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594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4
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所述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采样光室主体,其中,所述采样光室主体包括:光通道,在光通道的一端设置光进口,在光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光出口;尾气通道,与光通道相交连通,用于被检测的车载尾气流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光学原理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可以实时测量柴油车排放的尾气颗粒物浓度,精度高,耐高温,并具有吹扫功能,非常适合于车载尾气排放实时测量的应用。实时测量的应用。实时测量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尾气监测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情况不断加剧,雾霾天气成为了常态化。大气中的超标颗粒物,对民众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危害。研究表明,汽车等移动污染源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而柴油货车更是移动污染源中的大户。生态环境部于2019年7月实施了《GB17691-2018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新标准。标准要求重型柴油车必须安装车载排放诊断OBD系统,实时测量和诊断车辆排放水平。为实现车载实时监测的目的,车载尾气颗粒物传感器就尤为重要了。但是目前市场上的车载尾气颗粒物传感器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标准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如常用的博世的尾气颗粒物传感器采用漏电流方式检测,测量的是一段时间内的积累的颗粒物的多少,而不是实时的浓度,并且精度较低。仅适合于判断尾气过滤装置是否失效,而不能作为尾气颗粒物排放实时值检测用途。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以期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采样光室主体,其中,所述采样光室主体包括:
[0006]光通道,在光通道的一端设置光进口,在光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光出口;
[0007]尾气通道,与光通道相交连通,用于被检测的车载尾气流通。
[0008]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系统,包括:
[0009]如上述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
[0010]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光源、探测器和控制及处理电路;
[0011]光源,用于提供测量光,所述测量光自所述光进口入射到所述光通道内,穿过尾气通道后自所述光出口出射;
[0012]探测器,用于探测自所述光出口出射的测量光的光强,并进行光电信号转换和探测信号的输出;
[0013]控制及处理电路,用于对所述光源和探测器进行驱动和控制,以及接收并处理所述探测器的探测信号,得到车载尾气颗粒物浓度结果。
[0014]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中之一或其中一部分:
[0015]1.实现了光学原理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测量,实时性高,精度高;
[0016]2.采样光室主体设计自动吹扫,可以保持测量准确性,提高使用寿命;
[0017]3.尾气通道的侧壁部分采用超薄平行板设计,实现尾气等速采样,采样和测量更准确,并最大程度减少排放阻力,有效降低车辆油耗。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采样光室主体俯视示意图;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采样光室主体左视示意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系统测量流程图。
[0022]以上附图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0023]1101-排气管;1201-采样光室主体;1202-光通道;1203-尾气通道;1204、1205-侧壁;1206、光进口;1207-第一透镜;1211-第二透镜;1208、1213-透镜安装部件;1209、1212-吹扫气入口;1210、光出口;1214-测量光;1301-接收光纤;1302-发射光纤;1303、1304-吹扫气气路;1401-外壳;1402-电路板;1403-电控阀;1404-发射接口;1405-接收接口;1406-电控接口;1407、1408-快速气路接口;1409-气源入口接口;1410-过滤器;1411-第三透镜;1501-车载OBD诊断终端;1502-外部气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利用光学原理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及系统,可以实时测量柴油车排放的尾气颗粒物浓度,精度较高,耐高温,并具有吹扫功能,非常适合于车载尾气排放实时测量的应用。
[002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如图1和图2所示,提供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包括采样光室主体1201;其中,采样光室主体1201包括:光通道1202,在光通道1202的一端设置光进口1206,在光通道1202的另一端设置光出口1210;尾气通道1203,与光通道1202相交连通,用于被检测的车载尾气流通。
[002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尾气通道1203为槽形孔结构,槽形孔结构包括沿着光通道1202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壁1204、1205;两个侧壁1204、1205的壁厚小于0.5mm;两个侧壁1204、1205的边缘呈刀刃状。
[0028]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采样光室主体1201的尾气通道1203部分设置于一被检测的车载排气管1101管内;尾气通道1203的延伸方向与排气管1101的排气方向同向。
[0029]更为具体的,被检测的车载尾气从排气管1101向外排出时,通过尾气通道1203与光通道1202相交。尾气通道1203为槽形孔结构,其对应的侧壁1204、1205的外轮廓被削平,成为平行的薄层;且侧壁1204、1205的边缘由于外轮廓和槽形孔结构相交,呈刀刃状。本技术的这种设计为等速采样,使进入尾气通道1203的尾气浓度不会发生突变,与尾气通道1203外的尾气浓度相同。另外,侧壁1204、1205的壁厚越小,采样光室主体1201对尾气排放阻力的影响越小,避免因采样阻力过大造成车辆油耗增加。但是基于加工工艺及机械强
度的考虑,所以侧壁1204、1205的壁厚适宜为小于0.5mm。
[003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光通道1202的延伸方向与采样光室主体1201的轴向平行,且光通道1202与采样光室主体1201同轴心设置;尾气通道1203与光通道1202垂直相交连通。
[0031]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两个光透镜;其中一个光透镜设置于光通道1202内的光进口1206处,定义为第一透镜1207;另外一个光透镜设置于光通道内的光出口1210处,定义为第二透镜1211。
[0032]测量光1214经过第一透镜1207准直后,变为严格的平行光束进入光通道1202。光束经过尾气通道1203后,照射到第二透镜1211。第二透镜1211将平行光汇聚到光纤内,提高了接收光强度。
[0033]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采样光室主体1201上设置透镜安装部件1208和1213,其为与采样光室主体1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采样光室主体,其中,所述采样光室主体包括:光通道,在光通道的一端设置光进口,在光通道的另一端设置光出口;尾气通道,与光通道相交连通,用于被检测的车载尾气流通;其中,所述光通道的延伸方向与采样光室主体的轴向平行,且所述光通道与采样光室主体同轴心设置;所述尾气通道与光通道垂直相交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通道为槽形孔结构,所述槽形孔结构包括沿着所述光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设置的两个侧壁;所述侧壁的壁厚小于0.5mm;所述侧壁的边缘呈刀刃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光室主体的尾气通道部分设置于一被检测的车载排气管管内;所述尾气通道的延伸方向与排气管的排气方向同向。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还包括两个光透镜;其中一个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光通道内的光进口处,另外一个光透镜设置于所述光通道内的光出口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光室主体上设置两个吹扫气入口,所述两个吹扫气入口分别靠近所述两个光透镜设置,且所述两个吹扫气入口分别与所述尾气通道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尾气颗粒物检测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建民樊海春张涛张志明于洪朗赵家祥赵超龙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