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494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沿内侧模板布设的第一内竖向杆、第一L形固定杆、第二L形固定杆和定位件,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形成剪力墙内腔;第一L形连接杆包括第二内竖向杆和第一横杆,第二内竖向杆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上,第二L形连接杆包括外竖向杆和第二横杆,第二横杆套设在第一横杆上,第一内竖向杆和外竖向杆平行布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定位件实现内侧模板的定位,通过第一内竖向杆、第二内竖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外竖向杆实现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解决现有剪力墙内侧模板安装时稳定性差、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较差的问题。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较差的问题。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防止结构剪切破坏,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目前,在剪力墙施工过程中,首先支设模板、钢筋,然后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拆模,但是,在剪力墙内侧模板支设过程中,剪力墙内侧模板底部通过止水螺杆与剪力墙外侧模板固定,稳定性差,导致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较差。
[0003]因此,现如今缺少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解决现有剪力墙内侧模板安装时稳定性差、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现剪力墙内侧模板的固定,稳定性好,提高了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连接于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的定位机构,多个所述定位机构沿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定位机构的结构相同;
[0006]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内侧模板布设的第一内竖向杆、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上的第一L形固定杆和套设在第一L形固定杆的第二L形固定杆,以及设置在内侧模板与第一内竖向杆之间的定位件,所述内侧模板和外侧模板之间形成剪力墙内腔;
[0007]所述第一L形连接杆包括第二内竖向杆和与第二内竖向杆连接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二内竖向杆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上,且所述第二内竖向杆能沿第一内竖向杆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L形连接杆包括外竖向杆和与外竖向杆连接的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套设在第一横杆上,且所述第二横杆能沿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内竖向杆和外竖向杆平行布设。
[0008]上述的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竖向杆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锁紧孔,多个第一锁紧孔沿第二内竖向杆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一锁紧孔内安装有第一锁紧螺栓;
[0009]所述第二横杆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锁紧孔,多个所述第二锁紧孔沿第二横杆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二锁紧孔内安装有第二锁紧螺栓。
[0010]上述的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模板远离剪力墙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内侧木枋,多个所述内侧木枋平行布设,所述外侧模板远离剪力墙内腔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外侧木枋,多个所述外侧木枋平行布设。
[0011]上述的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L形板,所述定位件包括竖直板和与竖直板呈垂直布设的水平板,所述水平板与内侧模板最底部的内侧木枋的底部贴合,所述竖直板与第一内竖向杆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板与内侧木枋贴合。
[0012]上述的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止水螺杆依次穿过内侧木枋、内侧模板、剪力墙内腔、外侧模板和外侧木枋,所述止水螺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止水螺杆沿内侧模板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内竖向杆、第二内竖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外竖向杆,第二内竖向杆可沿第一内竖向杆的高度方向滑动,第二横杆可沿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能够有效适应不同高度和宽度的剪力墙内腔结构,实现剪力墙内腔外内侧模板的固定,提高了该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的适应范围。
[0015]2、本技术通过在第一内竖向杆上设置定位件,定位内侧模板的位置,并实现第一内竖向杆与内侧模板的连接,增强了第一内竖向杆与内侧模板的连接,稳定性好,避免了第一内竖向杆强度不够发生倾斜,提高该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
[0016]3、本技术通过第一内竖向杆、第二内竖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外竖向杆实现内侧模板的固定,稳定性好,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
[0017]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定位件实现内侧模板的定位,通过第一内竖向杆、第二内竖向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和外竖向杆实现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解决现有剪力墙内侧模板安装时稳定性差、导致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剪力墙质量较差的问题。
[0018]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0021]图3为图2中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内侧模板;
ꢀꢀꢀꢀꢀꢀꢀꢀꢀꢀ
2—剪力墙内腔;
ꢀꢀꢀꢀꢀꢀꢀꢀ
3—外侧模板;
[0024]4—第一内竖向杆;
ꢀꢀꢀꢀꢀꢀ
5—第二内竖向杆;
ꢀꢀꢀꢀꢀꢀ
6—第一横杆;
[0025]7—外竖向杆;
ꢀꢀꢀꢀꢀꢀꢀꢀꢀꢀ
8—第二横杆;
ꢀꢀꢀꢀꢀꢀꢀꢀꢀꢀ
9—内侧木枋;
[0026]10—外侧木枋;
ꢀꢀꢀꢀꢀꢀꢀꢀꢀ
11—第一锁紧螺栓;
ꢀꢀꢀꢀꢀ
12—第二锁紧螺栓;
[0027]13—定位件;
ꢀꢀꢀꢀꢀꢀꢀꢀꢀꢀꢀ
13-1—竖直板;
ꢀꢀꢀꢀꢀꢀꢀꢀꢀ
13-2—水平板;
[0028]14—止水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包括多个连接于内侧模板1和外侧模板3之间的定位机构,多个所述定位机构沿内侧模板1和外侧模板3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定位机构的结构相同;
[0030]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内侧模板1布设的第一内竖向杆4、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4上的第一L形固定杆和套设在第一L形固定杆的第二L形固定杆,以及设置在内侧模板1与第一内竖向杆4之间的定位件13,所述内侧模板1和外侧模板3之间形成剪力墙内腔2;
[0031]所述第一L形连接杆包括第二内竖向杆5和与第二内竖向杆5连接的第一横杆6,所述第二内竖向杆5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4上,且所述第二内竖向杆5能沿第一内竖向杆4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L形连接杆包括外竖向杆7和与外竖向杆7连接的第二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8套设在第一横杆6上,且所述第二横杆8能沿第一横杆6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内竖向杆4和外竖向杆7平行布设。
[0032]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第一内竖向杆4、第二内竖向杆5、第一横杆6、第二横杆8和外竖向杆7均为方管,第一内竖向杆4的长度大于第二内竖向杆5的长度,第一横杆6的长度大于第二横杆8的长度。
[0033]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连接于内侧模板(1)和外侧模板(3)之间的定位机构,多个所述定位机构沿内侧模板(1)和外侧模板(3)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多个所述定位机构的结构相同;所述定位机构包括沿内侧模板(1)布设的第一内竖向杆(4)、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4)上的第一L形固定杆和套设在第一L形固定杆的第二L形固定杆,以及设置在内侧模板(1)与第一内竖向杆(4)之间的定位件(13),所述内侧模板(1)和外侧模板(3)之间形成剪力墙内腔(2);所述第一L形连接杆包括第二内竖向杆(5)和与第二内竖向杆(5)连接的第一横杆(6),所述第二内竖向杆(5)套设在第一内竖向杆(4)上,且所述第二内竖向杆(5)能沿第一内竖向杆(4)的高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二L形连接杆包括外竖向杆(7)和与外竖向杆(7)连接的第二横杆(8),所述第二横杆(8)套设在第一横杆(6)上,且所述第二横杆(8)能沿第一横杆(6)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内竖向杆(4)和外竖向杆(7)平行布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剪力墙内侧模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竖向杆(5)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锁紧孔,多个第一锁紧孔沿第二内竖向杆(5)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所述第一锁紧孔内安装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伟伟米万胡占伟胡国瑞曹玉娥史海波马祥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