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97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包括支撑座,支撑座顶端固定设置安装有减震组件,支撑座左右两侧外壁对称设置安装有重力固定组件,支撑座两侧外壁位于重力固定组件正下方设置安装有转动固定组件,支撑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中心开设有滑动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有减震组件,在吊装过程中如果有横向的力,则会通过第一减震弹簧抵消一部分横向力,通过设置有旋转固定组件,通过将吊装的配件缓缓下降的重力转化成固定的抵紧力,使装配更加稳固,重力越大,锁紧力越大,提升了装配的安全性。提升了装配的安全性。提升了装配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器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装配建筑就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装配建筑是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其优点有建造快、成本低等,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0003]目前,大部分的装配建筑在装配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减震装置,在吊装的过程中,由于惯性,吊装的配件有可能会给予底座横向的力,如果横向的力过大可能会破坏建筑内部应力,严重时可以导致坍塌。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通过设置有减震组件,在吊装过程中如果有横向的力,则会通过第一减震弹簧抵消一部分横向力,通过设置有旋转固定组件,通过将吊装的配件缓缓下降的重力转化成固定的抵紧力,使装配更加稳固,重力越大,锁紧力越大,提升了装配的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座,支撑座顶端固定设置安装有减震组件,支撑座左右两侧外壁对称设置安装有重力固定组件,支撑座两侧外壁位于重力固定组件正下方设置安装有转动固定组件;
[0007]所述支撑座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中心开设有滑动通孔,第一支撑板左右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板,第二支撑板位于第一支撑板正下方与立板固定连接,立板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滑槽限位杆,立板壁面位于立板正下方开设有竖直滑槽,竖直滑槽位于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立板侧壁面位于竖直滑槽一侧固定连接有棘爪架,立板侧壁面位于竖直滑槽正下方开设有螺纹孔,立板侧壁面位于滑槽限位杆与竖直滑槽之间开设有沿中线左右对称的第一减震通孔;
[0008]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顶部开设有安装槽的放置座和安装在放置座安装槽内部的承托板,放置座底端开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减震通孔,放置座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减震通孔相对应的第一减震导柱,第一减震导柱穿过第一减震通孔与立板滑动连接,第一减震导柱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第一减震弹簧的一端与放置座外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立板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承托板底端中心固定连接有动力传递立杆,动力传递立杆穿过滑动通孔与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承托板底端位于动力传递立杆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导柱,第二减震导柱穿过第二减震通孔与放置座滑动连接,第二减震导柱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第二减震弹簧的一端与第二减震导柱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的另一端与放置座安装槽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动力传递立杆底端固定连接有
动力传递横杆,动力传递横杆穿过竖直滑槽与立板滑动连接;
[0009]所述重力固定组件包括旋转固定柱、限位棘爪,旋转固定柱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固定板,旋转固定柱周侧位于旋转固定板下方开设有螺旋滑槽,旋转固定柱底端固定连接有转轴件,旋转固定柱周侧固定套设有与限位棘爪相对应的棘轮;
[0010]所述转动固定组件包括位于立板内侧的抵紧板和位于立板外侧的旋钮,旋钮内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杆,螺纹杆远离旋钮的一端与抵紧板紧密接触。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件包括底部开设有安装孔的固定筒,固定筒底部内周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顶端固定连接有轴承,轴承顶端固定连接有压力板,压力板底端固定连接有穿过轴承和固定环的传力杆,传力杆与轴承和固定环转动连接,传力杆底端与动力传递横杆顶端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棘爪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上下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支撑轴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立板外壁面固定连接,限位棘爪两端开设有贯通的轴孔,支撑杆穿过轴孔与限位棘爪转动连接。
