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5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其主要是于睡枕内设一闹铃振动装置,该闹铃振动装置于一条状器体内分设有马达及蜂鸣器,且分别与外接的控制盒连线,其中马达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可于驱动时产生振动现象,进而使其外的睡枕振动,以叫醒睡者;如产生振动数次仍未叫醒睡者,则将触动蜂鸣器产生振铃,以强制叫醒赖床的睡者。(*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本技术涉及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尤指一种可定时触动振动现象以唤醒睡者的枕头,藉此可单独唤醒使用该特殊枕头的睡者,不致吵到不须起床或不同作息时间的同室睡者。闹钟可能是最能够看出一个人理性与感性所在的日常用品,当一个人在睡前设定闹钟的晨唤时,通常是最理性的时候,亦充分明了闹铃晨唤的重要性及必须性,然当早晨闹铃响起,所有的理性判断都可能被睡虫吞噬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对闹铃的深恶痛绝,此种理性与感性的剧烈转变,可能发生在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虽然大多数人在某些感性的特别时段总不会喜欢闹钟,但在理性的时候总不忘对它的倚重,因此,闹钟成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之一,而市场上由于需求不断,制造商亦乐意研发更新颖、更人性化的闹钟,以博取消费者的青睐。以目前最简单的闹钟而言,会在使用者设定的时间到达时产生闹铃,此种闹钟虽然简单,但使用上确有令人不快之处,特别是不同人在同一卧室有不同作息时间时,更容易产生困扰,由于前述闹钟的闹铃设计为开放式型态,其闹铃产生时,在同一空间内的所有人均将受其影响,当二人以上使用同一卧室,而分别有不同的作息时间时,叫醒了一个人,也同时吵醒了不打算起床的其他人,由此可见,现有的闹钟形式显然有待进一步改进。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闹铃振动型睡枕,其主要于睡枕内部设一闹铃振动装置,到达设定的闹铃时间时,可使睡枕产生振动现象,以单独叫醒该睡枕使用者,以有效解决传统闹钟将干扰其他不相干人的问题。本技术另一目的在于:前述闹铃振动装置是于一条状器体内分设有马达及蜂鸣器,其中马达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可于驱动时撞击器体内壁产生振动现象,进而使其外的睡枕振动,以叫醒该睡枕使用者。本技术又一目的在于:前述闹铃振动装置上设有一外接至睡枕以外的控制盒,供设定、重置之用。本技术再一目的在于:前述闹铃振动装置于适当处一体或组合设有振动-->板,以加强其振动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其特征在于:其是于一软性睡枕内部设有一振动闹铃装置,该振动闹铃装置主要是于一条状中空器体内部分别形成有电池室、马达室,其中马达室内设有马达,马达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又器体上设有一外接式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室中电池、马达等连接,以设定控制其动作,再器体上适当位置设有振动板,以增加振动面积。在上述的振动式闹铃睡枕中,该振动板可一体形成于器体上,也可活动组合于器体上;以活动组合于器体上时,该器体上可形成有由两俯视呈相对L形状扣片所构成的插扣槽,且振动板一端形成有垂直方向的插扣件,插扣件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独立的扣柱,扣柱上、下端分别形成有外斜状斜面及凹槽;此外,以上的振动板表面形可成有数个凸肋片;器体适当处可形成有一容置槽,容置槽内侧壁形成有嵌槽,又控制盒相对内侧面形成有对应的嵌条;控制电路主要是于一微处理器周边分设显示器及数个设定键、停止键,又微处理器一输出接脚可经一晶体管与马达连接;而有另一输出接脚经一晶体管连接一蜂鸣器,而该蜂鸣器设于器体上。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所提供的振动式闹铃睡枕于设定时间到达时,不仅可使睡枕产生振动现象而叫醒睡者的,而且由于仅针对使用该睡枕者提供晨唤功能,故于振动晨唤功能产生时,不会影响同一卧室,不同作息时间的其他人,较之传统开放式闹铃设计的闹钟,功效增进显著。以下结合附图通过最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电路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实施例图。    图6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动作示意图。有关本技术的结构部分,主要是于一软性睡枕内部设有一闹铃振动装置,利用该闹铃振动装置于设定时间到达时,产生振动现象,以震动睡枕而唤醒该睡枕使用者。