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404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直流接触器包括灭弧腔和设置于灭弧腔外的驱动线圈,该辅助机构包括一弹性安装于灭弧腔外壁上的第一永磁铁和一亦安装于灭弧腔外壁上的信号输出件,且在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或者通电状态时,第一永磁铁能够相应与信号输出件相接触或者断开接触,进而使得信号输出件相应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该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的结构简单、新颖、合理,工作时的安全性、精准性和稳定性高,且使用寿命长。且使用寿命长。且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直流接触器
,具体提供一种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实现判定接触器的工作状态,若直接从主触点回路采集通断信号属于高电压工作,从安全性考虑存在较大风险。而通过在接触器中增加辅助触点机构,则可以避免高压检测问题,提高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
[0003]由于直流接触器的密封设计,目前市场上的接触器几乎都是将辅助触点机构完全密封在陶瓷腔体内部,但采用这种设计方式存在有以下缺陷:

接触器主触点在分合过程中产生的电弧烧蚀物会落在辅助触点机构上,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

将辅助触点机构安装在陶瓷腔体内部,存在被电弧烧蚀的风险;

辅助触点机构将通断信号输出时,需要在陶瓷壳外部增加焊接点,从而加大了产品焊接漏气的风险。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其结构简单、新颖、合理,工作时的安全性、精准性和稳定性高,且使用寿命长。
[0006]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直流接触器包括灭弧腔和设置于所述灭弧腔外的驱动线圈,该辅助机构包括一弹性安装于所述灭弧腔外壁上的第一永磁铁和一亦安装于所述灭弧腔外壁上的信号输出件,且在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或者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永磁铁能够相应与所述信号输出件相接触或者断开接触,进而使得所述信号输出件相应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设有陶瓷管、磁极板和连接圈,所述陶瓷管为下侧敞口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磁极板通过所述连接圈密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陶瓷管的下侧上,即所述陶瓷管、所述磁极板和所述连接圈共同合围成所述灭弧腔;
[0008]另外,在所述陶瓷管外壁上设置有一沿竖向延伸、并开口于其顶面上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永磁铁弹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信号输出件具有两个软铜片,两个所述软铜片均竖向且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且同时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还均伸置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下方,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上端还均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上开口外,以作为信号输出端;
[0009]当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永磁铁能够弹性抵压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上,以使得两个所述软铜片相连通;而当所述驱动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永磁铁能够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断开接触,以使得两个所述软铜片相断开。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第一永磁铁弹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结构为:该辅助机构还包括有安装块、限位块、弹簧和止挡片,其中,所述安装块紧配合嵌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安装块一侧与所述安装槽内壁之间还形成有一供所述第一永磁铁
活动安装用的安装间隙,所述限位块紧配合安装于所述安装间隙中,且同时所述限位块还布置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上方,所述弹簧置于所述限位块和所述第一永磁铁之间,且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对应与所述限位块下侧和所述第一永磁铁上侧定位连接,即所述弹簧提供给所述第一永磁铁一向下弹力,以使得所述第一永磁铁在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时能够弹性抵压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上;所述止挡片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上开口处,以对所述安装块和所述限位块进行止挡限位;
[0011]实现两个所述软铜片均竖向且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结构为:在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两条分别沿竖向延伸的插槽,两个所述软铜片分别对应的插装于两条所述插槽中。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所述软铜片各具有一沿竖向布置并呈倒L形的铜片A和一沿横向布置并呈L形的铜片B,其中,两个所述铜片A分别对应的插装于两条所述插槽中,且两个所述铜片A的上侧还均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上开口外,以作为信号输出端;两个所述铜片B的一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铜片A的底端一体连接,两个所述铜片B的另一端均伸置于所述第一永磁铁的下方,且在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时,两个所述铜片B的另一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永磁铁相接触。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第一永磁铁能够分别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断开接触的结构为:该直流接触器还包括有一活动布置于所述驱动线圈围成的空间内的动铁芯和一沿竖向布置的推杆,所述推杆下端紧配合插置于所述动铁芯中,所述推杆上端活动插置于所述灭弧腔中;该辅助机构还包括有第二永磁铁,所述第二永磁铁内置于所述灭弧腔中、并同时与所述推杆上端定位连接,所述第二永磁铁还与所述第一永磁铁呈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第一永磁铁呈相对的两侧面上的极性相同;
