应力关管桩进行封底,封底的高度控制在2-4m。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当单根预应力管桩的长度不足时,需要进行对预应力管桩进行接桩,所述预应力管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端部延伸出有钢筋,所述桩体配设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上开设有多个用于预应力管桩中的钢筋穿过的通孔,所述连接盘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延伸入连接盘内部的注浆孔,所述连接盘的上端面和/或下端面开设有与注浆孔相互连通的注浆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回填地区旋挖植入沉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盘的外围配设有用于将两个预应力管桩的端部进行包覆并形成注浆空间的包覆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昌林彭涛徐继忠李耀家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