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1504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和方法,包括:射频识别模块,用于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识别进入或离开监测区域的目标是否为授权目标;雷达,用于记录非授权目标的运动轨迹;视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雷达的定位信息拍摄非授权目标的视频图像;前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视频图像初步判断是否对非授权目标进行报警,并根据视频复核模块反馈的复核结果最终判断是否需要报警;视频复核模块,用于根据其获取的图像对前端控制模块做出的是否需要报警的结果进行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前端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根据前端控制模块的指令进行报警。其对监测区域进行全天时全天候主动监测、不受环境因素影响,准确率高,漏报率、误报率低。误报率低。误报率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和方法,属于目标监测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出行需求愈发旺盛,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形成错综复杂的交通路网,大量重点路段、平交道口、车站咽喉区、旅客站台等重要区域安全因素愈发凸显。上述区域覆盖范围较大,缺乏有效手段防范周围人群以及野生动物进入,威胁到交通运输安全。故需要对交通路网中特定区域进行全天候、全天时、主动式的安全防护监测。但传统的人工守望、警示、驱离的监测方式,效率低下,当监测范围较大,或者进入的动物较小时容易漏掉,且人工监测受人员精力、天气状况、照明条件等的影响较大,已不能满足交通路网的日常安全防护工作需要。
[0003]除了人工监测的方法外,现有技术中也包括一些自动进行目标监测的方法,其主要包括:视频分析技术、振动光纤监测和红外对射监测,这些监测方法普遍存在误报和漏报严重、受雨雪等天气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等问题,不能实现全天候全天时监测,不能有效区分合法进入等多方面的不足。
[0004]因此,如何全天候全天时主动式的对特定区域进行目标监测是本领域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和方法,其对监测区域进行全天时全天候主动监测、主动跟踪录像、自动警示驱离,不受雨雪雾等天气情况、光照等环境因素、监测区域活动的飞鸟及其他动物的影响,准确率高,漏报率、误报率低。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包括:射频识别模块、雷达、视频获取模块、前端控制模块、视频复核模块和报警模块;射频识别模块,用于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识别进入或离开监测区域的目标是否为授权目标;雷达,用于记录经过射频识别模块识别的非授权目标的运动轨迹;视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雷达的定位信息拍摄非授权目标的视频图像;前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视频图像初步判断是否对非授权目标进行报警,并根据视频复核模块反馈的复核结果最终判断是否需要报警;视频复核模块,用于根据其获取的图像对前端控制模块做出的是否需要报警的结果进行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前端控制模块;报警模块,用于根据前端控制模块的指令进行报警。
[0007]进一步,监测装置还包括总控模块,用于实现对雷达及其他所有模块的集中统一管理,接收、处理、存储前端控制模块的报警信号和射频识别标签,提供监测区域实时、录像视频的调阅。
[0008]进一步,视频获取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摄像机,视频复核模块包括若干第二摄像机,第一摄像机、第二摄像机、射频识别模块和雷达均安装在垂直吊杆或T型吊杆或墙壁上。
[0009]进一步,第一摄像机为球形摄像机,前端控制模块设置于球形摄像机中,第二摄像机为枪形摄像机。
[0010]进一步,雷达离地高度至少2.5米,且雷达在监测区域平面的投影与监测区域边缘的最小直线距离必须大于MinL,同时雷达在监测区域平面的投影与监测区域边缘的最大直线距离必须小于MaxL;其中,MinL=H
×
cotA;MaxL≤MaxP;cotA为角度A的余切,角度A为11
°-
15
°
,雷达探测边界距离防区边界的距离为L,雷达离地高度为H,雷达探测距离为P。
[0011]进一步,报警模块包括室外音响、显示屏、高音喇叭、蜂鸣器和LED灯中至少一种;其均安装在同一吊杆或挂壁上。
[0012]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识别进入或离开监测区域的目标是否为授权目标;S2记录非授权目标的运动轨迹;并拍摄非授权目标的视频图像;S3根据视频图像初步判断是否对非授权目标进行报警;S4根据视频复核模块获取的图像对前端控制模块做出的是否需要报警的结果进行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前端控制模块;S5只有当前端控制模块和视频复核模块均认为需要报警时才报警,由前端控制模块向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模块根据报警信号报警。
