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复旦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4771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及制备方法。该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包括:柔性衬底;背栅电极,形成在柔性衬底上;隧穿层,形成在背栅电极上;电荷俘获层,其为零维量子点,具有电荷俘获功能,形成在隧穿层上;阻挡层,形成在电荷俘获层上;沟道,其为二维材料,具有双面功能不对称特征,形成在阻挡层上;源漏电极,形成在沟道两侧,利用二维材料高效的光吸收效率,通过虚拟的光学栅完成神经突触前端的模拟,同时利用电学调制实现神经突触另一个前端的模拟,配合器件的源极模拟的神经突触后端,共同组成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实现了光电双调制,有效地解决了单纯的电调制中信息获取和数据处理分离的问题,并降低了功耗。并降低了功耗。并降低了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
,具体涉及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调制器件由于缺少感应元件而面临着神经形态计算与数据获取的分离和不必要的硬件冗余等问题。相比单纯的电调制器件,光电双调制可以有效地实现复杂多样的异源神经突触可塑性,将光感应与类人脑计算结合起来,对于神经系统计算,例如人工眼、超级视力等都有重大意义。
[0003]二维材料拥有低功耗、原子尺度厚度、带隙宽度可调、优异柔韧性、突出的光电特性等特点,是摩尔定律继续发展与延续的重要新兴材料。仅有原子层厚度的二维材料由于具有无悬挂键、超高的机械强度和较高的迁移率,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发展应用前景的光电双调制材料。
[0004]零维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域和边缘效应以及对电荷损耗的包容性等具有独特的光电特性。采用量子点作为陷阱层,可以与二维沟道材料更好地耦合,具备更好的可扩展性,更大的态密度和对边缘电荷移动的抑制。
[0005]人工异质突触是指多个突触协同合作构建的小型体系,不同于简单的神经突触(仅包括一个突触前端和一个突触后端),比如多个突触前端作用于同一个突触后端,协同调制神经突触的特性。异质突触可塑性有助于多种类型响应协同,在可塑性过程中调节突触输入的总变化,在生物可塑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稳态效果,对于构建神经回路、联想学习等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包括:柔性衬底;背栅电极,形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隧穿层,形成在所述背栅电极上;电荷俘获层,其为零维量子点,具有电荷俘获功能,形成在所述隧穿层上;阻挡层,形成在所述电荷俘获层上;沟道,其为二维材料,具有双面功能不对称特征,形成在所述阻挡层上;源漏电极,形成在所述沟道两侧,利用二维材料高效的光吸收效率,通过虚拟的光学栅完成神经突触前端的模拟,同时利用电学调制实现神经突触另一个前端的模拟,配合器件的源极模拟的神经突触后端,共同组成人工异质突触器件。
[0007]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中,优选为,所述零维量子点为黑磷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或CdSe量子点。
[0008]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中,优选为,所述二维材料为MoSSe、CrSSe或ZrSSe。
[0009]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中,优选为,所述隧穿层为Al2O3,TiO2或TaO
x

[0010]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中,优选为,所述二维材料的厚度为2nm~25nm。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形成有背栅电极的柔性衬底上形成隧穿层;在所述隧穿层上形成具有电荷俘获功能的零维量子点,作为电荷俘获层;在所述电荷俘获层上形成阻挡层;在所述阻挡层上形成具有双面功能不对称特征的二维材料,作为沟道;在所述沟道两侧形成源漏电极,利用二维材料高效的光吸收效率,通过虚拟的光学栅完成神经突触前端的模拟,同时利用电学调制实现神经突触另一个前端的模拟,配合器件的源极模拟的神经突触后端,共同组成人工异质突触器件。
[0012]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采用旋凃法形成所述零维量子点。
[0013]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二维MoSSe材料的厚度为2nm~25nm。
[0014]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零维量子点为黑磷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或CdSe量子点。
[0015]本专利技术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中,优选为,所述二维材料为MoSSe、CrSSe或ZrSSe。
[0016]本专利技术利用零维量子点独特的量子限制效应和优异的电荷俘获能力,可实现超快的操作速度。三元二维材料高效的电荷分离效率以及高载流子迁移率,使得器件可在小电压范围内工作,实现超低的功耗。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18]图2~图7是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各步骤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垂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此外,在下文中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许多特定的细节,例如器件的结构、材料、尺寸、处理工艺和技术,以便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正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那样,可以
不按照这些特定的细节来实现本专利技术。除非在下文中特别指出,器件中的各个部分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公知的材料构成,或者可以采用将来开发的具有类似功能的材料。
[0022]如图1所示,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在步骤S1中,准备一个1.5cm
×
1.5cm的形成有氧化铟锡(ITO)电极101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柔性衬底100,如图2所示。利用丙酮、乙醇、去离子水对衬底各超声清洗5分钟。其中,PET厚度优选为90μm~250μm;ITO厚度优选为20nm~150nm。
[0024]在步骤S2中,利用原子层沉积设备在130℃下淀积5nm厚的Al2O3作为隧穿层102,所得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隧穿层生长温度优选为100℃~150℃;隧穿层材料还可以是TiO2,TaO
x
等;隧穿层厚度优选为3nm~10nm。
[0025]在步骤S3中,利用旋涂设备以4000rpm的速度在室温下旋涂黑磷量子点溶液1min,作为电荷俘获层103,所得结构如图4所示。黑磷量子点(BPQDs)具备可调的带隙宽度,极好的稳定性,较长的激子存活时间和高荧光量子产率。但是本专利技术不限定于此,电荷俘获层还可以采用石墨烯量子点、CdSe量子点等。
[0026]在步骤S4中,利用原子层沉积设备在130℃下淀积20nm的Al2O3作为阻挡层104,所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衬底;背栅电极,形成在所述柔性衬底上;隧穿层,形成在所述背栅电极上;电荷俘获层,其为零维量子点,具有电荷俘获功能,形成在所述隧穿层上;阻挡层,形成在所述电荷俘获层上;沟道,其为二维材料,具有双面功能不对称特征,形成在所述阻挡层上;源漏电极,形成在所述沟道两侧,利用二维材料高效的光吸收效率,通过虚拟的光学栅完成神经突触前端的模拟,同时利用电学调制实现神经突触另一个前端的模拟,配合器件的源极模拟的神经突触后端,共同组成人工异质突触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零维量子点为黑磷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或CdSe量子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为MoSSe、CrSSe或ZrSSe。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隧穿层为Al2O3,TiO2或TaO
x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维/零维混合结构的人工异质突触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材料的厚度为2nm~25nm。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琳孟佳琳王天宇孙清清张卫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