[0013]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的工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4]A、将支撑座安装在装配建筑墙体顶端,转动旋钮,旋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向支撑座内侧运动并推动抵紧板,抵紧板夹紧装配建筑墙体;
[0015]B、吊装待装配的装配建筑墙体,使建筑墙体底端中线对齐放置座中线,缓缓落下装配建筑墙体,如遇横向惯性力,则第一减震弹簧缓冲横向力,带动放置座沿着第一减震柱的方向滑动;
[0016]C、待装配建筑墙体底端与承托板接触,并向下移动,承托板压缩第二减震弹簧并且带动动力传递立杆向下移动,动力传递立杆带动动力传递横杆沿着竖直滑槽向下移动;
[0017]D、动力传递横杆带动重力固定组件向下移动,旋转固定柱向下移动并沿着螺旋滑槽旋转一定角度,旋转固定柱带动旋转固定板向下移动并旋转抵紧待装配建筑墙体,转轴件带动棘轮向下运动并转动,限位棘爪防止棘轮反转,装配建筑墙体固定完毕。
[0018]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及其工作方法,通过设置有减震组件,在吊装过程中如果有横向的力,则会通过第一减震弹簧抵消一部分横向力,通过设置有旋转固定组件,通过将吊装的配件缓缓下降的重力转化成固定的抵紧力,使装配更加稳固,重力越大,锁紧力越大,提升了装配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3]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4]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5]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6]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爆炸图。
[0027]图中:1、支撑座;11、第一支撑板;111、滑动通孔;12、第二支撑板;13、立板;14、滑槽限位杆;15、第一减震通孔;16、竖直滑槽;17、棘爪架;171、支撑杆;172、支撑轴;18、螺纹孔;2、减震组件;21、放置座;211、第二减震通孔;22、第一减震导柱;23、第一减震弹簧;24、承托板;25、第二减震导柱;26、第二减震弹簧;27、动力传递立杆;28、动力传递横杆;3、重力固定组件;31、旋转固定柱;311、旋转固定板;312、螺旋滑槽;32、转轴件;321、固定筒;322、固定环;323、轴承;324、压力板;325、传力杆;33、棘轮;34、限位棘爪;341、轴孔;4、转动固定组件;41、抵紧板;42、螺纹杆;43、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顶端固定设置安装有减震组件(2),支撑座(1)左右两侧外壁对称设置安装有重力固定组件(3),支撑座(1)两侧外壁位于重力固定组件(3)正下方设置安装有转动固定组件(4);所述支撑座(1)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一支撑板(11)、第二支撑板(12),第一支撑板(11)中心开设有滑动通孔(111),第一支撑板(11)左右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竖直设置的立板(13),第二支撑板(12)位于第一支撑板(11)正下方与立板(13)固定连接,立板(13)外侧壁面固定连接有滑槽限位杆(14),立板(13)壁面位于立板(13)正下方开设有竖直滑槽(16),竖直滑槽(16)位于第一支撑板(11)与第二支撑板(12)之间,立板(13)侧壁面位于竖直滑槽(16)一侧固定连接有棘爪架(17),立板(13)侧壁面位于竖直滑槽(16)正下方开设有螺纹孔(18),立板(13)侧壁面位于滑槽限位杆(14)与竖直滑槽(16)之间开设有沿中线左右对称的第一减震通孔(15);所述减震组件(2)包括顶部开设有安装槽的放置座(21)和安装在放置座(21)安装槽内部的承托板(24),放置座(21)底端开设有左右对称的第二减震通孔(211),放置座(21)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减震通孔(15)相对应的第一减震导柱(22),第一减震导柱(22)穿过第一减震通孔(15)与立板(13)滑动连接,第一减震导柱(22)上套设有第一减震弹簧(23),第一减震弹簧(23)的一端与放置座(21)外侧壁面固定连接,第一减震弹簧(23)的另一端与立板(13)的内壁面固定连接,承托板(24)底端中心固定连接有动力传递立杆(27),动力传递立杆(27)穿过滑动通孔(111)与第一支撑板(11)滑动连接,承托板(24)底端位于动力传递立杆(27)左右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导柱(25),第二减震导柱(25)穿过第二减震通孔(211)与放置座(21)滑动连接,第二减震导柱(25)上套设有第二减震弹簧(26),第二减震弹簧(26)的一端与第二减震导柱(25)底端固定连接,第二减震弹簧(26)的另一端与放置座(21)安装槽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动力传递立杆(27)底端固定连接有动力传递横杆(28),动力传递横杆(28)穿过竖直滑槽(16)与立板(13)滑动连接;所述重力固定组件(3)包括旋转固定柱(31)、限位棘爪(34),旋转固定柱(31)顶部周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固定板(311),旋转固定柱(31)周侧位于旋转固定板(311)下方开设有螺旋滑槽(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高钟振宇单豪良罗烨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