[0013]进一步,步骤S2中拍摄所述非授权目标的视频图像的方法为当非授权目标为单个时,视频获取模块对非授权目标进行跟踪录像;若非授权目标为多个时,则根据各个非授权目标进入监测区域的顺序进行视频拍摄,视频获取模块优先跟踪录像第一个进入的非授权目标,若其离开监测区域,或者在监测区域内停止超过预设时间,则对第二个进入的非授权目标进行跟踪录像。
[0014]进一步,步骤S3中前端控制模块初步判断是否对非授权目标进行报警的方法为:根据步骤S2中非授权目标的运动轨迹判断非授权目标是否进入监测区域;若非授权目标进入监测区域,判断是否存在仍未离开授权目标,若存在,则不报警;若不存在,则报警;若非授权目标未进入预设监测区域,则不报警。
[0015]进一步,步骤S4中对步骤S3中报警结果进行复核的过程包括:将步骤S3初步判断需要报警的非授权目标图像与视频复核模块中第二摄像机获得的图像进行对比,判断第二摄像机获得的图像是否也符合报警条件,若仍然符合则认为步骤S3中报警信息真实,否则,认为步骤S3中的报警信息为误报警。
[0016]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其通过在监测区域附近设置雷达、前端控制模块、球形摄像机实现全天候全天时主动探测、联动跟踪录像;通过在监测区域附近设置前端报警部件实现声音、图文的主动警示与驱离;通过设置的视频录像存储模块提供至少7
×
24小时的视频录像存取;通过设置的视频分析复核模块对告警进行复核,减少误报、减少人工介入工作量;通过监测系统实现设备、告警等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统一发送。其不受监测区域活动的飞鸟及其他动物、雨雪等天气、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对非法闯入目标实现声音、图文的主动式警示及驱离,能识别合法进入。本专利技术对目标区域进行监测,告警漏报率极低、误报率极低、应用范围广、有效节约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向,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具体实施方式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用到的术语仅仅是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实施例一
[002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射频识别模块、雷达、视频获取模块、视频录像存储模块、前端控制模块、视频复核模块、报警模块和总控模块。
[0022]射频识别模块,用于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识别进入或离开监测区域的目标是否为授权目标。视频获取模块、射频识别标签为配套产品。...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识别模块、雷达、视频获取模块、前端控制模块、视频复核模块和报警模块;所述射频识别模块,用于通过射频识别标签识别进入或离开监测区域的目标是否为授权目标;所述雷达,用于记录经过所述射频识别模块识别的非授权目标的运动轨迹;所述视频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雷达的定位信息拍摄所述非授权目标的视频图像;所述前端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视频图像初步判断是否对所述非授权目标进行报警,并根据视频复核模块反馈的复核结果最终判断是否需要报警;所述视频复核模块,用于根据其获取的图像对所述前端控制模块做出的是否需要报警的结果进行复核,并将结果反馈至所述前端控制模块;所述报警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端控制模块的指令进行报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还包括总控模块,用于实现对雷达及其他所有模块的集中统一管理,接收、处理和存储前端控制模块的报警信号以及射频识别标签,提供监测区域实时录像视频的调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获取模块包括若干第一摄像机,所述视频复核模块包括若干第二摄像机,所述第一摄像机、第二摄像机、射频识别模块和雷达均安装在垂直吊杆或T型吊杆或墙壁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摄像机为球形摄像机,所述前端控制模块设置于所述球形摄像机中,所述第二摄像机为枪形摄像机。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于雷达与视频联动的目标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离地高度至少2.5米,且所述雷达在监测区域平面的投影与监测区域边缘的最小直线距离必须大于MinL,同时所述雷达在监测区域平面的投影与监测区域边缘的最大直线距离必须小于MaxL;其中,MinL=H
×
cotA;MaxL≤MaxP;cotA为角度A的余切,角度A为11
°-
15
°
,雷达探测边界距离防区边界的距离为L,雷达离地高度为H,雷达探测距离为Max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振江唐均德周家梁刘枫杨天骄闫子聪
申请(专利权)人:通号通信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