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9819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本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中,第1年首先获取一级脱毒试管苗,并将通过一级脱毒试管苗收获二级高级原种薯;在第2年利用二级高级原种薯育苗,得到高级原种薯苗,将高级原种薯苗直接供给薯农,用于大田生产脱毒甘薯。本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从引进到商品薯耗时短,有利于新品种推广,实现新品种的增产价值,供给结构扁平,繁育限制少,在薯农手中还能连续两年用于生产,降低了薯农的用苗成本,最大程度地减轻了薯农的负担,节省了大量的社会人力、物力资源。物力资源。物力资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脱毒甘薯快繁
,尤其涉及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

技术介绍

[0002]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整个生育期都很容易感染病毒,而一旦感染了病毒,病毒就会在代际之间不断累积,病害逐代加重,严重影响甘薯产量与质量。目前,病毒病是引起甘薯品种种性退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成为我国甘薯生产中的最大阻碍。
[0003]目前,国内外尚且没有培育出抗病毒能力较强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没有防治病毒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培育脱毒甘薯已经成为保证与提高甘薯产量与质量的唯一有效途径。
[0004]侵染到甘薯体内的病毒主要通过输导组织传播,茎尖分生组织未形成维管束,病毒颗粒不能向茎尖处运输,另外,经检出含有较高浓度的生长类激素,不仅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也有效促进了茎尖的生长,使病毒在植物体内的移动很难能追上活跃生长的茎尖分生组织,因此,茎尖顶部分生组织不带或很少带病毒。
[0005]现有技术针对的多是脱毒甘薯最后种成商品薯的阶段,其多是这一阶段的种植技术,而对于整体的脱毒甘薯繁育体系则没有进行较为系统深入地梳理研究。
[0006]目前,我国的脱毒甘薯繁育体系主要是四级繁育体系,根据NY/T 1200-2006,可见其仍然是将薯苗分为四级,第一级是育种家种子,第二级是原原种,第三级是原种,第四级为生产用种即良种,其中,在实际操作中,育种家种子往往就是脱毒试管苗。
[0007]四级繁育体系中,在第1年,先是将甘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并注意进行病毒检测,最终选择得到不带病毒的一级脱毒试管苗,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内种植一级脱毒试管苗,生产出二级原原种薯,将二级原原种薯储藏过冬备用;在第2年,利用二级原原种薯育苗,得到原原种苗,再种植原原种苗,种植原原种苗时,需要在四周500m空间内无带毒甘薯种植的隔离条件下集中栽培,得到三级原种薯,将三级原种薯冬储备用;在第3年,利用三级原种薯育苗,得到原种苗,再种植原种苗,种植原种苗时,需要在周围300m内无带毒甘薯种植的隔离条件下集中栽培,最终得到四级良种薯,一般可供大田作种用一年,即再在第4年用四级良种薯进行育苗,将得到的苗种植,得到商品甘薯。
[0008]四级繁育体系中,一级脱毒试管苗一般是由具有组织培养条件的省(市)级科研单位承担,二级原原种薯的生产一般由地市级种薯繁育基地承担,三级原种薯的生产一般由县(乡)级种薯繁育基地进行生产,四级良种一般是由乡(村)级种薯繁育基地进行生产。
[0009]可以看到,现有的四级繁育技术的周期太长,一个甘薯新品种从引进脱毒成功到最终大田收获,至少需要4年时间,实际上脱毒薯苗的普及率很低,仅为10%左右;繁育条件限制太多,种植原原种苗时,规定必须在四周500m空间内无带毒甘薯种植的隔离条件下集中栽培,种植原种苗时,需要在四周300m内无带毒甘薯种植的隔离条件下集中栽培;另外,需要多级繁育基地对四代不同的脱毒甘薯分别进行培育,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给出了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
[0011]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第1年首先获取一级脱毒试管苗,并将通过一级脱毒试管苗收获二级高级原种薯;在第2年利用二级高级原种薯育苗,得到高级原种薯苗,将高级原种薯苗直接供给薯农,用于大田生产脱毒甘薯。
[0012]进一步地,在第1年,首先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初始脱毒试管苗,并使用组培快繁方法将初始脱毒试管苗扩繁,得到一级脱毒试管苗,并将一级脱毒试管苗移入塑料大棚。
