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器与车身鼓包装配的自对正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车载减震器的安装,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与车身鼓包装配的自对正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提升汽车的乘坐舒适性,汽车都会配备一套减振器,减振器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汽车的车身鼓包(即轮毂包)和车轮连接。在汽车的组装过程中,减振器与车身鼓包需进行对正,然后拧紧螺母安装紧固。
[0003]现有安装方式如图1所示,原减振器A与原车身鼓包B装配过程中,通常都有支撑工具C支撑原减振器A,带着原减振器A从下往上靠近原车身鼓包B;支撑工具C与原车身鼓包B具有相对的定位关系,可使得原减振器A与原车身鼓包B能大致对齐;当原减振器A的上安装座螺栓即将穿过车身鼓包安装孔时,需要靠工人手扶原减振器A,调整方位,以找准原减振器A与原车身鼓包B的对应安装点,实现精确对正,然后拧紧螺母。该操作方式,需要工人在上安装座螺栓即将靠拢原车身鼓包B过程中,扶着原减振器A,因此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安全隐患。而且,对正的过程中,任何操作不当,都可能导致上安装座螺栓的螺纹划伤,从而影响拧紧结果,引起连接失效或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器与车身鼓包装配的自对正结构,包括带减震器(1)和带有过孔(21)的车身鼓包(2),所述减震器(1)包括活塞杆(11)和上安装座,所述上安装座由底板(121)和凸台(122)构成,所述凸台(122)位于底板(121)上部中间,凸台(122)中部设有一个连通底板(121)且供活塞杆(11)通过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孔(21)的开口处延其内壁向下设有第一卡槽(22),所述的安装孔的开口处沿着内壁向下设有第二卡槽(123);还包括用于连接减震器(1)和车身鼓包(2)的导向柱(3),所述导向柱(3)设置在上安装座上部且能穿过车身鼓包(2)的过孔(21);所述导向柱(3)底部设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海波,鲍长勇,徐铄,张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