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593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包括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固定有押出机本体,所述押出机本体的输出端固定有内膜芯,所述内膜芯的外周面滑动连接有外膜芯,所述内膜芯的内部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外周面通过连杆与所述内膜芯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活塞式密封塞,所述外膜芯的内壁与所述活塞式密封塞的外周面相抵接,所述外膜芯远离所述内膜芯一端径向平面的圆心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膜芯远离所述内膜芯一端径向平面开设有多个负压口,多个所述负压口环绕所述出料口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内膜芯和外膜芯的配合,从而将挤压头上的物料重新吸入挤压头,防止挤压头内的物料滴落,造成工作台的污染。造成工作台的污染。造成工作台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


[0001]本技术主要涉及挤压头的
,具体涉及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的电线、电缆的加工工序中,常常需要经过拉制、绞制和包覆的过程,其中包覆工艺需要利用挤压头在线芯外形成护套。
[0003]根据申请号为CN 201420455905.3的专利文献所提供的一种双层结构护套外接押出模具可知,该产品包括机头内模、模芯、模芯套和调节模头,所述的模芯的前端内孔为锥形孔,锥形孔内插有机头内模,机头内模与模芯前端锥形孔之间形成内层胶料挤压通道,模芯外套设有模芯套,模芯套上设有外层胶料注入口,模芯外圆周设有外层胶料分流槽,模芯内部设有一圈外层胶料挤压通道,分流槽与外层胶料挤压通道通过外层胶料挤出口连通,模芯的另一端与调节模头螺纹连接。本技术双层结构护套外接押出模具实现了单次行程即可完成内外双层护套的押出制作,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和原料选取灵活、方便的优点。
[0004]但现有的挤压头任然存在着缺陷,例如现有的挤压头在工作结束后,挤压头上任然残留着物料,残留物料往往会借助重力对工作台面进行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主要提供了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包括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固定有押出机本体,所述押出机本体的输出端固定有内膜芯,所述内膜芯的外周面滑动连接有外膜芯,所述内膜芯的内部设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的外周面通过连杆与所述内膜芯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片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活塞式密封塞,所述外膜芯的内壁与所述活塞式密封塞的外周面相抵接,所述外膜芯远离所述内膜芯一端径向平面的圆心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膜芯远离所述内膜芯一端径向平面开设有多个负压口,多个所述负压口环绕所述出料口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膜芯的底端表面固定有承压块,所述承压块的底端表面与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相抵接,所述承压块的一端通过丝杠螺母与螺杆相连接,所述螺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相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承压块底端表面的两端嵌入有滚珠,每个所述滚珠均与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相抵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承压块的一端贯穿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工作台的顶端表面相连接。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8]请着重参照附图1-4,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包括有工作台5,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固定有押出机本体1,所述押出机本体1的输出端固定有内膜芯2,所述内膜芯2的外周面滑动连接有外膜芯3,所述内膜芯2的内部设有连接片21,所述连接片21的外周面通过连杆22与所述内膜芯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片21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活塞式密封塞23,所述外膜芯3的内壁与所述活塞式密封塞23的外周面相抵接,所述外膜芯3远离所述内膜芯2一端径向平面的圆心开设有出料口31,所述外膜芯3远离所述内膜芯2一端径向平面开设有多个负压口32,多个所述负压口32环绕所述出料口31设置。
