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93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门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包括配电室栅栏门,其中一扇门的内侧设置有锁盒,另外一扇门内侧设置有风动气缸箱,所述风动气缸箱的一侧连接有锁舌,所述风动气缸箱一侧分别连通有进风管和回风管,并通过进风、回风管与气缸控制箱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与压风管连通,还通过线路连接总控制箱,所述配电室栅栏门外侧设置有指纹识别器和外开门按钮,所述配电室栅栏门内设置有内开门按钮,所述总控制箱通过电源电缆与配电室分站连接,配电室分站通过光缆与井上操作台连接。该装置解决了现有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传统门锁易坏安全系数不高和管理不方便的问题,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井下值班室。井下值班室。井下值班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门禁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主变电所是矿井井下供电核心,一般的井下配电室要害场所管理制度要求,配电室必须设专人值班或加锁,必须悬挂“要害部位闲人免进”警示牌,必须在明显处悬挂“高压危险”警示牌;室内的消防器材及设施必须齐全、合格,不得任意挪用或丢失;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非工作人员进入配电室必须持有要害证或由机电主管工作人员带领方可入内;应备有出入要害场所登记本,凡公司领导及有关业务人员或外来参观人员都应在登记本上认真登记等。而井下配电室实行无人值守后,要求无人值守配电室必须锁门,一般配电室用铁链穿过两扇栅栏门的门把手,再用普通的铁锁将铁链两端锁住,而普通的铁锁非常容易被破坏,因此有非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出配电室。
[0003]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该装置可以解决现有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传统门锁易坏安全系数不高和管理不方便的问题。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包括配电室栅栏门,所述配电室栅栏门有两扇,所述配电室栅栏门其中一扇门的内侧设置有锁盒,所述配电室栅栏门同一水平线的另外一扇门内侧设置有风动气缸箱,所述风动气缸箱位于锁盒的一侧连接有锁舌,所述锁舌与锁盒相匹配,所述风动气缸箱一侧分别连通有进风管和回风管,所述进风管和回风管的另外一端分别与气缸控制箱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还与压风管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通过线路连接总控制箱,所述配电室栅栏门外侧设置有指纹识别器和外开门按钮,所述指纹识别器与外开门按钮连接并与总控制箱通过线路连接,所述配电室栅栏门内设置有内开门按钮,所述内开门按钮通过线路与总控制箱连接,所述总控制箱通过电源电缆与配电室分站连接,所述配电室分站通过光缆与井上操作台连接。
[0007]所述气缸控制箱内安装有电磁阀。
[0008]所述锁舌与风动气缸箱内的活塞杆连接。
[0009]所述配电室分站内设置有转化器,所述转换器分别于电源电缆和光缆连接。
[0010]所述风动气缸箱上连接有报警装置。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本技术将传统门锁换为可远程、近程控制的自动锁,减少了传统锁带来的容易坏、钥匙容易丢及操作繁琐的问题,也有效遏制非工作人员可以随意进出配电室。
[0013]2、本技术用压风管作为风动控制箱的动力源,巧妙的将井下的风进行利用,实现了能源的高效利用。
[0014]3、本技术在风动控制箱上添加了报警装置,可以在井下无人值守时,及时对井下特殊情况进行监控预警。
[0015]综上所述,本技术使用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可适用范围广,有效的解决了井下人员值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配电室栅栏门外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运行流程图。
[0019]其中:1为配电室栅栏门、2为锁盒、3为风动气缸箱、4为锁舌、5为进风管、6为回风管、7为压风管、8为总控制箱、9为指纹识别器、10为外开门按钮、11为内开门按钮、12为电源电缆、13为配电室分站、14为光缆、15为井上操作台、16为报警装置、17为气缸控制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包括配电室栅栏门1,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有两扇,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其中一扇门的内侧设置有锁盒2,锁盒2焊接在门上边缘位置,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同一水平线的另外一扇门内侧设置有风动气缸箱3,焊接在另外一扇门的边缘侧,所述风动气缸箱3位于锁盒2的一侧连接有锁舌4,所述锁舌4与锁盒2相匹配,在风动气缸箱3活塞运动时锁舌4运动与锁盒2配合将门锁住,所述风动气缸箱3一侧分别连通有进风管5和回风管6,所述进风管5和回风管6的另外一端分别与气缸控制箱17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17还与压风管7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17通过线路连接总控制箱8,总控制箱8对气缸控制箱17进行控制,气缸控制箱17对压风管7和进风管5、回风管6分别控制,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外侧设置有指纹识别器9和外开门按钮10,所述指纹识别器9与外开门按钮10连接并与总控制箱8通过线路连接,在井下操作时,指纹识别器9和外开门按钮10对总控制箱8单独作用,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内设置有内开门按钮11,所述内开门按钮11通过线路与总控制箱8连接,内开门按钮11也对总控制箱8单独作用,所述总控制箱8通过电源电缆12与配电室分站13连接,所述配电室分站13通过光缆14与井上操作台15连接。
[0022]所述气缸控制箱17内安装有电磁阀,总控制箱8对电磁阀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压风管7、进风管5和回风管6。
[0023]所述锁舌4与风动气缸箱3内的活塞杆连接,当风动气缸箱3内的活塞杆运动时带动锁舌4运动实现门的开关。
[0024]所述配电室分站13内设置有转化器,所述转换器分别于电源电缆12和光缆14连接,转化器实现信息的转化。
[0025]所述风动气缸箱3上连接有报警装置16,在风动气缸箱3发生故障或被恶意破坏时,报警装置16发出声音报警并将信息传递给井上操作台15。
[0026]本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提前将配电室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的指纹录入指纹识别器9中,当井下有人需要进出配电室时,进出人员可以通过申请或者电话与井上值班室人员进行联系,得到允许后,井上人员对井上操作台15进行控制,信息通过光缆14到达配电室分站13信息转化后通过电源电缆12对总控制箱8进行控制,进而对气缸控制箱17控制,通过进风管5和回风管6控制风动气缸箱3推拉锁舌4进出锁盒2实现门锁开关,外开门按钮10与内开门按钮11单独与总控制箱8连接,当在井下配电室操作时,与井上操作互不影响,先进行指纹识别,并按下外开门按钮10,可以单独对配电室栅栏门1进行控制,当有人在配电室内时,只需按下内开门按钮11即可对配电室门锁进行开关;在总控制箱8内还设置有延时关闭系统,门锁打开一分钟后设置自动关闭。
[0027]上面仅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井下无人值守配电室的门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室栅栏门(1),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有两扇,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其中一扇门的内侧设置有锁盒(2),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同一水平线的另外一扇门内侧设置有风动气缸箱(3),所述风动气缸箱(3)位于锁盒(2)的一侧连接有锁舌(4),所述锁舌(4)与锁盒(2)相匹配,所述风动气缸箱(3)一侧分别连通有进风管(5)和回风管(6),所述进风管(5)和回风管(6)的另外一端分别与气缸控制箱(17)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17)还与压风管(7)连通,所述气缸控制箱(17)通过线路连接总控制箱(8),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外侧设置有指纹识别器(9)和外开门按钮(10),所述指纹识别器(9)与外开门按钮(10)连接并与总控制箱(8)通过线路连接,所述配电室栅栏门(1)内设置有内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鹏高红军刘晓鹏张同国赵铁虎张卫兵聂建国芦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