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933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医用器械领域的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医护人员手持摇动,费时费力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引流针本体,引流针包括始端和尾端,所述引流针的始端没入患者胸腔,所述引流针的尾端依次连通有主管道和三通管,三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的交汇处连通有往复泵,出液管与三通管道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出液阀,进液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往复泵包括矩形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横向中轴线处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隔板。相对于采用人工引流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往复泵带动冲洗液进行胸腔处冲洗,随后利用往复泵带动胸腔内的积液进行回收。腔内的积液进行回收。腔内的积液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用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确定要进行胸腔引流的情况下,按现有技术要使用胸腔穿刺针,连接好乳胶管后,再用引流大针管连接乳胶管,抽吸胸腔积水,每抽满一针管,要用止血钳夹住乳胶管,排空针管后再对接好乳胶管,放开止血钳后继续抽吸,反复抽吸,反复夹管。为了防止外部气体进入到胸腔内,一般要有两个人合作操作,由于这种抽吸用的乳胶管和针管不能留置,所以需要紧张而有条不紊的进行操作,劳动强度大,患者的痛苦也较大。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公告号为CN20319604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这种装置在使用时,用于摇动手摇泵,从而将液体由引流针,经过引流管、单向阀和手摇泵后,流入储水容器中。操作时,可一只手持手柄,另一只手操作手摇泵,只需要一个人就能完成操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0004]但是这种技术方案需要医护人员手持摇动,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医护人员手工操作的引流装置,实现自动化引流。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针本体,引流针包括始端和尾端,所述引流针的始端没入患者胸腔,所述引流针的尾端依次连通有主管道和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连通有进液管,三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的交汇处连通有往复泵,出液管与三通管道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出液阀,进液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液阀;
[0007]所述往复泵包括矩形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横向中轴线处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隔板,隔板将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的上方连接有控制隔板往复运动的液压泵,上腔室的顶部连通进液管,上腔室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液瓶,输液瓶和上腔室之间连通第一导管,下腔室一端连通出液管,下腔室的另一端连通有积液瓶,所述积液瓶与下腔室之间连通有第二导管。
[0008]采用上述方案后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1、相对于采用人工引流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往复泵带动冲洗液进行胸腔处冲洗,随后利用往复泵带动胸腔内的积液进行回收。
[0009]2、相对于采用往复泵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单向出液阀和单向进液阀控制液体的流向,避免了患者胸腔进行二次污染。
[0010]进一步,所述液压泵包括支臂和泵体,所述支臂的横截面为L形,支臂包括横向臂和带有伸缩杆的竖向臂,所述伸缩杆连接隔板和横向臂,横向臂的一端与竖向臂连接,横向臂的另一端连接泵体。
[0011]有益效果:相对于多个泵体协作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单一泵体的液压,通过升缩杆带动隔板进行往复运动,随后利用空腔中上腔室和下腔室的改变实现进液和出液,一泵两用。
[0012]进一步,所述竖向臂与上腔室的重合处带有O形密封圈。
[0013]有益效果:相对于直接连接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O形密封圈保持上腔室的密封性。
[0014]进一步,所述进液管没入上腔室2-3cm,第一导管没入上腔室1-2cm,第二导管没入下腔室2-3cm,出液管没入下腔室1-2cm。
[0015]进一步,所述积液瓶包括旋盖和瓶身,所述旋盖与瓶身螺纹连接,旋盖表面穿过第二导管和出液管。
[0016]有益效果:相对于密封性收集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中利用旋盖实现瓶身的密封和打开,便于医护人员取出积液化验。
[0017]进一步,所述瓶身整体透明,且瓶身表面标有竖向的刻度。
[0018]有益效果:相对于不透光的瓶身,本技术方案中方便医护人员对瓶身内的积液进行观察。
[0019]进一步,所述旋盖的周向加工有竖向的摩擦槽。
[0020]有益效果:相对于光滑的旋盖,本技术方案中便于医护人员将旋盖拧开。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往复泵的主视状态全剖图;
[0023]图3为图1中积液瓶的主视图;
[0024]图4为图1中管路连接关系图和液体流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引流针1、主管道2、三通管3、进液管4、出液管5、往复泵6、单向出液阀7、单向进液阀8、隔板9、液压泵10、输液瓶11、积液瓶12、上腔室13、下腔室14、旋盖15、摩擦槽16、刻度17、支臂18、竖向臂19、横向臂20、O形密封圈21。
[0027]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包括引流针1本体,引流针1包括始端和尾端,引流针1的始端没入患者胸腔,引流针1的尾端依次连通有主管道2和三通管3,三通管3一端连通有进液管4,三通管3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管5,出液管5和进液管4的交汇处连通有往复泵6,出液管5与三通管3道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出液阀7,进液管4与三通管3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液阀8,单向出液阀7的阈值为a,单向进液阀8的阈值为b,其中a<b。
[0028]请参考图2,往复泵6包括矩形的空腔,空腔的横向中轴线处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隔板9,隔板9将空腔分隔为上腔室13和下腔室14,隔板9的上方连接有控制隔板9往复运动的液压泵10,隔板9运动范围为空腔整体的三分之二,隔板9的上止点为空腔传递至进液管4压力大于b处,且隔板9至空腔顶端的距离临界于3cm处,隔板9的下止点为空腔传递至进液管4压力临界于b处。
[0029]上腔室13的顶部连通进液管4,上腔室13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液瓶11,输液瓶11和上腔室13之间连通第一导管,下腔室14一端连通出液管5,下腔室14的另一端连通有积液瓶12,积液瓶12与下腔室14之间连通有第二导管,进液管4没入上腔室13三厘米,第一导管没入上腔室13两厘米,第二导管没入下腔室14三厘米,出液管5没入下腔室14一厘米。
[0030]请参考图3,积液瓶12包括旋盖15和瓶身,旋盖15与瓶身螺纹连接,旋盖15表面穿过第二导管和出液管5,瓶身整体透明,且瓶身表面标有竖向的刻度17,旋盖15的周向加工有竖向的摩擦槽16。
[0031]液压泵10包括支臂18和泵体,支臂18的横截面为L形,支臂18包括横向臂20和带有伸缩杆的竖向臂19,伸缩杆连接隔板9和横向臂20,横向臂20的一端与竖向臂19连接,横向臂20的另一端连接泵体,竖向臂19与上腔室13的重合处带有O形密封圈21。
[0032]材料清单
[0033][003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先将引流针1的始端插入患者的胸腔中,随后,医护人员将输液瓶11中添加新鲜的冲洗液,同时确保积液瓶12为新积液瓶12(通过刻度17判断)。
[0035]随后医护人员将启动往复泵6开始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在启动往复泵6后,泵身将液压传递至竖向臂19,此时竖向臂1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针本体,引流针包括始端和尾端,所述引流针的始端没入患者胸腔,所述引流针的尾端依次连通有主管道和三通管,所述三通管一端连通有进液管,三通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的交汇处连通有往复泵,出液管与三通管道的连接处设有单向出液阀,进液管与三通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往复泵包括矩形的空腔,所述空腔的横向中轴线处滑动连接有横向的隔板,隔板将空腔分隔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的上方连接有控制隔板往复运动的液压泵,上腔室的顶部连通进液管,上腔室的另一端连通有输液瓶,输液瓶和上腔室之间连通第一导管,下腔室一端连通出液管,下腔室的另一端连通有积液瓶,所述积液瓶与下腔室之间连通有第二导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内科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包括支臂和泵体,所述支臂的横截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贵川张灵王宪洪
申请(专利权)人: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