[0029]请参照附图1,所述外膜芯3的底端表面固定有承压块4,所述承压块4的底端表面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抵接,所述承压块4的一端通过丝杠螺母与螺杆41相连接,所述螺杆4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螺杆4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42相连接,通过螺杆41和工作台5的配合,使得电机42输出轴带动与其连接的螺杆41进行旋转时,由于螺杆41通过丝杠螺母与外膜芯3上的承压块4相连接,使得承压块4将螺杆41的回转运动转变为自身的直线运动,并带动承压块4上的外膜芯3沿直线在内膜芯2上进行滑动,所述承压块4底端表面的两端嵌入有滚珠43,每个所述滚珠43均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抵接,通过承压块4和滚珠43的配合,使得承压块4进行滑动时,承压块4通过其上的滚珠43与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抵接,从而防止承压块4与工作台5之间产生干摩擦,延长了承压块4和工作台5的使用寿命。
[0030]请着重参照附图1,所述承压块4的一端贯穿有导向杆44,所述导向杆44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连接。使得承压块4通过其上贯穿设置的导向杆44为自身进行导向,从而引导承压块4保持直线运动。
[0031]请参照附图2和4,所述出料口31的内壁固定有密封环33,所述活塞式密封塞23远离所述连接片21的一侧通过螺纹啮合连接有封堵头24,所述封堵头24与所述密封环33相契合。通过密封环33和封堵头24的配合,从而在外膜芯3带动其上的密封环33进行移动时,通过密封环33与封堵头24相契合,从而将封堵头24插入到密封环33,从而减小密封环33上的出料口31与封堵头24上的活塞式密封塞23之间的间隙,防止物料顺着密封环33与活塞式密封塞23之间的间隙流出。
[0032]请着重参照附图2,所述外膜芯3通过滑块与滑槽25滑动连接,所述滑槽2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滑槽25环绕开设于所述内膜芯2的外周面设置,外膜芯3通过其上的滑块在内膜芯2外周面上的滑槽25内进行滑动,从而利用滑槽25引导外膜芯3的滑动方向。
[0033]请再次参照附图2,所述外膜芯3横断面的内圆直径等于所述内膜芯2横断面的外圆直径。由于外膜芯3的横断面的内圆直径等于所述内膜芯2横断面的外圆直径,从而减小外膜芯3与内膜芯2之间的缝隙。
[0034]本技术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35]在使用挤压头时,首先开启电机42,电机42输出轴带动与其连接的螺杆41进行旋
转时,由于螺杆41通过丝杠螺母与外膜芯3上的承压块4相连接,使得承压块4将螺杆41的回转运动转变为自身的直线运动,并带动承压块4上的外膜芯3沿直线在内膜芯2上进行滑动,直至外膜芯3逐渐远离内膜芯2,此时,内膜芯2上的活塞式密封塞23与外膜芯3的内壁上分离,押出机本体1开始工作,使得物料从押出机本体1输出到内膜芯2中,由于外膜芯3的内壁呈阶梯状,物使得料顺着活塞式密封塞23与外膜芯3内壁的空隙进入到内膜芯2的内部,并从内膜芯2上的出料口31押出,挤压头结束工作后,使得电机42输出轴反转,外膜芯3逐渐靠近内膜芯2,通过活塞式密封塞23在外膜芯3内壁上的滑动,使得外膜芯3的内部空气逐渐排出,使得外膜芯3的内部形成负压,再通过外膜芯3上的负压口32使得物料重新吸入外膜芯3的内部。
[0036]上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技术具体实现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包括有工作台(5),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固定有押出机本体(1),所述押出机本体(1)的输出端固定有内膜芯(2),所述内膜芯(2)的外周面滑动连接有外膜芯(3),所述内膜芯(2)的内部设有连接片(21),所述连接片(21)的外周面通过连杆(22)与所述内膜芯(2)的内壁相连接,所述连接片(21)的一侧表面固定有活塞式密封塞(23);所述外膜芯(3)的内壁与所述活塞式密封塞(23)的外周面相抵接,所述外膜芯(3)远离所述内膜芯(2)一端径向平面的圆心开设有出料口(31),所述外膜芯(3)远离所述内膜芯(2)一端径向平面开设有多个负压口(32),多个所述负压口(32)环绕所述出料口(31)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锥押出机的挤压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芯(3)的底端表面固定有承压块(4),所述承压块(4)的底端表面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抵接,所述承压块(4)的一端通过丝杠螺母与螺杆(41)相连接,所述螺杆(41)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工作台(5)的顶端表面相连接,所述螺杆(41)的一端通过联轴器与电机(42)相连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伟进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阳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