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玉祥专利>正文

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521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包括变速箱本体,还包括冷却仓、蒸发仓和热交换管,冷却仓和蒸发仓固接在变速箱的外壁并上下布置,热交换管固接在冷却仓的顶板和蒸发仓的底板之间,冷却仓左右两侧固接有抽风管和排风管,蒸发仓左右两侧固接有吸风管,吸风管与变速箱本体连通,发仓的底部固接有回风管,回风管的头部与变速箱本体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外界的自然冷风实现对变速箱内部的降温,既可以避免传统的油冷需要动力驱动的弊端,又避免了传统风冷导致的外界灰尘进入到变速箱内部的弊端。端。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变速器是用于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有些汽车还有动力输出机构,传动机构大多用普通齿轮传动,也有的用行星齿轮传动,普通齿轮传动变速机构一般用滑移齿轮和同步器等。
[0003]在汽车行驶工作的过程中,变速器中的传动结构急速运动,会因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冷却,会造成变速器中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内部零件产生过热现象,使得零件的寿命降低,其传动的准确性也会降低。
[0004]现有技术中一般有油冷和风冷两种,油冷时需要将冷却油抽取循环,在此过程中,抽取冷却油的过程中会消耗一些能量,造成能源的浪费,风冷即使外界的冷空气进入从而进行热交换,进而实现降温,这样的降温方式会导致外界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到变速器内腔,灰尘粘附在零件上,造成零件的配合精确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包括变速箱本体,还包括冷却仓、蒸发仓和热交换管;所述冷却仓和蒸发仓上下固接在变速箱本体的外壁,冷却仓的底板和蒸发仓的顶板相互贴合,所述冷却仓和蒸发仓的左右两侧均对称固接有汇聚斗,所述冷却仓左右两侧的汇聚斗分别固接有抽风管和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头部固接有风筒,所述风筒的两端敞口设置,所述蒸发仓左右两侧的汇聚斗对称固接有吸风管,所述吸风管的头部与变速箱本体的内腔连通,各所述吸风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门,所述蒸发仓的底部固接有回风管,所述回风管的头部与变速箱本体的内腔连通,回风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所述热交换管固接在冷却仓的顶板和蒸发仓的底板之间并左右对称设置,热交换管内固接有沥水板,所述沥水板将热交换管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冷凝腔和蒸发腔,所述蒸发腔中盛装有冷却液,所述热交换管的顶板下表面固接有磁性块,所述磁性块与沥水板之间固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竖向均匀固接有永磁块,所述固定杆上还套合滑动连接有磁性滑环,所述磁性滑环与磁性块的磁性相反,磁性滑环与沥水板之间的固定杆上设有磁性螺旋带,所述磁性螺旋带与固定杆分离设置,且磁性螺旋带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磁性滑环和沥水板固接,磁性螺旋带与永磁块的磁性相反,所述磁性块和永磁块均由铁氧体材质制成。
[0007]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仓的底板和蒸发仓的顶板内固接有赤铜材料制成的换热片。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抽风管的头部固接有风罩,所述风罩的顶板上密布有进风孔风罩至于车体的外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风筒的轴线方向与汽车车体的长度方向平行。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阀门允许流体通过的方向为变速箱本体内腔指向蒸发腔,所述第二单向阀门允许流体通过的方向为蒸发腔指向变速箱本体内腔。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单向阀门上方的回风管上可拆卸连接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设有过滤网。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筒的上下两端与回风管通过法兰可拆卸式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过滤网的外圈圆周均匀固接有滑块,所述过滤筒的内壁设有与滑块滑动连接的滑槽,滑块的顶面与滑槽的顶面之间固接有弹簧,滑块的底面与滑槽的底面之间也固接有弹簧。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的内壁固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为螺旋形。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1、通过在冷凝腔中设置固定杆、磁性螺旋带和导流板,使得冷却液不仅仅只是附着在冷凝腔内侧壁上,即气态工质能通过多种传导物质将热量释放液化,能有效提高热量的传导效率,既而提高散热效果;
