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贾新发专利>正文

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155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花草种植用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所述内盆结构包括内盆主体,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升水条的卡座,所述卡座的两端设有升水条通孔,位于所述卡座的四周的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上设有渗水结构;所述内盆主体侧壁周围设有用于植物根系空气交换的透气通,且位于所述内盆主体的上端侧壁上对称设有用于排气和搬运的排气扣手,且内盆主体的盆口处设有用于限位的外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具有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水土隔离透气,利于根系发育,自动调节湿度,日常养护简便,省水省时省心。可满足不同养花人群和不会养花人的多种需求,有很现实的实用价值。有很现实的实用价值。有很现实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花草种植用器具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利用花卉植物改善和提升现代建筑环境内的空气质量,已成为当代人们呵护身心健康,提升工作效率的健康物品,全民养花的意识与习惯已经形成;从古到今,特别是科技飞速变革的当今时代,市场上的养花盆器从材质到造型,可谓是千变万化。
[0003]但至今一直没有改变的是花盆结构仍处于原始状态,不少花盆企业虽然在花盆材质、外观和造型上不断更新,但只能增加和丰富人们的视角享受;而不能改变:花盆——浇水容易,浇透难,盆托——接水容易,清理难,绿植——选择容易,养好难,养花人——不会养花和无时间养护等等;诸多的花卉植物盆器管护难题与科技时代步伐的发展极不协调,可养花人们也都习以为常!人们只是为了解决浇水流失,污染地板而带来的清理麻烦,选择使用盆托接水的方式;但又遇到了流入盆托中的水堵住了盆器底部的透气孔,影响了植物根系的透气发育,每次浇水后还难于清理,盛夏时节容易滋生蚊虫;再加上现代人“不会养花和没时间养花”多重矛盾的存在,造成了众多养花者把花卉植物“买来养死,养死再买,反反复复;导致了花卉植物“买的起,但养不起,最后放弃”的结局;因此传统结构的花盆已成为了全民养花的拦路虎。所以急需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更换盆器的内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潜在问题中任一问题。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该内盆结构包括内盆主体,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升水条的卡座,所述卡座的两端设有升水条通孔,位于所述卡座的四周的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上设有渗水结构;
[0006]位于所述内盆主体的上端侧壁上对称设有用于排气和搬运的排气扣手,且内盆主体的盆口处设有用于限位的外沿。
[0007]进一步,所述内盆结构还包括透气通孔,若干所述透气通孔设置在所述内盆主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透气通孔直径不小于0.2mm。
[0008]进一步,所述内盆结构还包括限位挡片,至少2所述限位挡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内盆结构的内部,且底部与所述内盆结构的底部固接,其中一个侧边与所述内盆结构的侧壁的固接,另一个侧边为斜面。
[0009]进一步,所述卡座包括弧形固定槽和长条形底座,所述弧形固定槽固定在所述长条形底座的顶部。
[0010]进一步,所述排气扣手包括扣手主体和排气口,所述扣手主体呈“C”字型,
[0011]2个呈“C”字型的所述扣手主体设置在所述内盆结构的侧壁上,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扣手主体与所述内盆结构之间的连接处,使所述内盆结构的外侧和内部联通。
[0012]进一步,所述渗水结构包括由若干渗水孔组成的第一渗水环和若干渗水孔组成的第二渗水环,所述第一渗水环和第二渗水环均设置在所述卡座的四周。
[0013]进一步,所述透气通的截面为圆形、矩形、菱形或其它几何图形。
[0014]进一步,所述渗水孔的截面为圆形、矩形、菱形或其它几何图形。
[0015]进一步,若干所述渗水孔之间等距设置。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结构具有一体成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水土隔离透气,利于根系发育,自动调节湿度,日常养护简便,省水省时省心。彻底解决了传统盆器在养护中出现的:结构简单养护繁琐,盆土板结保湿期短,施肥烧根移栽伤根,泥水外露清理麻烦,影响透气滋生蚊虫,养护难度大,养花成本高。可满足不同养花人群和不会养花人的多种需求,有很现实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的套盆式矮形盆与内置盆托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的移栽式高脚盆与内置盆托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内盆主体;2、卡座;3、升水条通孔;4、渗水结构;5、排气扣手;6、外沿;7、透气通孔;8、第一渗水环;9、第二渗水环;10、渗水孔;11、限位挡片;12、升水条;13、储水槽;14、外盆;15、通气支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该内盆结构包括内盆主体1,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升水条的卡座2,所述卡座2的两端设有升水条通孔3,位于所述卡座2的四周的所述内盆主体1的底部上设有渗水结构4;
[0026]位于所述内盆主体1的上端侧壁上对称设有用于排气和搬运的排气扣手5,且内盆主体的盆口处设有用于限位的外沿6。
[0027]所述内盆结构1还包括透气通孔7,若干所述透气通孔7设置在所述内盆主体1的侧壁上,且所述透气通孔7直径不小于0.2mm。
[0028]所述内盆结构1还包括限位挡片11,至少2所述限位挡片11对称设置在所述内盆结构的内部,且底部与所述内盆结构的底部固接,其中一个侧边与所述内盆结构的侧壁的固接,另一个侧边为斜面。
[0029]如图2所示,所述卡座2包括弧形固定槽2-1和长条形底座2-2,所述弧形固定槽2-1固定在所述长条形底座2-2的顶部。
[0030]所述排气扣手5包括扣手主体5-1和排气口5-2,所述扣手主体5-1呈“C”字型,2个呈“C”字型的所述扣手主体5-1设置在所述内盆结构1的侧壁上,所述排气口5-2设置在所述扣手主体5-1与所述内盆结构1之间的连接处,使所述内盆结构1的外侧和内部联通。
[0031]所述渗水结构4包括由若干渗水孔10组成的第一渗水环8和若干渗水孔组成的第二渗水环9,所述第一渗水环8和第二渗水环9均设置在所述卡座2的四周。
[0032]所述透气通孔7的截面为圆形、矩形、菱形或其它几何图形。
[0033]所述渗水孔10的截面为圆形、矩形、菱形或其它几何图形。
[0034]若干所述渗水孔10之间等距设置。
[0035]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现将升水条12的两端插入到升水条通孔3内,直到将升水条12卡入卡座2内,再将内盆主体1置于到底部设置有储水槽13(储水槽13还可通过通气支柱15支撑)的外盆14内,此时升水条12的两端伸入到储水槽13内,升水条12将水运送到内盆主体1内,保证内盆主体1内的植物的生长需求,如果发生水过量,对多余的水会通过第一渗水环8和第二渗水环9返回到储水槽13内,通过空气通过外盆14的底部进入到外盆14的内部,通过透气通孔7进入到内盆主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地气式盆器的内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内盆结构包括内盆主体,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安装升水条的卡座,所述卡座的两端设有升水条通孔,位于所述卡座的四周的所述内盆主体的底部上设有渗水结构;位于所述内盆主体的上端侧壁上对称设有用于排气和搬运的排气扣手,且内盆主体的盆口处设有用于限位的外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结构还包括透气通孔,若干所述透气通孔设置在所述内盆主体的侧壁上,且所述透气通孔直径不小于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盆结构还包括限位挡片,至少2所述限位挡片对称设置在所述内盆结构的内部,且底部与所述内盆结构的底部固接,其中一个侧边与所述内盆结构的侧壁的固接,另一个侧边为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包括弧形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新发何灵斌
申请(专利权)人:贾新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