[0014]这样当所述驱动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二永磁铁能够随着所述推杆一起向上运动,届时,所述第一永磁铁能够在其与所述第二永磁铁间产生的排斥力作用下弹性向上运动,以使得其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断开接触。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实现所述第二永磁铁与所述推杆上端定位连接的结构为:该辅助机构还包括有一由塑料材质制成并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上端上的连接块,所述第二永磁铁定位嵌装于所述连接块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方面,该直流接触器的辅助机构能够对触点机构的接通和断开状态进行精确判定,大大提升了直流接触器工作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该辅助机构的绝大部分部件都安装于所述灭弧腔外,从而可有效地减少电弧对该辅助机构造成的不良影响,既提升了该辅助机构工作时的安全性、精准性和稳定性,又延长了该辅助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安装有本技术所述辅助机构的直流接触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所示直流接触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所示A-A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所述辅助机构在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所述辅助机构在所述驱动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所述软铜片的结构示意图。
[0023]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0024]1—灭弧腔;10—陶瓷管;11—磁极板;12—连接圈;20—第一永磁铁;21—信号输出件;210—铜片A;211—铜片B;22—安装块;23—限位块;24—弹簧;25—第二永磁铁;26—连接块;3—动铁芯;4—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26]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艺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直流接触器包括灭弧腔(1)和设置于所述灭弧腔(1)外的驱动线圈,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机构包括一弹性安装于所述灭弧腔(1)外壁上的第一永磁铁(20)和一亦安装于所述灭弧腔(1)外壁上的信号输出件(21),且在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或者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永磁铁(20)能够相应与所述信号输出件(21)相接触或者断开接触,进而使得所述信号输出件(21)相应处于导通状态或者断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设有陶瓷管(10)、磁极板(11)和连接圈(12),所述陶瓷管(10)为下侧敞口的中空柱体结构,所述磁极板(11)通过所述连接圈(12)密封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陶瓷管(10)的下侧上,即所述陶瓷管(10)、所述磁极板(11)和所述连接圈(12)共同合围成所述灭弧腔(1);另外,在所述陶瓷管(10)外壁上设置有一沿竖向延伸、并开口于其顶面上的安装槽,所述第一永磁铁(20)弹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信号输出件(21)具有两个软铜片,两个所述软铜片均竖向且定位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且同时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还均伸置于所述第一永磁铁(20)的下方,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上端还均伸出于所述安装槽的上开口外,以作为信号输出端;当所述驱动线圈处于未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永磁铁(20)能够弹性抵压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上,以使得两个所述软铜片相连通;而当所述驱动线圈处于通电状态时,所述第一永磁铁(20)能够与两个所述软铜片的下端断开接触,以使得两个所述软铜片相断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接触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实现所述第一永磁铁(20)弹性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中的结构为:该辅助机构还包括有安装块(22)、限位块(23)、弹簧(24)和止挡片,其中,所述安装块(22)紧配合嵌装于所述安装槽中,且所述安装块(22)一侧与所述安装槽内壁之间还形成有一供所述第一永磁铁(20)活动安装用的安装间隙,所述限位块(23)紧配合安装于所述安装间隙中,且同时所述限位块(23)还布置于所述第一永磁铁(20)的上方,所述弹簧(24)置于所述限位块(23)和所述第一永磁铁(20)之间,且所述弹簧(24)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对应与所述限位块(23)下侧和所述第一永磁铁(20)上侧定位连接,即所述弹簧(24)提供给所述第一永磁铁(20)一向下弹力,以使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广庭彭涛文艳慧顾春朋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国力源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