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911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其包含对于害虫有杀虫或抗虫活性的活性成分,所述生物源杀虫剂可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不杀伤有益生物、无有害残留、无污染、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无毒副作用等优点。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防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害虫防治是保障水稻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采用的化学防治策略不仅造成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而且致使害虫抗药性增强,虫害再猖獗,环境污染加剧,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存环境。随着害虫综合治理技术的推广和人们对高质量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化学农药防治逐渐被生物防治等环境相容性防治措施所取代,其中采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昆虫病原微生物具有广谱高毒力、对环境友好以及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诸多优点。其中,昆虫病原真菌主要通过独特的体壁接触侵染模式而致死各类害虫,对刺吸式口器害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优势,已经得到了大量应用。近些年来,以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为代表的真菌杀虫剂在玉米螟、烟粉虱、褐飞虱、蝗虫和金龟子等害虫生物防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学者通过分离真菌菌株的培养性状和生物测定方法筛选到了诸多对农业害虫具有毒力的病原真菌菌株。
[0003]缺少较高致病力的菌株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应用。因此,筛选高毒力和抗逆性好的优良微生物菌株成为了当前利用其防治水稻害虫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高植物抗虫能力,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其包含对于害虫有杀虫或抗虫活性的活性成分。
[0007]进一步地,所述活性成分为真菌,所述真菌为一种构巢曲霉,其分类命名为Aspergillus nidula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01,保藏时间为2020年05月21,保藏地点为中国北京。
[0008]进一步地,所述杀虫剂的靶标害虫为褐飞虱。
[0009]进一步地,所述杀虫剂的靶标害虫为二化螟。
[0010]进一步地,以权利要求2所述真菌菌株作为菌种,接种到PDA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摇床上于28℃下培养1天,制成菌丝液体种子,所述菌丝液体种子按照1/10(v/w)的比例接入经蒸汽湿热灭菌至适当熟度的稻米培养基上,在温度为25℃~30℃条件下培养5~7天,待米粒表面布满孢子后于 33℃下鼓风烘干2天,将米粒上产出的孢子粉用200目标准筛过筛收集。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源杀虫剂为所述真菌孢子和藜芦碱按照重量比2:5 混合而成;所述真菌孢子在该杀虫剂中的含量为1
×
107~1
×
10
10
孢子/克;所述藜芦碱为含藜芦总
碱的纯净物。
[0012]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源杀虫剂还包括助剂,所述助剂包括但不限于石粉、粘土、草木灰、陶土、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泥煤。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4]1)本研究从稻田中采集褐飞虱罹病虫尸,采用平板划线和稀释涂布法,分离得到一株对于褐飞虱毒性较强的病原真菌。通过对该菌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系统发育分析,在分子水平上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继而测定其在不同浓度下对褐飞虱成虫的毒力,为褐飞虱的生物防治提供原始出发菌株,从而为开发褐飞虱的微生物防治技术奠定基础。
[0015]2)毒力强、效果彻底。由于本专利技术所述构建体包含两种不同杀虫机制,使得包含本专利技术所述构建体的工程菌的杀虫毒力强,尤其是二化螟和褐飞虱,对初孵幼(若)虫的防治效果几乎为百分之百。
[0016]3)无污染。现有技术使用的化学防治方法虽然对控制害虫的为害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对人、畜和农田生态系统带来了污染、破坏和残留;使用本专利技术控制害虫的构建体及其方法,可以消除上述不良后果。
[0017]4)简单、方便、经济。现有技术使用的生物杀虫剂在环境中易被降解,因此需要重复生产和重复应用,并为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大大地增加了成本;本专利技术只需培育真菌孢子并喷施即可。
[0018]5)抗虫谱广。本申请提供的杀虫剂既可以防治多种水稻害虫,也能够同时防治半翅目和鳞翅目害虫,尤其是褐飞虱和二化螟。
[0019]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真菌形态鉴定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真菌系统发育树示意图;
[0022]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真菌接种靶标害虫后的累计死亡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4]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DNA典型的以双链形式存在。在这种排列中,一条链与另一条链互补,反之亦然。由于DNA在植物中复制产生了 DNA的其它互补链。这样,本专利技术包括对序列表中示例的多核苷酸及其互补链的使用。本领域常使用的“编码链”指与反义链结合的链。为了在体内表达蛋白质,典型将DNA的一条链转录为一条mRNA的互补链,它作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mRNA实际上是从DNA的“反义”链转录的。“有义”或“编码”链有一系列密码子,其可作为开放阅读框(ORF)阅读来形成目的蛋白质或肽。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与示例的DNA有相当功能的RNA和 PNA(肽核酸)。
[0025]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基因和蛋白质不但包括特定的示例序列,还包括保存了所述特定示例的蛋白质的杀虫活性特征的部分和/片段(包括与全长蛋白质相比在内和/或末端缺失)、变体、突变体、取代物(有替代氨基酸的蛋白质)、嵌合体和融合蛋白。所述“变体”或“变
异”是指编码同一蛋白或编码有杀虫活性的等价蛋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等价蛋白”是指与权利要求的蛋白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抗鳞翅目昆虫害虫的生物活性的蛋白。
[0026]说无特殊说明,本申请所述蛋白质均可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获得其编码核苷酸,所述编码核苷酸也在本申请保护范围内。
[0027]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杀虫”是指对农作物害虫是有致死效应的。更具体地,目标昆虫是褐飞虱或二化螟。
[0028]实施例1:获得病原真菌
[0029]褐飞虱病虫尸体采集自浙江省余姚市农业区水稻田中,采集后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供试褐飞虱种群为实验室建立及保存,在人工气候室内(温度26℃
±
1℃、光周期14L:10D、相对湿度75%-85%)以TN1水稻苗隔离饲养,维持种群;TN1水稻种植条件同褐飞虱饲养条件,待分蘖期后用于实验。
[0030]病原真菌的分离和纯化:以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为分离纯化培养基,首先用100%的酒精对褐飞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源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对于害虫有杀虫或抗虫活性的活性成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成分为真菌,所述真菌为一种构巢曲霉,其分类命名为Aspergillus nidulans,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901,保藏时间为2020年05月21,保藏地点为中国北京。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的靶标害虫为褐飞虱。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杀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剂的靶标害虫为二化螟。5.一种制备生物源杀虫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2所述真菌菌株作为菌种,接种到PDA液体培养基中,并置于摇床上于28℃下培养1天,制成菌丝液体种子,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亮俞晓平付贤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