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遮光罩装置和使用它的摄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9402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镜头遮光罩装置,具有挡板壳(11)和多片镜头挡板(14~17),所述挡板壳(11)覆盖镜头挡板单元(32)的光轴方向的前后,并在光轴通过的位置具有非圆形的开口部,所述多片镜头挡板(14~17)自由转动地设置在与挡板壳(11)的主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并可在覆盖开口部整面的位置和开放上述开口部的位置之间转动。镜头挡板(14~17)收容在挡板壳(11)内,以使得当它们处于开放开口部的位置时不暴露在开口部内。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摄像装置尺寸的情况下提高操作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镜头遮光罩装置和使用它的摄像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效利用于录像机和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的镜头遮光罩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在录像机的摄影中,在主体的镜头前端部安装镜头遮光罩装置,以防止散射光进入到镜头中。此外,在录像机未使用时,将镜头盖安装在主体的镜头镜筒的被摄体侧前端部,来保护镜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以下,对现有的镜头遮光罩和镜头盖进行说明。图32~图35示出了在录像机主体上安装了现有的镜头遮光罩和镜头盖的状态。图32是示出卸下了镜头盖和镜头遮光罩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3是示出在录像机主体上安装了镜头遮光罩和镜头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4是利用绳从主体垂下镜头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5是示出在夹紧带上安装了镜头盖的状态的立体图。录像机主体101是将射入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从电信号生成影像信号(和声音信号)来可对记录介质进行记录再现的装置。镜头罩102是内置镜头单元和摄像元件等光学部件,覆盖镜头单元的外围框体。此外,镜头罩102由树脂构成。镜头前框103配置在镜头罩102的光轴方向前端,从前面侧固定镜头单元。此外,在镜头前框103的内周部形成有内螺纹部103a,能够安装镜头遮光罩104和转接镜(未图示)。通过将镜头遮光罩104安装在镜头前面部,降低散射光,防止影像信号中的杂光。-->通过将镜头盖105安装在配置于镜头前面部的镜头遮光罩104上,防止镜头的损伤和污染。此外,镜头盖105能够安装在镜头前框103或者镜头遮光罩104上。孔部105a设置在镜头盖105的背面,通过与保持突起部107的突起部嵌合,能够使镜头盖105保持在主体手持部上。镜头盖绳106连结了录像机主体101和镜头盖105,防止在使镜头盖105从镜头遮光罩104脱离时,镜头盖105掉落。在主体手持部上安装有保持突起107,能够拆装镜头盖105。突起部107a形成在保持突起107上,能够与设置在镜头盖105的背面的孔105a嵌合。镜头部108构成了镜头单元,通过设置在镜头前框103上的圆形开口部露出一部分。以下说明动作。如图33所示,在不使用录像机时,将镜头盖105安装在镜头遮光罩104的前端,该镜头遮光罩104安装在录像机主体101上。这样,能够保护内置于录像机主体101中的镜头不受损伤和落灰尘。此外,在用录像机进行摄影时,如图34所示,从镜头遮光罩104卸下镜头盖105,利用镜头盖绳106从录像机主体101垂下来。或者,如图35所示,将保持突起107的突起部107a插入到镜头盖105的孔部105a中,使镜头盖105保持在主体手持部中。这样,能够防止镜头盖105掉落或丢失。专利文献1:特开平11-10944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2002-72289号公报专利文献3:技术登记第2535068号公报但是,上述现有的结构中有如下的问题。(1)如图32所示,由于是将镜头盖105安装在镜头遮光罩104的前面的结构,因此,录像机主体101的尺寸变大,携带性能降低。特别是镜头光轴方向的长度变长。-->(2)如图34所示,在录像机主体101上安装镜头盖105时,由于仅仅是设置在镜头盖105的背面侧的一对结合爪105b与镜头遮光罩104的内周的沟部104a结合,因此,由于掉落录像机主体101等时产生的冲击,镜头盖105有可能容易从录像机主体101脱离。若镜头盖105脱离,镜头部108的表面受损伤或附着灰尘。(3)摄影时,在如图34所示,用镜头盖绳106从录像机主体101垂下镜头盖105的情况下,由于镜头盖105自由移动,因此有可能妨碍摄影。(4)摄影时,在如图35所示,将镜头盖105安装在保持突起107上,使其固定在主体手持部上的情况下,摄影状态下的录像机主体101的大小变大。(5)在如图35所示,将镜头盖105安装在保持突起107上,并固定于主体手持部上后进行摄影时,由于孔105a与突起部107a的嵌合弱或者从外部施加的冲击等,镜头盖105有可能从保持突起107脱离,成为图34中示出的状态。若在摄影中变为图34中示出的状态,有可能由镜头盖绳106摇晃的镜头盖105碰到录像机主体101,录音碰撞时的冲击声。(6)在将录像机主体101朝向摄影对象物(被摄体)的状态下,保持突起107的位置位于死角,难以向主体手持部安装镜头盖105。这样,从图33中示出的状态开始卸下镜头盖105,直到如图35所示的可以进行摄影的状态需要时间。