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467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包括结构完全相同的A燃烧单元和B燃烧单元、进风助燃管道、排烟管道和控制器,A燃烧单元和B燃烧单元均包括T型燃烧室、母火燃烧器、涡型导流通道、聚热室、总连通管和自控切换阀门,两个T型燃烧室与同一个炉体连接,在T型燃烧室的右侧通道内设有与T型燃烧室连通的所述母火燃烧器,在所述T型燃烧室的右侧通道的上端口连接有与所述T型燃烧室连通的所述涡型导流通道,在所述涡型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聚热室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聚热室内安装有聚热体,在所述聚热室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总连通管,总连通管的下端通过自控切换阀门连接进风助燃管道和排烟管道,本结构具有节能效果。本结构具有节能效果。本结构具有节能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不锈钢退火炉,辊底炉以及各类工业炉窑对气体燃烧的
,特别是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不锈钢退火炉,辊底炉以及各类工业炉窑的燃烧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0003]1、对气体燃烧不充分,热量回收效率底,氮氧化物排放高,不能二次催化燃烧,同时不具备高温空气与燃料的充分混合,一般均采用自然风燃烧,导致燃烧效率低,不节能。
[0004]2、燃气与助燃空气中的火混合不充分容易冒黑烟;
[0005]3、不具备燃气输送到高温混合室的通道,导致燃烧效果差,耗能严重。
[0006]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更加节能、燃烧更加充分、不会冒黑烟、燃烧效率高的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设计的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包括能够与同一个炉体连接,且结构完全相同的A燃烧单元和B燃烧单元以及一根进风助燃管道、一根排烟管道和控制器,所述的A燃烧单元和B燃烧单元均包括T型燃烧室、母火燃烧器、涡型导流通道、聚热室、总连通管和能够进行切换后实现助燃或排烟的自控切换阀门,两个T型燃烧室与同一个炉体连接,所述T型燃烧室的T型通道顺时针旋转度放置,在T型燃烧室的右侧通道内设有与T型燃烧室连通的所述母火燃烧器,在所述T型燃烧室的右侧通道的上端口连接有与所述T型燃烧室连通的所述涡型导流通道,在所述涡型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聚热室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聚热室内安装有聚热体,在所述聚热室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总连通管,所述总连通管的下端通过自控切换阀门连接进风助燃管道和排烟管道实现A燃烧单元燃烧工作时由进风助燃管道引入风给A燃烧单元进行同步助燃,B燃烧单元只排烟,B燃烧单元燃烧工作时由进风助燃管道引入风给B燃烧单元进行同步助燃,此时A燃烧单元只排烟的切换步骤,所述控制器与母火燃烧器、自控切换阀门电连接。
[0009]进一步,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操作,所述自控切换阀门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助燃或排烟的进排气控制箱,所述的进排气控制箱为三通管结构,所述进排气控制箱的上方作为主输入端与所述总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排气控制箱的下方设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进风助燃管道以及排烟管道连接,所述进风助燃管道以及排烟管道的下端均为开口,在总连通管与进排气控制箱之间设有作为助燃或排烟的助燃与排烟总阀,在排烟管道与进排气控制箱之间设有打开或关闭排烟管道的排烟阀,在进风助燃管道与进排气控制箱之间设有打开或关闭进风助燃管道的助燃风阀,在进排气控制箱内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的助燃风阀、排烟阀和助燃与排烟总阀均包括一个与对应管道内壁贴合将对应管道封闭的
密封摇臂,所述密封摇臂连接一根伸出对应管道侧壁的控制管,所述控制管伸出管壁的一端连接有驱动对应阀门在对应管道内旋转来打开或关闭对应管道的高压驱动气缸,所述的控制器还与第一温度检测器、高压驱动气缸电连接,在T型燃烧室的左侧均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聚热式空气预热器。
[0010]进一步,作为优选,为了避免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管道内部元器件损害,在每一个聚热体上均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第二温度检测器。
[0011]进一步,为了实现手动调节作用,所述进风助燃管道上设有与进排气控制箱一个输出端连接的进风助燃分管,在排烟管道上设有与进排气控制箱另一个输出端连接的排烟分管,所述的排烟阀置于排烟分管上,所述的助燃风阀置于进风助燃分管上,在排烟分管上还设有用于微调的排烟手动微调阀,在进风助燃分管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微调的助燃手动微调阀。
