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781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吸附区、加热区以及冷却区,吸附区、加热区及冷却区之间分隔有隔热层,吸附区、加热区及冷却区内均设有多个吸附单元,加热区及冷却区之间连通;吸附区及加热区的旁侧设有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电动推杆组件,吸附区及冷却区的旁侧设有第二升降组件和第二电动推杆组件,第一升降组件运动方向与第一电动推杆组件运动方向垂直,第二升降组件运动方向与第二电动推杆组件运动方向垂直,加热区设有加热组件,冷却区设有冷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壳体内针对吸附单元形成吸附—脱附—冷却—再吸附的循环,输送过程稳定,助于高效去除废气中的VOC。VOC。VO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废气处理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大气治理呼声的日益高涨及越来越严格的环保检查,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的工作车间以及在被污染的工作车间工作的员工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废气处理装置也逐渐引用到企业车间中,尤其是喷漆房中。物件在喷漆时,一般会在喷漆房内进行,所选的材料多数为水性涂料,在喷涂过程中,由于水性涂料的挥发性,会产生一些带有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内附带一些有害分子,如果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周围的工作人员会造成身体的危害。
[0003]中国专利CN210278700U公开了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分子筛以颗粒的形式进行加热脱附和冷凝,分子筛颗粒以输送带的形式进行输送和循环。上述方案虽能实现分子筛的脱附和冷凝以实现分子筛的回收,但是:以颗粒形式更新分子筛,其更新率低,不利于VOC废气的高效处理;另外,以输送带输送分子筛颗粒时,分子筛易下落至输送带结构内部导致输送带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固体吸附介质在吸附废气后可加热脱附、冷却后进行回收重复利用,输送过程稳定,工作稳定性好,且助于高效去除废气中的VOC。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提供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吸附区、加热区以及冷却区,所述吸附区、加热区及冷却区之间分隔有隔热层,所述吸附区、加热区及冷却区内均设有多个吸附单元,所述加热区及冷却区之间连通;所述吸附区及加热区的旁侧设有第一升降组件和第一电动推杆组件,所述吸附区及冷却区的旁侧设有第二升降组件和第二电动推杆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设于吸附区、加热区与第一电动推杆组件之间且第一升降组件运动方向与第一电动推杆组件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升降组件设于吸附区、冷却区与第二电动推杆组件之间,且第二升降组件运动方向与第二电动推杆组件运动方向垂直,所述加热区设有加热组件,所述冷却区设有冷却组件。
[0007]本技术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经过滤装置去除粉尘及气溶胶的废气流经吸附区的吸附单元去除废气中的VOC;吸附有VOC的吸附单元在第二电动推杆组件的推动作用下移动至第一升降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带动该吸附单元下降至与加热区平齐的位置,第一电动推杆组件推动该吸附单元至加热区经加热组件加热脱附,同时位于加热区末端的一个吸附单元运送至冷却区,在冷却区冷却组件的作用下,吸附单元降温冷却激活,同时冷却区末端的一个吸附单元运动到第二升降组件,第二升降组件带动该吸附单元上升运动到与
吸附区平齐的位置,在第二电动推杆组件的作用下,推动该吸附单元至吸附区,如此便可形成吸附—脱附—冷却—再吸附的循环。本技术在吸附、脱附及冷却过程是针对吸附单元进行的,而不是针对固体吸附介质颗粒,其输送过程稳定、工作稳定性好,且助于高效去除废气中的VOC。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区和冷却区并排设于吸附区下方,所述吸附区、加热区及冷却区的底部、上部及侧部均设有若干与壳体转动连接的滚筒。
[0009]进一步地,多组吸附单元整齐排列于吸附区,所述加热区及冷却区也整齐排布有多组吸附单元。
[0010]进一步地,所述吸附区吸附单元的数量与加热区、冷却区的吸附单元的数量之和相等。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传动组件以及第一托板,所述第一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一电机及第一托板之间,所述吸附单元可放置于第一托板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传动组件以及第二托板,所述第二传动组件连接于第二电机及第二托板之间,所述吸附单元可放置于第二托板上。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均选自齿轮齿条传动组件、链传动组件、电动升降平台传动组件及电梯井传动组件中的一种。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托板、第二托板设有感应开关,所述壳体侧壁设有分别控制第一托板、第二托板运动行程的行程开关。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热风风机和燃烧机,所述燃烧机与加热区连通,所述热风风机的进风口与加热区连通、热风风机的出风口与燃烧机连通。
[0016]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凝器和冷风风机,所述冷风风机设于冷凝器旁侧,所述冷却区设有与冷风风机出风口正对着设置的冷风入口。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本技术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可在壳体内部形成吸附—脱附—冷却—再吸附的循环,在吸附、脱附及冷却过程是针对吸附单元进行的,结构和原理完全不同于目前国际上采用的转轮装置,其输送过程稳定、工作稳定性好,且助于高效去除废气中的VOC。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
[0020]图2为本技术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I;
[0021]图3为吸附单元逆时针循环的示意图;
[0022]图4为吸附单元顺时针循环的示意图;
[0023]图5为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冷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1-壳体;11-吸附区;12-加热区;13-冷却区;14-隔热层;15-余热排风风机;16-新风风机;2-吸附单元;3-第一升降组件;31-第一电机;32-第一安装板;33-第一托板;4-第一电动推杆组件;5-第二升降组件;51-第二电机;52-第二安装板;53-第二托板;6-第二电动推杆组件;7-加热组件;71-热风风机;72-燃烧机;8-冷却组件;81-冷凝器;82-冷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7]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吸附区11、加热区12以及冷却区13,吸附区11、加热区12及冷却区13之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有吸附区(11)、加热区(12)以及冷却区(13),所述吸附区(11)、加热区(12)及冷却区(13)之间分隔有隔热层(14),所述吸附区(11)、加热区(12)及冷却区(13)内均设有多个内部填充有固体吸附介质的吸附单元(2),所述加热区(12)及冷却区(13)间连通;所述吸附区(11)及加热区(12)旁侧设有第一升降组件(3)和第一电动推杆组件(4),所述吸附区(11)及冷却区(13)旁侧设有第二升降组件(5)和第二电动推杆组件(6),所述第一升降组件(3)设于吸附区(11)、加热区(12)与第一电动推杆组件(4)之间且第一升降组件(3)运动方向与第一电动推杆组件(4)运动方向垂直,所述第二升降组件(5)设于吸附区(11)、冷却区(13)与第二电动推杆组件(6)之间,且第二升降组件(5)运动方向与第二电动推杆组件(6)运动方向垂直,所述加热区(12)设有加热组件(7),所述冷却区(13)设有冷却组件(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区(12)和冷却区(13)并排设于吸附区(11)下方,所述吸附区(11)、加热区(12)及冷却区(13)的底部、上部及侧部均设有若干与壳体(1)转动连接的滚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吸附单元(2)整齐排列于吸附区(11),所述加热区(12)及冷却区(13)也整齐排布有多组吸附单元(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体吸附介质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区(11)吸附单元(2)的数量与加热区(12)、冷却区(13)吸附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俭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澄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