即,摄影者将录像机主体101持在手中,使镜头朝向了被摄体侧的状态时(即,正常摄影时),保持突起107的突起部107a位于被摄体侧,不能从与被摄体侧相对的摄影者侧容易目视保持突起107的突起部107a。即使在该状态下要向保持突起107装镜头盖105,也不能容易使突起部107a插入到孔部105a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增加摄像装置尺寸就可提高操作性能的镜头遮光罩装置。此外,提供一种可拆装该镜头遮光罩装置的摄像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安装在镜筒机构的前端部,并具有开口部,该镜筒机构具有对被摄体的反射光像进行聚光的物镜,该开口部与上述物镜的光轴中心正交并以该光轴中心为中心轴,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片镜头挡板,在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整个面的位置和开放上述开口部的位置之间自由转动地滑动;以及收容部,在上述多片镜头挡板位于开放上述开口部的位置上时,收容该多片镜头挡板。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摄像装置具有:镜筒机构,具有将被摄体的反射光像聚光的物镜;摄像元件,接收由上述物镜聚光的上述反射光像,转换为影像信号;信息存储机构,将由上述摄像元件转换的上述影像信号存储在信息介质中;镜头遮光罩装置,配置在上述镜筒机构的前端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镜头遮光罩装置通过自由收容地配置能够保护镜头的镜头挡板,可在不导致大型化的情况下就可具备镜头盖的功能。此外,由于镜头遮光罩装置螺合安装在摄像装置的镜筒上,因此,即使施加振动和冲击,也不容易从镜筒脱离。此外,即使在不小心掉落摄像装置的情况下,镜头遮光罩装置也不容易脱离,能够保护镜头。此外,由于能够容易进行镜头挡板的开闭,因此能够提高操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收容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录像机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打开了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的状态图。图3是关闭了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的状态图。图4是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内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1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的挡板开闭机构的前面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2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的挡板开闭机构的前面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的挡板开闭机构的前面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4是示出具有实施方式1的挡板开闭机构的前面部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1的镜头挡板单元的正视图。图16是在实施方式1的录像机主体上安装了镜头挡板单元时的剖视图。图17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遮光罩装置,安装在镜筒机构的前端部,并具有开口部,该镜筒机构具有对被摄体的反射光像进行聚光的物镜,该开口部与上述物镜的光轴中心正交并以该光轴中心为中心轴,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片镜头挡板,在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整个面的位置和开放上 述开口部的位置之间自由转动地滑动;以及收容部,在上述多片镜头挡板位于开放上述开口部的位置上时,收容该多片镜头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12-14 361189/2004;JP 2005-10-12 298118/2001、一种镜头遮光罩装置,安装在镜筒机构的前端部,并具有开口部,该镜筒机构具有对被摄体的反射光像进行聚光的物镜,该开口部与上述物镜的光轴中心正交并以该光轴中心为中心轴,其特征在于,具有:多片镜头挡板,在覆盖上述开口部的整个面的位置和开放上述开口部的位置之间自由转动地滑动;以及收容部,在上述多片镜头挡板位于开放上述开口部的位置上时,收容该多片镜头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遮光罩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收容部由第一挡板壳部件和第二挡板壳部件构成,所述第一挡板壳部件具有结合有上述多片镜头挡板的转动轴,并位于上述被摄体侧,所述第二挡板壳部件与上述第一挡板壳部件结合,在上述第二挡板壳部件的上述中心轴周围具有贯通该第二挡板壳部件的沟部,在上述第一挡板壳部件与上述第二挡板壳部件的间隙具有挡板开闭开关部件,该挡板开闭开关部件立设有爪部,该爪部贯通上述沟部并松动结合到该沟部中,在上述第二挡板壳部件中的与上述第一挡板壳部件的相对面侧具有挡板驱动传递部件,该挡板驱动传递部件具有嵌合上述爪部的凹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川智彦天野浩己森安义忠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