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与处理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0930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29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与处理器。该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图像和末尾图像,初始图像和末尾图像是对动态变形的目标物体进行连续拍摄得到的,初始图像为拍摄时间在先的图像,末尾图像为拍摄时间在后的图像;确定第一变形场,第一变形场表征了从初始图像到末尾图像的变形;将第一变形场划分为多个子变形场;应用各子变形场对初始图像进行变形计算,得到多个中间图像,子变形场与中间图像一一对应;至少根据中间图像确定从初始图像至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应用本方案得到的中间图像可以获取新增的像素点的信息,且避免了消失点引起的边界问题。且避免了消失点引起的边界问题。且避免了消失点引起的边界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与处理器


[0001]本申请涉及动态图像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核磁共振技术和CT断层扫描技术等医学影像技术大幅改进了传统医学,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从而大幅提高了检查、诊断、治疗的效果。
[0003]大变形微分同胚度量映射方法(Large Deformation Diffeomorphic Metric Mapping,简称LDDMM)广泛使用于脑科学影像处理。LDDMM通过流场模拟空间中的点,每一时刻的流场用该点的速度向量场描述。给定时刻,空间点从起始位置运动到终点位置,从而给出了空间点的自身微分同胚。基于此特点,LDDMM能较好地反映物体几何大形变,从而实现图像中物体变化较大时图像的配准任务。
[0004]现有的LDDMM技术能够较好的完成动态图像中运动物体不同时刻的配准,并提供始末图像对应的速度场(时间给定)。然而对于图形变化的中间过程无法给出准确预测。为获取图形的中间变化过程,需提供特定的中间图像插入方式,通过对初始图像的变形计算而获取图形在中间插入图像中的状态。由于从初始图像至末尾图像的变形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像素点增加或者减少的情形,然而应用本方案得到的中间图像可能无法包括新增的像素点,该问题会导致图形上新生成点速度无法获取以及消失点引起的边界问题。如使用现有方法,为解决点增减问题需对中间状态图形以及初始图形进行进一步图像配准(过程如图3所示)。该方案中每一个插入的中间状态图形都需要与初始图形进行配准,因此需要大量的计算。对于连续变化的图像(如跳动的心脏、振动的血管等动态医疗影像),在一个周期内,需要插入大量的中间图像来捕捉动态变化过程,现有的连续配准的方式几乎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确定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处理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获取动态图像的变形过程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初始图像和末尾图像,所述初始图像和所述末尾图像是对动态变形的目标物体进行连续拍摄得到的,所述初始图像为拍摄时间在先的图像,所述末尾图像为所述拍摄时间在后的图像;确定第一变形场,所述第一变形场表征了从所述初始图像到所述末尾图像的变形;将所述第一变形场划分多个子变形场;应用各所述子变形场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变形计算,得到多个中间图像,所述子变形场与所述中间图像一一对应;至少根据所述中间图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
[0007]进一步地,确定第一变形场,包括:对所述初始图像和所述末尾图像进行配准,得到配准结果;根据所述配准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变形场。
[0008]进一步地,至少根据所述中间图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包括:根据所述子变形场将对应的所述中间图像映射到初始坐标空间中,得到映射图像,所述初始坐标空间为所述初始图像所在的坐标空间;将所述映射图像与所述中间图像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
[0009]进一步地,将所述映射图像与所述中间图像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包括:根据所述映射图像确定映射位置,所述映射位置为所述中间图像上的像素点在所述初始坐标空间中的位置;确定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为所述中间图像上的像素点在中间坐标空间中的位置,所述中间坐标空间为所述中间图像所在的坐标空间;确定第一变形量,所述第一变形量为从所述映射位置至所述中间位置的变形量,所述第一变形量为所述比对结果。
[0010]进一步地,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第一变形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
[0011]进一步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变形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包括:确定第二变形量,所述第二变形量为从所述初始图像中的像素点至对应的所述末尾图像中的像素点的变形量;获取预定比值,所述预定比值为所述第一变形量与所述第二变形量的比值;确定第二变形场,所述第二变形场为所述预定比值与所述第一变形场的乘积,所述第二变形场表征了从所述初始图像到所述中间图像的变形;根据所述第二变形场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
[0012]进一步地,根据所述第二变形场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之后,所述确定方法还包括:获取变形时间,所述变形时间为从所述初始图像变化至所述中间图像的时间;确定速度场,所述速度场为所述第二变形场与所述变形时间的比值。
[0013]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初始图像和末尾图像,所述初始图像和所述末尾图像是对动态变形的目标物体进行连续拍摄得到的,所述初始图像为拍摄时间在先的图像,所述末尾图像为拍摄时间在后的图像;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变形场,所述第一变形场表征了从所述初始图像到所述末尾图像的变形;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变形场划分为多个子变形场;计算单元,用于应用各所述子变形场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变形计算,得到多个中间图像,所述子变形场与所述中间图像一一对应;第二确定单元,用于至少根据所述中间图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
[0014]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任意一种所述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
[0015]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任意一种所述的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
[0016]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获取初始图像和末尾图像,然后确定表征从初始图像至末尾图像变形的第一变形场,再对第一变形场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变形场,然后根据子变形场对初始图像进行变形计算,得到多个中间图像,实现了中间图像的精确获取,且由
于本方案中的子变形场是由第一变形场划分得到的,所以,应用本方案得到的中间图像可以获取新增的像素点的信息,且避免了消失点引起的边界问题。本方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获取中间图像及速度所需的额外的大量的图像配准的操作,适用于连续变化的图像,无需大量的计算就实现了从初始图像至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的获取。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0019]图2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态图像变形过程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初始图像和末尾图像,所述初始图像和所述末尾图像是对动态变形的目标物体进行连续拍摄得到的,所述初始图像为拍摄时间在先的图像,所述末尾图像为所述拍摄时间在后的图像;确定第一变形场,所述第一变形场表征了从所述初始图像到所述末尾图像的变形;将所述第一变形场划分多个子变形场;应用各所述子变形场对所述初始图像进行变形计算,得到多个中间图像,所述子变形场与所述中间图像一一对应;至少根据所述中间图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第一变形场,包括:对所述初始图像和所述末尾图像进行配准,得到配准结果;根据所述配准结果确定所述第一变形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根据所述中间图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中间变形过程,包括:根据所述子变形场将对应的所述中间图像映射到初始坐标空间中,得到映射图像,所述初始坐标空间为所述初始图像所在的坐标空间;将所述映射图像与所述中间图像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映射图像与所述中间图像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包括:根据所述映射图像确定映射位置,所述映射位置为所述中间图像上的像素点在所述初始坐标空间中的位置;确定中间位置,所述中间位置为所述中间图像上的像素点在中间坐标空间中的位置,所述中间坐标空间为所述中间图像所在的坐标空间;确定第一变形量,所述第一变形量为从所述映射位置至所述中间位置的变形量,所述第一变形量为所述比对结果。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比对结果,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第一变形量确定从所述初始图像至所述末尾图像的所述中间变形过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确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辉张超毛益进赵清华刘雨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阅影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