其中,该闹铃振动装置的详细构造,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其包括有一条状的中空器体10及其上适当处所设的振动板20,其中,该器体10于外表面适当处位置形成有一容置槽11,供容置一外接式控制盒30,该容置槽11内侧槽壁上形成有一道以上的纵向嵌槽12,该嵌槽12是呈相对的L形截面形状,又控制盒30相对内侧面亦形成有呈对称形状的嵌条31,供控制盒30插置于容置槽11后,与其上的嵌槽12相互嵌合。又器体10顶面适当处形成有数个栅孔13,栅孔13对应于器体10内设的蜂鸣器。再者,有关器体10的内部构造,请参阅图2所示,该器体10是呈中空状,其内部形成有一条状空间,并分隔为分别形成有一电池室14、两马达室15、16,其中电池室14两侧壁分设有导电弹片140及导电簧圈141,供于其间设置电池,以提供器体10上各电子元件所需的工作电源。又于本实施例中,两马达室15、16是分别位于器体10两端位置,其内壁形成有数个凸肋150、160,分别供固设一马达40,该马达40输出轴上设有一偏心轮41,当马达40带动偏心轮41转动时,将使器体10产生振动现象(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又仍请参阅图2所示,其中一马达室15内侧壁适当处设有一蜂鸣器17,该蜂鸣器17是对正于器体10表面的栅孔13,以便于蜂鸣器17产生声响时-->发送至器体10以外。再者,前述两组马达40及蜂鸣器17是分别以导线与电池室14内的导电弹片140、导电簧圈141及控制盒30内设的控制电路(本图中未示)相连。又请参阅图1、2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该器体10于两端分别一体形成有一振动板20,以增加器体10的振动面积,两振动板20是位于器体10一侧的两端底缘,且与器体10互成九十度。又两振动板20分具适当长度,其表面形成有数个凸肋片21,以提高振动板20的振动面积。再者,前述控制盒30内所设控制电路的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以一微处理器32分别驱动前述的马达40及蜂鸣器17,其中微处理器32是以一输出接脚ABB1经一晶体管与马达40连接,又以另一输出接脚ABB0经另一晶体管与蜂鸣器17连接,再其另组输出接脚COM0~COM2、SEG0~SEG15、SEG19~SEG20上连接有一显示器33,再其输人接脚COB0~COB2上分设有两设定键34、35及一停止键36,其中两设定键34、35用以设定振动(闹铃)的时间,停止键36则用以停止马达40或蜂鸣器17的工作。以上述的控制电路设计,可利用微处理器32配合显示器33及两设定键34、35作晨唤时间设定,至于输出动作方面,是由微处理器32先行驱动马达40产生振动现象,且于设定时间到达后,以适当间隔时间分次驱动马达40,使其外覆的睡枕亦发生振动,以摇醒该睡枕的使用者。而本技术主要即以该等振动输出形式提供晨唤功能,惟为防止赖床状况发生,在前述的电路设计中,亦可由蜂鸣器17提供闹铃功能,其产生时机是在振动现象产生多次,无法叫醒睡枕使用者时(未按停止键36),即驱动蜂鸣器17作响,而强制唤醒使用者。至于前述闹铃振动装置的实施例可如图5所示,其器体10连同振动板20裹装于软性睡枕50中,而使器体10位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其特征在于:其是于一软性睡枕内部设有一振动闹铃装置,该振动闹铃装置主要是于一条状中空器体内部分别形成有电池室、马达室,其中马达室内设有马达,马达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又器体上设有一外接式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室中电池、马达等连接,再器体上适当位置设有振动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动式闹铃睡枕,其特征在于:其是于一软性睡枕内部设有一振动闹铃装置,该振动闹铃装置主要是于一条状中空器体内部分别形成有电池室、马达室,其中马达室内设有马达,马达输出轴上设有偏心轮,又器体上设有一外接式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分别与电池室中电池、马达等连接,再器体上适当位置设有振动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式闹铃睡枕,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板是一体形成于器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式闹铃睡枕,其特征在于:该振动板是活动组合于器体上,该器体上形成有由两俯视呈相对L形状扣片所构成的插扣槽,又振动板一端形成有垂直方向的插扣件,插扣件两侧分别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育黄孝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理实业有限公司振泰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