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827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化粪池、一体式生物净化器、强化除磷人工湿地、生态塘以及循环用水装置,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罐、雨水湿地、PP蓄水模块箱、净化一体机;生态塘中的水和净化一体机中的水均通过管道与施工现场进水管道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工程施工现场排出并进入化粪池的污水和雨水同时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循环供水,解决了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再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用水的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地下工程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以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恶化为集中表现的“城市综合症”是世界上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碰到的问题,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作为地上空间的补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0003]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渣土车冲洗、现场清洗、降尘洒水、膨润土搅拌、浆液搅拌、电瓶充电冷却等的用水量相当大,并且会产生的大量地下水和污水,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将造成江河、湖海、水库等的环境污染,地下水和雨水的任其随意流走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同时也加大了市政管网尤其是雨期和汛期的排放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将工程施工现场排出并进入化粪池的污水和雨水同时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循环供水,解决了污水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污水的再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用水的成本。
[0005]为达到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包括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所述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雨水处理系统的水输出端连接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
[0007]所述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化粪池、一体式生物净化器、强化除磷人工湿地以及生态塘,所述化粪池的出水端与所述一体式生物净化器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一体式生物净化器包括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以及沉淀池,所述强化除磷人工湿地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中设置有过滤料;所述过滤层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沉淀池连接有能够将所述沉淀池上层的污水输送至所述过滤层上表面的布水管,所述过滤层的下部设置有集水管,所述集水管上设置有集水孔,所述集水管将其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的生态塘,所述循环用水装置包括能够抽取所述生态塘的池水以将池水循环利用的循环水泵;所述生态塘中的水通过水泵被抽入到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管道;
[0008]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罐、雨水湿地、PP蓄水模块箱、净化一体机,所述雨水罐下方通过穿孔收集管与所述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通过导流管与所述PP蓄水模块箱相连,所述PP蓄水模块箱的排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净化一体机相连通;所述净化一体机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管道相连。
[0009]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过滤层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层、中间层和表层,所述表层的过滤料为陶粒,所述中间层的过滤料为煤灰渣和钢渣的混合料,所述底层的过滤料为碎石,所述过滤层上的植物种植于所述表层,所述集水管设置于所述底层。
[0010]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布水管包括位于所述过滤层之上的布水主管和多根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分为两列,同一列的布水支管相互平行且每两根相邻的布水支管之间等距,两列布水支管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布水主管的两侧且每一布水支管的一端均与所述布水主管连通,每一布水支管的外侧壁上均设置有布水孔。
[0011]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的上部敞口,所述缺氧池和所述好氧池内均设置有漂浮于污水表面的生态浮床,所述生态浮床上种植有能够吸收污水中营养物质的植物。
[0012]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生态塘的底面设置有生态覆盖层,生态覆盖层内设置有多孔材料以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述生态覆盖层种植有沉水植物,所述生态塘的水面设置有生态浮岛,所述生态浮岛上种植有植物,所述生态浮岛连接有垂悬于池水中的生物绳。
[0013]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PP蓄水模块箱包括清水池和污水池,所述污水池内设有污水泵,所述污水泵连接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与所述一体式生物净化器相连接;所述清水池内设有清水泵,所述清水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净化一体机相连。
[0014]进一步的方案是,位于所述雨水罐和所述沉淀池之间的所述穿孔收集管上设有控制阀门。
[0015]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雨水罐上设有溢流管。
[0016]进一步的方案是,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输入接口及模块、输出接口及模块,所述循环水泵、所述水泵、清水泵、污水泵的控制信息通过位移传感器的输入接口及模块传入中央处理器,并通过中央处理器对净化一体机,所述位移传感器自动感知清水池、污水池水位高低,根据水位的高低自动控制清水泵、污水泵和净化一体机的工作,所述位移传感器为电极式液位传感器。
[0017]进一步的方案是,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管道上设置有水质检测装置。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9]本专利技术将工程施工现场排出并进入化粪池的污水和雨水同时进行净化处理后再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循环供水,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施工用水的成本;
[0020]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采用全生态处理,无二次污染,无需化学药剂,稳定的生态对水质处理效果长久,维护简单,处理后的水质较好,可经过简单处理消毒后循环利用;
[0021]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体式生物处理器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强,集厌氧、缺氧、好氧处理于一体,加上生态浮床的植物吸收以及植物根系的处理,更进一步加强了污水处理能力,能够处理掉大部分COD、BOD、氮等污染物和部分的磷;
[0022]通过态浮岛上的植物、生物绳、以及设置在生态塘底部的生态覆盖层,能够进一步提升生态塘的净化效果,提升净化效率;
[0023]利用集成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无需雨水净化剂净化,能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节水、节能、环保,并且一体化集成,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体式生物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强化除磷人工湿地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8]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生态塘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布水支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集水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注:10-化粪池;11-一体式生物净化器;110-厌氧池;111-缺氧池、112-好氧池;113-沉淀池;114-生态浮床;12-强化除磷人工湿地;120-过滤层;13-生态塘;130-生态覆盖层;131-生态浮岛;132-生物绳;15-布水管;150-布水主管;151-布水支管;152-布水孔;16-集水管;160-集水孔;20-雨水罐;200-溢流管;21-雨水湿地;22-PP蓄水模块箱;220-清水池;221-污水池;222-污水泵;223-排污管;224-清水泵;23-净化一体机;24-穿孔收集管;240-控制阀门;30-底层;31-中间层;32-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包括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雨水处理系统,所述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和所述雨水处理系统的水输出端连接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现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化粪池(10)、一体式生物净化器(11)、强化除磷人工湿地(12)以及生态塘(13),所述化粪池(10)的出水端与所述一体式生物净化器(11)的进水端连接,所述一体式生物净化器(11)包括沿着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厌氧池(110)、缺氧池(111)、好氧池(112)以及沉淀池(113),所述强化除磷人工湿地(12)包括过滤层(120),所述过滤层(120)中设置有过滤料;所述过滤层(120)上种植有植物,所述沉淀池(113)连接有能够将所述沉淀池(113)上层的污水输送至所述过滤层(120)上表面的布水管(15),所述过滤层(120)的下部设置有集水管(16),所述集水管(16)上设置有集水孔(160),所述集水管(16)将其中的水输送至所述的生态塘(13),所述生态塘(13)中的水通过水泵被抽入到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管道;所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雨水罐(20)、雨水湿地(21)、PP蓄水模块箱(22)、净化一体机(23),所述雨水罐(20)下方通过穿孔收集管(24)与所述沉淀池(113)相连,所述沉淀池(113)通过导流管(25)与所述PP蓄水模块箱(22)相连,所述PP蓄水模块箱(22)的排水端通过水管与所述净化一体机(23)相连通;所述净化一体机(23)的出水端通过管道与工程施工现场的进水端管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12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底层(30)、中间层(31)和表层(32),所述表层(32)的过滤料为陶粒,所述中间层(31)的过滤料为煤灰渣和钢渣的混合料,所述底层(30)的过滤料为碎石,所述过滤层(120)上的植物种植于所述表层(32),所述集水管(16)设置于所述底层(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15)包括位于所述过滤层(120)之上的布水主管(150)和多根布水支管(151),所述布水支管(151)分为两列,同一列的布水支管(151)相互平行且每两根相邻的布水支管(151)之间等距,两列布水支管(151)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布水主管(150)的两侧且每一布水支管(1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银龙水环境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