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4342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蓄热体设置在外壳中,蓄热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盘管盘设在蓄热体中,盘管的进口位于蓄热体的下部,盘管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的上部;水浴式减温器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水浴式减温器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进口相连通;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的进口,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底部的补水口;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内的分流器;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四电动调节阀。四电动调节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风能具有资源丰富、清洁无污染的特点,对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有特别重要的作用。然而太阳能、风能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难以满足工业化大规模连续稳定供能需求,为此必须发展高效的蓄热技术有效的解决风光电存储和使用问题。
[0003]而电网的峰谷差日趋增大,电网的调峰能力和客观上的调峰需要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随着这两年开建的这些电站陆续投产发电及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和高耗能企业的限制,低谷时缺乏调峰手段的问题将更为突出。利用储热技术把低价谷电电力储存起来,进行电网调峰,具有重大意义。
[0004]高温蓄热产蒸汽是风光电、低价谷电规模化利用的重要形式。因此蓄热体的高效蓄热及稳定输出产生高品质蒸汽,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调峰、建筑供热、工农业生产用热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目前尚无可生产不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设定过热度过热蒸汽的蓄热体蒸汽样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可生产不同压力下的饱和蒸汽和设定过热度的过热蒸汽。通过蓄热体将风光电、低价谷电等能源存储,在需要时产出稳定的高品质蒸汽。
[000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所述高温蓄热模块包括外壳、蓄热体、电加热管;蒸汽发生模块包括盘管、第一电动调节阀;蒸汽调节系统包括水浴式减温器、汽水分离器、补水箱、水泵、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调节阀;
[0008]所述蓄热体设置在外壳中,蓄热体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盘管盘设在蓄热体中,盘管的进口位于蓄热体的下部,盘管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的上部;
[0009]所述水浴式减温器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并设置有分流器;水浴式减温器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进口相连通,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道开关的第一电动调节阀;
[0010]所述补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的进口,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关的第二电动调节阀,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底部的补水口,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关的第三电动调节阀;
[0011]所述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内的分流器,使高温蓄热模块产生的过热蒸气与水浴式减温器中的水均匀接触,起到减温减压的作用;
[0012]水浴式减温器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的
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汽水分离器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回流至水浴式减温器,并设置有第二疏水阀。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浴式减温器上部还设置有溢流口,并在溢流口处设置有第一疏水阀,用于当液位过高时,自动通过第一疏水阀溢流。
[0014]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口与第一疏水阀之间还设置有截止阀。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水箱的进水口处设置有电动球阀。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热体分层设置,每层蓄热体中均匀分布电加热管和用于监测蓄热体温度的热电偶;
[0017]所述盘管分层盘布,每一层盘管置于两层蓄热体中间,且各层的盘管之间相连通。
[0018]进一步的,所述蓄热体分为五层,每层有三个电加热管和两个热电偶;盘管共有四层,每一层盘管置于两层蓄热体中间。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为钢板结构,且外壳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包括自动化控制系统,所述蓄热体中设置有用于监测蓄热体温度的热电偶;在盘管出口处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盘管出口处的水蒸气温度、压力;汽水分离器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汽水分离器蒸汽出汽口处的干饱和蒸汽的温度、压力;
[0021]所述热电偶、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电加热管、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四电动调节阀、水泵、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调节阀均与自动化控制系统连接,由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开关、开度;
[0022]自动化控制系统接收所述热电偶、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监测信息,根据工作模式设定自动控制电加热管、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第四电动调节阀、水泵、第二电动调节阀、第三电动调节阀的开关、开度。
[0023]第二方面,提供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
[0024]高温蓄热模块蓄热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蓄热体温升以及电加热管的启停;当电加热管超温时,电加热管关闭,当电加热管温度低于设定值,自动开启;当蓄热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加热管停止加热,并记录蓄热过程电加热管、蓄热体温度;
[0025]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放热输出蒸汽时,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动调节阀、第二电动调节阀、水泵、第四电动调节阀启停:放热时,第一电动调节阀或第二电动调节阀开启,当盘管出口处的过热蒸汽超温超压时,第一电动调节阀或第二电动调节阀关闭;
[0026]补水箱通过水泵维持水浴式减温器液位恒定,当液位达到设定值时,水泵关闭,液位低于设定值时,水泵开启;
[0027]汽水分离器出汽口处通过PID控制第四电动调节阀的开度,蒸汽达到设定压力时,第四电动调节阀开启,当压力降低时,减少第四电动调节阀开度,当压力升高时,加大第四电动调节阀开度;当压力降低至设定最低值时,第四电动调节阀关闭;
[0028]当蓄热体低于设定低温时,放热完成。
[0029]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的工作方法,包括:自然循环模式和强制循环模式,且自然循环模式和强制循环模式之间可自动切换;补水箱通过水泵经过第三电动调节阀为水浴式减温器维持恒定液位,根据需求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参数设定不同液位高度,液位过高时,自动通过第一疏水阀溢流;
[0030]自然循环模式运行时,水浴式减温器液位恒定,第一电动调节阀打开,水通过重力作用进入蒸汽发生模块,产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再进入水浴式减温器进行减温减压;通过设定调节水浴式减温器液位,改变减温效果,可生成设定压力下的不同过热度的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通过汽水分离器,生成一定干度的干饱和蒸汽;
[0031]强制循环模式运行时,水浴式减温器液位恒定,第二电动调节阀打开,水泵将水输送进入蒸汽发生模块,产出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再进入水浴式减温器进行减温减压;通过设定调节水浴式减温器液位,改变减温效果,可生成设定压力下的不同过热度的过热蒸汽或饱和蒸汽;饱和蒸汽通过汽水分离器,生成一定干度的干饱和蒸汽。
[0032]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与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蓄热模块、蒸汽发生模块、蒸汽调节系统;所述高温蓄热模块包括外壳(1)、蓄热体(2)、电加热管(3);蒸汽发生模块包括盘管(4)、第一电动调节阀(21);蒸汽调节系统包括水浴式减温器(7)、汽水分离器(8)、补水箱(17)、水泵(15)、第二电动调节阀(13)、第三电动调节阀(14);所述蓄热体(2)设置在外壳(1)中,蓄热体(2)中均匀分布设置有电加热管(3);所述盘管(4)盘设在蓄热体(2)中,盘管(4)的进口位于蓄热体(2)的下部,盘管(4)的出口位于在蓄热体(2)的上部;所述水浴式减温器(7)中储存有设定液位的水,并设置有分流器(12);水浴式减温器(7)下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盘管(4)的进口相连通,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道开关的第一电动调节阀(21);所述补水箱(17)的出水口通过水泵(15)一路管路连通至盘管(4)的进口,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关的第二电动调节阀(13),另一路管路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7)底部的补水口,并设置有用于控制管路开关的第三电动调节阀(14);所述水浴式减温器(7)上部的进气口通过管道与盘管(4)的出口相连通,并连通至水浴式减温器(7)内的分流器(12),使高温蓄热模块产生的过热蒸气与水浴式减温器(7)中的水均匀接触,起到减温减压的作用;水浴式减温器(7)上部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汽水分离器(8)的进口相连通,汽水分离器(8)的出汽口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开度的第四电动调节阀(11);汽水分离器(8)底部的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回流至水浴式减温器(7),并设置有第二疏水阀(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温蓄热蒸汽发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闻杰杨肖孙富华杨冬梅杜炜杨波王启扬刘杨李雪洁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