[0012]进一步,为了提高整体密封性,所述T型燃烧室、涡型导流通道以及聚热室由耐火浇的注料一体浇筑成型。
[0013]进一步,为了实现对内部燃烧过程的实时监测,所述的母火燃烧器包括位于T型燃烧室内的高压点火器以及火焰监测器,所的高压点火器以及火焰监测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0014]进一步,提高气体的流动性,所述的进排气控制箱为梯形结构,所述进风助燃管道和排烟管道与进排气控制箱的下底面连接,总连通管与进排气控制箱的上底面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1、在设计时利用三通结构进行切换,以此能够将进风助燃管道与聚热室之间的距离设置足够短,保证常温助然风经过高温聚热室的时间极短,有效地避免了在加热助燃风时氧气损耗的问题;
[0017]2、采用将高温空气通过导流体和炉体内部的天然气先充分混合再燃烧的作用,然后在燃烧室的高温状态下进行燃烧,提高燃烧效率、同时燃烧地更加充分更彻底,因此也避免产生了黑烟;
[0018]3、在聚热室反向工作时,残留在炉内极少量没有燃烧的天然气,能在聚热室内二次催化燃烧,既节省了燃料,又减少氮氧化物排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施例1中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施例1中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中自控切换阀门在无安装高压驱动气缸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施例1中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中自控切换阀门在安装高压驱动气缸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一种蓄热式烧嘴专用换向阀组在无安装进排气控制箱、温度检测器以及总管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密封摇臂与控制管的连接示意图。
[0024]图中:A燃烧单元1、密封摇臂1-1、控制管1-2、B燃烧单元2、进风助燃管道3、排烟管道4、T型燃烧室5、母火燃烧器6、涡型导流通道7、聚热室8、自控切换阀门9、聚热体10、总连
通管11、进排气控制箱12、控制器13、助燃与排烟总阀14、排烟阀15、助燃风阀16、高压驱动气缸17、第一温度检测器18、聚热式空气预热器19、第二温度检测器20、进风助燃分管21、排烟分管22、排烟手动微调阀23、助燃手动微调阀24、高压点火器25、火焰监测器26。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1:
[0027]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包括能够与同一个炉体连接,且结构完全相同的A燃烧单元1和B燃烧单元2以及一根进风助燃管道3、一根排烟管道4和控制器13,所述的A燃烧单元1和B燃烧单元2均包括T型燃烧室5、母火燃烧器6、涡型导流通道7、聚热室8、总连通管11和能够进行切换后实现助燃或排烟的自控切换阀门9,两个T型燃烧室5与同一个炉体连接,所述T型燃烧室5的T型通道顺时针旋转90度放置,在T型燃烧室5的右侧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与同一个炉体连接,且结构完全相同的A燃烧单元(1)和B燃烧单元(2)以及一根进风助燃管道(3)、一根排烟管道(4)和控制器(13),所述的A燃烧单元(1)和B燃烧单元(2)均包括T型燃烧室(5)、母火燃烧器(6)、涡型导流通道(7)、聚热室(8)、总连通管(11)和能够进行切换后实现助燃或排烟的自控切换阀门(9),两个T型燃烧室(5)与同一个炉体连接,所述T型燃烧室(5)的T型通道顺时针旋转90度放置,在T型燃烧室(5)的右侧通道内设有与T型燃烧室(5)连通的所述母火燃烧器(6),在所述T型燃烧室(5)的右侧通道的上端口连接有与所述T型燃烧室(5)连通的所述涡型导流通道(7),在所述涡型导流通道(7)的另一端与所述聚热室(8)的下端连接,在所述聚热室(8)内安装有聚热体(10),在所述聚热室(8)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总连通管(11),所述总连通管(11)的下端通过自控切换阀门(9)连接进风助燃管道(3)和排烟管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替排烟的组合式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切换阀门(9)包括一个用于控制助燃或排烟的进排气控制箱(12),所述的进排气控制箱(12)为三通管结构,所述进排气控制箱(12)的上方作为主输入端与所述总连通管(11)连通,所述进排气控制箱(12)的下方设有两个输出端分别与进风助燃管道(3)以及排烟管道(4)连接,所述进风助燃管道(3)以及排烟管道(4)的下端均为开口,在总连通管(11)与进排气控制箱(12)之间设有作为助燃或排烟的助燃与排烟总阀(14),在排烟管道(4)与进排气控制箱(12)之间设有打开或关闭排烟管道(4)的排烟阀(15),在进风助燃管道(3)与进排气控制箱(12)之间设有打开或关闭进风助燃管道(3)的助燃风阀(16),在进排气控制箱(12)内设有用于检测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器(18),所述的助燃风阀(16)、排烟阀(15)和助燃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华康孙坤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