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913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用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引流瓶内壁底面的中央开设有减压槽,减压槽的内壁底面中央开设有减压孔,减压孔的内壁贴合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圆环,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引流瓶的底面开设有环槽和弹簧槽,引流瓶的贴合有底座,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拉孔,拉孔连通有气室,气室连通有气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引流瓶内壁底面设置的活动杆、底板和弹簧,配合气室内壁贴合的活塞与进气管,达到了可以通过活塞移动使引流瓶内的压强减小的效果,引流瓶内的压强降低起到了可以通过导管使液体流入引流瓶内。使液体流入引流瓶内。使液体流入引流瓶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用护理
,具体为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引流是指依靠吸引力或重力从体腔或伤口引出液体的行为、过程和办法。临床上应用的引流管种类很多,多用于导尿、伤口引流、胸腔、腹腔、脑室、胃肠道、胆道引流等。引流的目的是将人体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液体引导至体外,引流的护理旨在保证弓流的有效性,防止术后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在引流护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保证引流的通畅,妥善固定,详细记录引流的颜色、性质和量的变化,以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0003]现有用于引流的装置有很多,其中大多是利用引流装置的负压结构来导出病人体内积液,然后使积液存储在引流装置的积液存储结构内。此类引流装置基本上都需要负压结构与积液存储结构同时运行才能达到引流的效果,若能使积液存储结构脱离负压装置后还能引流,则会减少引流装置的体积,更便于医护人员在病房内的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具备引流装置脱离负压结构后还能到达引流的效果等优点,解决了现有引流装置脱离负压结构后无法达到引流效果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所述引流瓶内壁底面的中央开设有减压槽,所述减压槽的内壁底面中央开设有减压孔,所述减压孔的内壁贴合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圆环,所述底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引流瓶的底面开设有环槽和弹簧槽,所述引流瓶的底面贴合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拉孔,所述拉孔连通有气室,所述气室连通有气槽,所述气槽远离气室一端的内壁连接有进气管,通过在引流瓶内壁底面设置的活动杆、底板和弹簧,配合气室内壁贴合的活塞与进气管,达到了可以通过活塞移动使引流瓶内的压强减小的效果,引流瓶内的压强降低起到了可以通过导管使液体流入引流瓶内的作用。
[0006]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圆环与环槽相适配,所述弹簧槽的底面与弹簧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槽的底面与弹簧远离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是为了使活动杆脱离减压孔后,还能通过弹簧的弹力使活动杆重新与减压孔的内壁相贴合。
[0007]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中所述进气管与气槽相连通,所述进气管的表面开设有进气孔,进气管与气槽相连通并在其表面开设进气孔,是为了在活塞活动后,可以通过进气管和在进气管表面开设的进气孔,使引流瓶内压强减小。
[0008]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瓶槽,所述瓶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垫,所述瓶槽的内壁底部与引流瓶的底部贴合,所述引流
瓶的表面与软垫的内壁相贴合,瓶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软垫,并使引流瓶表面与软垫的内壁相贴合,是为了增加该装置的密闭性。
[0009]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中所述气室的内壁贴合有活塞,所述活塞的顶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活塞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块,通过在活塞顶面连接的连接杆,再配合拉块,起到了可以方便使活塞活动的效果。
[0010]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中所述引流瓶的表面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液管靠近顶端的表面螺纹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壁螺纹连接有导管,所述出气管的顶端螺纹连接有管盖,进液管的表面设置了单向阀,单向阀的设置可以起到封闭引流瓶的作用,引流瓶的表面连通有进液管和出气管,是为了在该装置引流时可以通过进液管使液体流入引流瓶内,而出气管是为了在该装置引流时使引流瓶内气压达到平衡。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1、本技术通过在引流瓶内壁底面设置的活动杆、底板和弹簧,配合气室内壁贴合的活塞与进气管,达到了可以通过活塞移动使引流瓶内的压强减小的效果,引流瓶内的压强降低起到了可以通过导管使液体流入引流瓶内。
[0013]2、本技术通过在引流瓶的表面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气管,配合在出气管靠近顶端的表面螺纹连接的管盖,达到了打开进气管连接的管盖可以使该装置引流时使引流瓶内气压达到平衡的效果,起到了使液体一直往引流瓶内流动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导流瓶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底座正剖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图2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引流瓶;2、减压槽;3、减压孔;4、活动杆;5、底板;6、圆环;7、弹簧;8、环槽;9、弹簧槽;10、底座;11、拉孔;12、气室;13、气槽;14、进气管;15、进气孔;16、瓶槽;17、软垫;18、活塞;19、连接杆;20、拉块;21、进液管;22、固定环;23、导管;24、管盖;25、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0020]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
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1]请参阅图1-3,本技术的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引流瓶1内壁底面的中央开设有减压槽2,减压槽2的内壁底面中央开设有减压孔3,减压孔3的内壁贴合有活动杆4,活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5,底板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圆环6,底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7,引流瓶1的底面开设有环槽8和弹簧槽9,引流瓶1的底面贴合有底座10,底座10的表面开设有拉孔11,拉孔11连通有气室12,气室12连通有气槽13,气槽13远离气室12一端的内壁连接有进气管14,通过在引流瓶1内壁底面设置的活动杆4、底板5和弹簧7,配合气室12内壁贴合的活塞18与进气管14,达到了可以通过活塞18移动使引流瓶1内的压强减小的效果,引流瓶1内的压强降低起到了可以通过导管23使液体流入引流瓶1内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瓶(1)内壁底面的中央开设有减压槽(2),所述减压槽(2)的内壁底面中央开设有减压孔(3),所述减压孔(3)的内壁贴合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圆环(6),所述底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弹簧(7),所述引流瓶(1)的底面开设有环槽(8)和弹簧槽(9),所述引流瓶(1)的底面贴合有底座(10),所述底座(10)的表面开设有拉孔(11),所述拉孔(11)连通有气室(12),所述气室(12)连通有气槽(13),所述气槽(13)远离气室(12)一端的内壁连接有进气管(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6)与环槽(8)相适配,所述弹簧槽(9)的底面与弹簧(7)远离底板(5)的一端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监护室用术后护理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4)与气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沙婷刘莉陈卫杰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