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794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之间为对称设置,在上型材单体的横向柱Ⅰ(1)与上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Ⅰ(3),纵向柱Ⅰ(3)与上连接槽组合的上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Ⅰ(4),下型材单体的横向柱Ⅱ(5)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Ⅱ(7),纵向柱Ⅱ(7)与下连接槽组合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Ⅱ(8),上连接槽组合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连接段组合,连接段组合将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组合成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的连接处套有压紧盘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通过压紧盘组合进行锁紧。进行锁紧。进行锁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


[0001]本技术涉及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采用的结构是各单体在相互连接时为直接连接的结构,这样在连接后的铝合金型材组合剪切力达不到标准,而且穿条压紧后变形量较大,使用时很容易折弯,从而达不到国家标准及功能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它不但可以增大型材组合连接后的剪切力,而且变形量小,提高了使用效率。
[0004]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它设有上型材单体和下型材单体,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之间为对称设置,在上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横向柱Ⅰ,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Ⅰ与上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Ⅰ,纵向柱Ⅰ与上连接槽组合的上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Ⅰ,在下型材单体的下部设有横向柱Ⅱ,在下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下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Ⅱ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Ⅱ,纵向柱Ⅱ与下连接槽组合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Ⅱ,在上连接槽组合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连接段组合,连接段组合将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组合成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在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的连接处套有压紧盘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通过压紧盘组合进行锁紧。
[0005]所述的支撑架Ⅰ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Ⅰ,斜向支撑架Ⅰ与纵向柱Ⅰ和上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所述的支撑架Ⅱ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Ⅱ,斜向支撑架Ⅱ与纵向柱Ⅱ和下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所述上型材单体底部的上连接槽组合包括两个上连接槽,两个上连接槽分别为上连接槽Ⅰ和上连接槽Ⅱ,上连接槽Ⅰ与上连接槽Ⅱ横向分布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下型材单体上部的下连接槽组合包括两个下连接槽,两个下连接槽分别为下连接槽Ⅰ和下连接槽Ⅱ,下连接槽Ⅰ与下连接槽Ⅱ横向分布在下型材单体的上部,上连接槽Ⅰ与下连接槽Ⅰ相对设置,上连接槽Ⅱ与下连接槽Ⅱ相对设置,所述的连接段组合包括连接段Ⅰ和连接段Ⅱ,连接段Ⅰ的两端分别嵌入上连接槽Ⅰ内与下连接槽Ⅰ内,连接段Ⅱ的两端分别嵌入上连接槽Ⅱ内与下连接槽Ⅱ内,所述的压紧盘组合包括上压紧盘和下压紧盘,上压紧盘的中心设有上压紧孔,下压紧盘的中心设有下压紧孔,上连接槽组合位于上压紧孔内,上压紧盘将位于上压紧孔内的上连接槽组合挤压锁紧,下连接槽组合位于下压紧孔内,下压紧盘将位于下压紧孔内的下连接槽组合挤压锁紧。所述的横向柱Ⅰ与纵向柱Ⅰ之间呈T形设置。所述的横向柱Ⅱ与纵向柱Ⅱ之间呈T形设置。
[0006]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之间为对称设置,在上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横向柱Ⅰ,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Ⅰ与上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Ⅰ,纵向柱Ⅰ与上连接槽组合
的上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Ⅰ,在下型材单体的下部设有横向柱Ⅱ,在下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下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Ⅱ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Ⅱ,纵向柱Ⅱ与下连接槽组合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Ⅱ,在上连接槽组合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连接段组合,连接段组合将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组合成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在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的连接处套有压紧盘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通过压紧盘组合进行锁紧,这样可以增大型材组合连接后的剪切力,而且变形量小,提高了使用效率。本技术支撑架Ⅰ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Ⅰ,斜向支撑架Ⅰ与纵向柱Ⅰ和上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支撑架Ⅱ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Ⅱ,斜向支撑架Ⅱ与纵向柱Ⅱ和下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这样可以提高型材的机构稳定性,避免出现变形量较大的现象出现。