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67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属于复合肥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循环泵、洗液循环槽、洗液池、烟囱和洗涤塔,尾气管道与洗涤塔的下部连接,洗涤塔内上部设有多个喷头且其顶部通过联通管与烟囱下部的进气口连接,循环泵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洗液循环槽连接,洗液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并将其内的上清液溢流至洗液循环槽;洗涤塔和烟囱均位于洗液池上方且其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液封管和第二液封管,第一液封管和第二液封管均通入洗液池的液面的下方形成液封,烟囱的进气口处的联通管斜向下设置且其内设有第二管道喷淋结构,喷头和第二管道喷淋结构通过管路与循环泵的出液口连接。该装置可将尾气中粉尘质量浓度降低至4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复合肥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复合肥生产的过程中,干燥、冷却和筛分等工序都会产生尾气,尾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可能还含有少量的氨气),直接排放的话,不但不符合环保要求,还造成营养成分的浪费。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尾气处理装置对复合肥尾气进行集中处理,尾气处理装置通常包括循环泵、洗液循环槽、竖向设置的烟囱和竖向设置的洗涤塔等,尾气管道与洗涤塔的下部连接,洗涤塔内上部设有多个喷头且其顶部通过联通管与烟囱下部的进气口连接,循环泵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洗液循环槽连接,洗涤塔的底部通过管路与洗液循环槽连接,喷头通过管路与循环泵的出液口连接。当循环液达到一定的浓度(可通过检测密度进行监控)时,将洗液循环槽中的洗液排出以再利用(如用于造粒工序)。
[0004]申请人在采用前述尾气处理装置进行尾气处理时,发现经其处理的尾气中粉尘质量浓度为100-150mg/m3,虽然在环保规定允许排放浓度(≤120mg/m3)附近,但是还是有可能超过允许排放浓度,尾气处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通过较小的改动即可将尾气中粉尘质量浓度降低至40-50mg/m3,不但符合排放标准,还能回收更多的有效成分。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循环泵1、洗液循环槽2、洗液池6、竖向设置的烟囱3和竖向设置的洗涤塔4,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的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4内上部设有多个喷头5且其顶部通过联通管与烟囱3下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循环泵1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洗液循环槽2连接,所述洗液池6的上部设有溢流口7并将其内的上清液溢流至洗液循环槽2;所述洗涤塔4和烟囱3均位于洗液池6上方且其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液封管8和第二液封管9,所述第一液封管8和第二液封管9均通入洗液池6的液面的下方形成液封,所述烟囱3的进气口处的联通管斜向下设置且其内设有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所述喷头5和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通过管路与循环泵1的出液口连接。
[0007]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洗涤塔4为圆筒状结构且其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第一液封管8沿竖向设置且其设于洗涤塔4的锥形底部的底端上。
[0008]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连接处与洗涤塔4相切。
[0009]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连接处斜向下设置且其内设有第一管道喷淋结构10,所述第一管道喷淋结构10通过管路与循环泵1的出液口连接。
[0010]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气管道包括干燥尾气管道12、筛分尾气管道13和冷却尾气管道14且分别与洗涤塔4下部不同高度处连接。
[0011]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联通管包括倒U型管15和至少一根斜管16,所述倒U型管15的两端分别与洗涤塔4的顶部和斜管16的上端连接,所述斜管16由倒U型管15至烟囱3的进气口斜向下设置且其下端与烟囱3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斜管16内设有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
[0012]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烟囱3下部的直径较其上部的直径大,其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第二液封管9沿竖向设置且其设于烟囱3的锥形底部的底端上。
[0013]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喷头5为螺旋喷嘴,其数量为8-20个,其均匀分布在洗涤塔4内壁上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4]其中,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洗液循环槽2位于溢流口7的正下方且其上设有补液管17,所述洗液池6的底部设有排废口18。
[00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通过较小的改动即可将尾气中粉尘质量浓度降低至40-50mg/m3,不但符合排放标准,还能回收更多的有效成分。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循环泵、2洗液循环槽、3烟囱、4洗涤塔、5喷头、6洗液池、7溢流口、8第一液封管、9第二液封管、10第一管道喷淋结构、11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2干燥尾气管道、13筛分尾气管道、14冷却尾气管道、15倒U型管、16斜管、17补液管、18排废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9]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循环泵1、洗液循环槽2、洗液池6、竖向设置的烟囱3和竖向设置的洗涤塔4等,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的下部(进气口)连接,洗涤塔4内上部设有多个喷头5且其顶部(排气口)通过联通管与烟囱3下部的进气口连接。循环泵1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洗液循环槽2连接,洗液池6的上部设有溢流口7并将其内的上清液溢流至洗液循环槽2。洗液在洗液池6中经重力沉降,在下部形成高固化量的溶液(定期排出),上部的上清液送入洗液循环槽2(根据需要补充洗液)再利用。洗涤塔4和烟囱3均位于洗液池6上方且其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液封管8和第二液封管9,第一液封管8和第二液封管9均通入洗液池6的液面的下方形成液封,烟囱3的进气口处的联通管斜向下设置且其内设有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为尾气处理领域的常见结构,本实施例省略详细描述),喷头5和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通过管路与循环泵1的出液口连接。
[0020]其中,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洗涤塔4为圆筒状结构且其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第一液封管8沿竖向设置且其设于洗涤塔4的锥形底部的底端上。
[0021]优选地,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连接处与洗涤塔4相切时尾气切向进入洗涤塔4提升洗涤效果。
[0022]优选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连接处斜向下设置(倾斜角度3-10
°
)且其内设有第一管道喷淋结构10(为尾气处理领域的常见结构,本实施例省略详细
描述),第一管道喷淋结构10通过管路与循环泵1的出液口连接。
[0023]具体地,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尾气管道包括干燥尾气管道12、筛分尾气管道13和冷却尾气管道14且分别与洗涤塔4下部不同高度处连接(最好位于洗涤塔4圆周上的不同位置)。
[0024]其中,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联通管包括倒U型管15(两侧不等长)和至少一根斜管16(多根(如果有)斜管16上下并排设置),倒U型管15的两端分别与洗涤塔4的顶部(排气口)和斜管16的上端连接,斜管16由倒U型管15至烟囱3的进气口斜向下设置(倾斜角度3-10
°
)且其下端与烟囱3的进气口连接,斜管16内设有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
[0025]其中,参见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烟囱3下部的直径较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包括循环泵(1)、洗液循环槽(2)、竖向设置的烟囱(3)和竖向设置的洗涤塔(4),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的下部连接,所述洗涤塔(4)内上部设有多个喷头(5)且其顶部通过联通管与烟囱(3)下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循环泵(1)的进液口通过管路与洗液循环槽(2)连接,所述喷头(5)通过管路与循环泵(1)的出液口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处理装置还包括洗液池(6),所述洗液池(6)的上部设有溢流口(7)并将其内的上清液溢流至洗液循环槽(2);所述洗涤塔(4)和烟囱(3)均位于洗液池(6)上方且其底部分别设有第一液封管(8)和第二液封管(9),所述第一液封管(8)和第二液封管(9)均通入洗液池(6)的液面的下方形成液封,所述烟囱(3)的进气口处的联通管斜向下设置且其内设有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所述第二管道喷淋结构(11)通过管路与循环泵(1)的出液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洗涤塔(4)为圆筒状结构且其底部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所述第一液封管(8)沿竖向设置且其设于洗涤塔(4)的锥形底部的底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连接处与洗涤塔(4)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肥尾气喷淋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管道与洗涤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新帅吴运清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鄂中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