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609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饲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饲料在制备中使用的复合发酵菌剂,包括以下原料:混合菌、糖蜜和水,所述混合菌由以下原料重量比组成:乳酸菌3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饲料
,具体为一种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万寿菊在世界各地广泛引种栽培,其产量已占到世界散花产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17年全国种植面积已超过60000公顷。万寿菊的花经过叶黄素提取后可作为饲料,但剩下的大量茎叶成为农业废弃物,除少部分被还田外,其余被废弃或焚烧,这样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对环境造成污染。由于万寿菊茎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家畜不食,刺激性臭味主要成分是萜烯类挥发物,其中石竹烯、胡椒酮、法呢烯和萜品油烯含量最多,分别占到挥发物总量的14.67%、12.17%、9.46%、和8.24%。因此,通过降低万寿菊茎叶中主要萜烯类化合物含量,是开发万寿菊茎叶作为饲料的关键。
[000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蛋、奶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尤其是对牛肉的需求直线型上升,牛肉缺口十分巨大,每年需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因此,饲料化开发利用万寿菊茎叶等农业废弃物发展肉牛产业,是满足牛肉消费市场需求有效途径之一,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万寿菊茎叶的饲料化开发利用,减少了资源浪费,通过过腹还田,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对农民增收,以及我国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有效除去万寿菊刺激性臭味挥发物的方法,制备出的万寿菊饲料中主要萜类物质含量降低明显,饲料具有酸香的舒适性气味,牛喜食,采食量与常规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相比,制备出的万寿菊饲料略高。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配置一种生物菌剂,用于去除万寿菊茎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臭味。
[0006]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方案:一种复合发酵菌剂,包括以下原料:混合菌、糖蜜和水,所述混合菌由以下原料重量比组成:乳酸菌35-45%、地衣芽孢杆菌15-20%、枯草芽孢杆菌25-35%和嗜酸乳杆菌8-18%。优选的,所述乳酸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5CFU/g,地衣芽孢杆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7CFU/g,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6CFU/g,嗜酸乳杆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8CFU/g。进一步地,所述混合菌、糖蜜、水的质量比为1:4: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发酵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按照质量配比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菌,然后再将混合菌与糖蜜和水按照质量配比进行混合,得到的混合物在30℃下发酵12-24小时,得到复合发酵菌剂。
[000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包含粉碎的万寿菊茎叶,以及占粉碎的万寿菊茎叶质量比0.5%-1%复合发酵菌剂、6%-10%的玉米面。进
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
[0008]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将采摘完商品花的万寿菊茎叶收割后经机械粉碎至1-3cm,在室外通过晾晒使其水分降至65%-70%;
[0010](2)按粉碎的万寿菊茎叶重量加入0.5%-1%的以上方法制备得到的复合发酵菌剂;
[0011](3)按粉碎的万寿菊茎叶重量加入6%-10%的玉米面;
[0012](4)按比例充分混合万寿菊茎叶、复合发酵菌剂及玉米面,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料;将混合料装入青贮窖30天后,得到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
[0013]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一种具有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主要应用于饲养反刍动物,如牛、羊等草食动物。
[0014]优选的,用于肉牛养殖。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除去万寿菊茎叶刺激性
[0015]臭味的制备方法,其优点如下:1、通过混合菌种和玉米面合理配置发酵,万寿菊茎叶饲料中主要萜烯类挥发物大量降低,其中挥发物总量占比较多的石竹烯、胡椒酮、法呢烯和萜品油烯降低明显;同时,通过本专利技术产生了大量具有酸香味的酸类和醇类挥发物。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得到的万寿菊茎叶原有刺激性臭味大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舒适性酸香气味。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万寿菊茎叶副产物,解决了万寿菊种植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问题,在肉牛养殖中可完全代替全株玉米青贮,减少种植青贮玉米的土地,又可以延伸万寿菊种植业的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节约肉牛养殖饲料成本。
[0016]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专利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专利技术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范畴。
[0017]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耗材,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百分比,无特殊说明均为质量百分比。
[0018]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除去万寿菊茎叶刺激性臭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将采摘完商品花的万寿菊茎叶收割后经机械粉碎至1-3cm,在室外通过晾晒使其水分降至65%;(2)制备复合发酵菌剂,具体过程如下:(2-1)将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得到发酵菌剂,混合的质量百分比为:乳酸菌45%,地衣芽孢杆菌15%,枯草芽孢杆菌30%,嗜酸乳杆菌10%,(2-2)将步骤(2-1)的发酵剂、糖蜜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4:5,将混合物在30℃下发酵12小时,得到复合发酵菌剂。(3)然后按粉碎的万寿菊茎叶重量加入0.5%的发酵菌剂;(4)继续按粉碎的万寿菊茎叶重量加入6%的玉米面;(5)按比例充分混合万寿菊茎叶、复合发酵菌剂及玉米面,并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料;(6)将混合料装入青贮窖30天后,嗅到酸香气味,即得到去除刺激性臭味并具有舒适性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
[0020]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除去万寿菊茎叶臭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采摘完商品花的万寿菊茎叶收割后经机械粉碎至1-3cm,在室外通过晾晒使其水分降至70%;(2)制备复合发酵菌剂,具体过程如下:(2-1)将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嗜酸乳杆菌混合,得到发酵菌剂,混合的质量百分比为:乳酸菌35%,地衣芽孢杆菌20%,枯草芽
孢杆菌27%,嗜酸乳杆菌18%,(2-2)将步骤(2-1)的发酵剂、糖蜜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混合物的质量比为:1:4:5,将混合物在30℃下发酵12小时,得到复合发酵菌剂。(3)然后按粉碎的万寿菊茎叶重量加入1%的发酵菌剂;(4)继续按粉碎的万寿菊茎叶重量加入8%的玉米面;(5)按比例充分混合万寿菊茎叶、复合发酵菌剂及玉米面,并搅拌至均匀,得到混合料;(6)将混合料装入青贮窖30天后,嗅到酸香气味,即得到去除刺激性臭味并具有舒适性酸香气味的万寿菊茎叶饲料。
[0021]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提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发酵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原料:混合菌、糖蜜和水,所述混合菌由以下原料重量比组成:乳酸菌35-45%、地衣芽孢杆菌15-20%、枯草芽孢杆菌25-35%和嗜酸乳杆菌8-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发酵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5CFU/g,地衣芽孢杆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7CFU/g,枯草芽孢杆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6CFU/g,嗜酸乳杆菌生物活性不低于1.0
×
108CFU/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发酵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菌、糖蜜、水的质量比为1:4:5。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任意一种复合发酵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乳酸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酸乳杆菌按照质量配比进行混合,得到混合菌,然后再将混合菌与糖蜜和水按照质量配比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勇侯志江黄必志刘彦培张继才杨茂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