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020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包括U形框,所述U形框的开口朝上,且U形框的内腔底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直板,所述第一直板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且第一电动伸缩杆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直板,所述第二直板的左右两侧侧壁与U形框的内壁活动连接,且第二直板的顶部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L形板,两个所述L形板的朝向相对,且L形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垫,位于右侧的所述L形板的底部与第二直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左侧L形板的底部与第二直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适用范围广和高度可调节等特点。可调节等特点。可调节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


[0001]本技术涉及3D打印机
,具体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材料和控制技术的发展,3D打印开始向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拓展,3D打印机需要通过底座对其进行支撑,但现有的用于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领域内的3D打印机底座,其高度无法根据需要进行实时调节,从而不利于打印,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3D打印机尺寸规格多种多样,从而导致了底座不能对多种规格尺寸的3D打印机进行支撑,使得底座对3D打印机的支撑稳定性差,适用范围窄,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窄和高度不可调节等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所述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具有适用范围广和高度可调节等特点。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包括U形框,所述U形框的开口朝上,且U形框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包括U形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框(1)的开口朝上,且U形框(1)的内腔底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直板(2),所述第一直板(2)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4),且第一电动伸缩杆(4)的顶部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直板(3),所述第二直板(3)的左右两侧侧壁与U形框(1)的内壁活动连接,且第二直板(3)的顶部上靠近左右两侧处分别设置有L形板(5),两个所述L形板(5)的朝向相对,且L形板(5)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护垫,位于右侧的所述L形板(5)的底部与第二直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且位于左侧L形板(5)的底部与第二直板(3)的顶部活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L形板(5)的左侧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动伸缩杆(10),且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左侧侧壁与U形框(1)的左侧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电动伸缩杆(10)的底部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1),且支撑杆(11)的底部与第二直板(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框(1)的底部上靠近四角处固定连接有橡胶吸盘(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的前壁上靠近左侧处分别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内活动连接有与其相匹配的活动块(12),位于上方的所述活动块(12)的前壁和后壁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连杆(9),且位于下方活动块(12)的前壁和后壁上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6),所述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6)呈交叉设置,且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6)与U形框(1)相远离的一侧侧壁靠近右侧处分别与第一直板(2)和第二直板(3)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生物医学植介入体用的3D打印机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雨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梵淅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