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在图1中,本技术提供了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它设有上型材单体和下型材单体,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之间为对称设置,在上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横向柱Ⅰ1,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Ⅰ1与上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Ⅰ3,纵向柱Ⅰ3与上连接槽组合的上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Ⅰ4,在下型材单体的下部设有横向柱Ⅱ5,在下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下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Ⅱ5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Ⅱ7,纵向柱Ⅱ7与下连接槽组合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Ⅱ8,在上连接槽组合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连接段组合,连接段组合将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组合成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在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的连接处套有压紧盘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通过压紧盘组合进行锁紧,所述的支撑架Ⅰ4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Ⅰ,斜向支撑架Ⅰ与纵向柱Ⅰ3和上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所述的支撑架Ⅱ8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Ⅱ,斜向支撑架Ⅱ与纵向柱Ⅱ7和下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所述上型材单体底部的上连接槽组合包括两个上连接槽,两个上连接槽分别为上连接槽Ⅰ9和上连接槽Ⅱ10,上连接槽Ⅰ9与上连接槽Ⅱ10横向分布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下型材单体上部的下连接槽组合包括两个下连接槽,两个下连接槽分别为下连接槽Ⅰ11和下连接槽Ⅱ12,下连接槽Ⅰ11与下连接槽Ⅱ12横向分布在下型材单体的上部,上连接槽Ⅰ9与下连接槽Ⅰ11相对设置,上连接槽Ⅱ10与下连接槽Ⅱ12相对设置,所述的连接段组合包括连接段Ⅰ13和连接段Ⅱ14,连接段Ⅰ13的两端分别嵌入上连接槽Ⅰ9内与下连接槽Ⅰ11内,连接段Ⅱ14的两端分别嵌入上连接槽Ⅱ10内与下连接槽Ⅱ12内,所述的压紧盘组合包括上压紧盘15和下压紧盘16,上压紧盘15的中心设有上压紧孔2,下压紧盘16的中心设有下压紧孔6,上连接槽组合位于上压紧孔2内,上压紧盘15将位于上压紧孔2内的上连接槽组合挤压锁紧,下连接槽组合位于下压紧孔6内,下压紧盘16将位于下压紧孔6内的下连接槽组合挤压锁紧,所述的横向柱Ⅰ1与纵向柱Ⅰ3之间呈T形设置,所述的横向柱Ⅱ5与纵向柱Ⅱ7之间呈T形设置。
[0009]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本技术在上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横向柱Ⅰ1,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Ⅰ1与上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Ⅰ3,纵向柱Ⅰ3与上连接槽组合的上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Ⅰ4,在下型材单体的下部设有横向柱Ⅱ5,在下型
材单体的上部设有下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Ⅱ5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Ⅱ7,纵向柱Ⅱ7与下连接槽组合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Ⅱ8,在上连接槽组合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连接段组合,连接段组合将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组合成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在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的连接处套有压紧盘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通过压紧盘组合进行锁紧,这样可以增大型材组合连接后的剪切力,而且变形量小,提高了使用效率。本技术所述的支撑架Ⅰ4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Ⅰ,斜向支撑架Ⅰ与纵向柱Ⅰ3和上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支撑架Ⅱ8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Ⅱ,斜向支撑架Ⅱ与纵向柱Ⅱ7和下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这样可以提高型材的机构稳定性,避免出现变形量较大的现象出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其特征是它设有上型材单体和下型材单体,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之间为对称设置,在上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横向柱Ⅰ(1),在上型材单体的底部设有上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Ⅰ(1)与上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Ⅰ(3),纵向柱Ⅰ(3)与上连接槽组合的上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Ⅰ(4),在下型材单体的下部设有横向柱Ⅱ(5),在下型材单体的上部设有下连接槽组合,在横向柱Ⅱ(5)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纵向柱Ⅱ(7),纵向柱Ⅱ(7)与下连接槽组合的下部之间设有支撑架Ⅱ(8),在上连接槽组合与下连接槽组合之间设有连接段组合,连接段组合将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组合成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在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的连接处套有压紧盘组合,上型材单体与下型材单体连接后通过压紧盘组合进行锁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架Ⅰ(4)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Ⅰ,斜向支撑架Ⅰ与纵向柱Ⅰ(3)和上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架Ⅱ(8)设置为斜向支撑架Ⅱ,斜向支撑架Ⅱ与纵向柱Ⅱ(7)和下连接槽组合之间呈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铝合金穿条结构型材组合,其特征是所述上型材单体底部的上连接槽组合包括两个上连接槽,两个上连接槽分别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富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马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