[0013]进一步地,在第1年的6月1-20日,将塑料大棚内的一级脱毒试管苗通过茎段扩繁方式,从大棚剪取试管苗移栽大田,并于第一年10月中旬收获二级高级原种薯。
[0014]进一步地,用于获得初始脱毒试管苗的甘薯茎尖分生组织来自夏薯,夏薯的生长期短,薯块小,育苗成本低。
[0015]进一步地,在通过茎段扩繁将一级脱毒试管苗移栽大田时,保持大田的亩插苗4000-4500株,并注意防治地下害虫,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至10月中旬可以亩产二级高级原种薯3500-4000斤,将二级高级原种薯冬储备用。
[0016]进一步地,在第2年的3月利用二级高级原种薯育苗。育苗时间为在大田中栽植薯苗的40-45天前。
[0017]进一步地,利用二级高级原种薯育苗时,使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或火炕或冷床双膜日光温棚育苗技术。在河南以北地区采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或火炕育苗育苗技术,在河南以南地区采用塑料大棚或冷床双膜日光温棚育苗技术。在使用大棚育苗技术时,塑料大棚位于育苗地中,每亩育苗地中除了留出足够的走道和大棚间距,可用于排种的面积为500m2,按每平方米排种20公斤计算,每亩育苗地可排二级高级原种薯10000公斤,而40公斤的二级高级原种薯出的薯苗即可满足1亩大田的薯苗种植需要,因此,每亩育苗地的育苗量可满足250亩的大田种植需要。
[0018]进一步地,供给薯农的高级原种薯苗的苗龄在40-45天,并已经进行了4-5天的炼苗,百苗重750g以上,苗高25cm以上,从距离二级高级原种薯2节大约3-4cm处剪苗,将剪得的高级原种薯苗收集为100棵一捆,供给薯农。
[0019]甘薯育苗是甘薯生产中的首要环节,只有适时育足壮苗,才能保证适时早栽,而保证种植面积、适宜的种植密度才能打下高产的基础。育苗基地应当根据订单合同中甘薯种植面积、需苗数量、供苗时间等进行安排,还要考虑品种的特性、育苗手段等,使育苗面积与计划供苗量相匹配。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从引进到商品薯耗时短,第1年引进,第2年即可获得能够用于大田生产的高级原种薯苗,有利于新品种推广,实现新品种的增产价值,尤其是,近三年从外地引进优良新品种如烟薯25、普薯32、商薯19、济薯25、济薯26等,通过本体系的应用,使得洛阳新品种脱毒薯覆盖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50%,大力支持了甘薯产业的发展和当地脱贫攻坚工作,在振兴农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级原种薯苗在供给农户后,由于级别较高,农户可以收获高级原种薯苗产得的第三代脱毒甘薯之后,利用第三代脱毒甘薯育苗,得到第三代脱毒甘薯苗,并种植,得到第四代脱毒甘薯,并保证产量,降低了薯农的用苗成本;本方法只需要有组织培养条件的省(市)级科研单位组织培养,并
移入大棚扩繁,随后即可直接供给薯农,供给结构扁平,繁育限制少,最大程度地减轻了薯农的负担,节省了大量的社会人力、物力资源。
附图说明
[0021]图1: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解释说明,但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思路启示下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纳入本专利的保护范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第1年首先获取一级脱毒试管苗,并将通过一级脱毒试管苗收获二级高级原种薯;在第2年利用二级高级原种薯育苗,得到高级原种薯苗,将高级原种薯苗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其特征在于:第1年首先获取一级脱毒试管苗,并将通过一级脱毒试管苗收获二级高级原种薯;在第2年利用二级高级原种薯育苗,得到高级原种薯苗,将高级原种薯苗直接供给薯农,用于大田生产脱毒甘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第1年,首先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获得初始脱毒试管苗,并使用组培快繁方法将初始脱毒试管苗扩繁,得到一级脱毒试管苗,并将一级脱毒试管苗移入塑料大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其特征在于:在第1年的6月1-20日,将塑料大棚内的一级脱毒试管苗通过茎段扩繁方式移栽大田,并于第一年10月中旬收获二级高级原种薯。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脱毒甘薯二级快繁体系,其特征在于:用于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文邦王松姣郑永青李友军袁国亮赵志明尤俊花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薯乡薯业科创园有限公司洛阳天仓龙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