[0017]2、汇聚斗端部的口径小于冷凝仓和蒸发仓端部的口径,在流体通过汇聚斗流入冷凝仓和蒸发仓时,由于空间的突然增大,流体的速度会突然减缓,能增加流体与热交换管的接触时间,提高换热效果;
[0018]3、换热片的设置,使得蒸发仓中的部分热量可以通过换热片传导到冷凝仓中进行热量交换,且换热片由导热效果良好的赤铜材料制成,使得冷却仓和蒸发仓的换热效果提高;
[0019]4、当冷凝腔内的温度高于磁性块和永磁块的居里点时,磁性块和永磁块均会发生消磁现象,此时磁性螺旋带会贴附在固定杆上并被磁性滑环带动着向下滑动,不仅能使磁性螺旋带上的冷却液顺着固定杆流到蒸发腔内,还能将固定杆上的冷却液刮下,有利于冷却液继续在固定杆和磁性螺旋带的侧壁上冷凝,冷凝既能放出热量,既而能进行有效的换热;
[0020]5、通过吸风管和回风管的设置,并在二者上分别设置第一单向阀门和第二单向阀门,从而使得变速箱本体内的空气实现内循环,避免外界空气进入携带的灰尘导致变速箱本体内的各零件运行不畅;
[0021]6、通过过滤筒和过滤网的设置,部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屑会被过滤网进行过滤,避免碎屑造成的零件磨损加重,通过过滤网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滑动连接在过滤筒中,并设置弹簧,从而使得过滤网本身可以振动,进而使得其过滤网眼不会被堵塞。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冷却仓和蒸发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本专利技术所述热交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图3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7]图5:本专利技术所述过滤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图5所示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附图标记如下:
[0030]1-变速箱本体,2-冷却仓,3-蒸发仓,4-热交换管,5-汇聚斗,6-抽风管,7-排风管,8-风筒,9-吸风管,10-第一单向阀门,11-回风管,12-第二单向阀门,13-沥水板,14-冷凝腔,15-蒸发腔,16-磁性块,17-固定杆,18-永磁块,19-磁性滑环,20-磁性螺旋带,21-换热片,22-风罩,23-进风孔,24-过滤筒,25-过滤网,26-法兰,27-滑块,28-滑槽,29-弹簧,30-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如图1-6所示,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包括变速箱本体1,还包括冷却仓2、蒸发仓3和热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变速箱用风冷装置,包括变速箱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却仓(2)、蒸发仓(3)和热交换管(4);所述冷却仓(2)和蒸发仓(3)上下固接在变速箱本体(1)的外壁,冷却仓(2)的底板和蒸发仓(3)的顶板相互贴合,所述冷却仓(2)和蒸发仓(3)的左右两侧均对称固接有汇聚斗(5),所述冷却仓(2)左右两侧的汇聚斗(5)分别固接有抽风管(6)和排风管(7),所述排风管(7)的头部固接有风筒(8),所述风筒(8)的两端敞口设置,所述蒸发仓(3)左右两侧的汇聚斗(5)对称固接有吸风管(9),所述吸风管(9)的头部与变速箱本体(1)的内腔连通,各所述吸风管(9)上设有第一单向阀门(10),所述蒸发仓(3)的底部固接有回风管(11),所述回风管(11)的头部与变速箱本体(1)的内腔连通,回风管(1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12),所述热交换管(4)固接在冷却仓(2)的顶板和蒸发仓(3)的底板之间并左右对称设置,热交换管(4)内固接有沥水板(13),所述沥水板(13)将热交换管(4)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冷凝腔(14)和蒸发腔(15),所述蒸发腔(15)中盛装有冷却液,所述热交换管(4)的顶板下表面固接有磁性块(16),所述磁性块(16)与沥水板(13)之间固接有固定杆(17),固定杆(17)上竖向均匀固接有永磁块(18),所述固定杆(17)上还套合滑动连接有磁性滑环(19),所述磁性滑环(19)与磁性块(16)的磁性相反,磁性滑环(19)与沥水板(13)之间的固定杆(17)上设有磁性螺旋带(20),所述磁性螺旋带(20)与固定杆(17)分离设置,且磁性螺旋带(2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磁性滑环(19)和沥水板(13)固接,磁性螺旋带(20)与永磁块(18)的磁性相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玉祥
申请(专利权)人:朱玉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