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6834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2
输入装置(1)的设置于延出部的引出配线即使在弯曲的情况下也难以受到损伤,输入装置具备:支承基材(15);传感部(10),其设置于支承基材(15)之上,且具有多个电极部(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延出部(20),其从支承基材(15)向外侧延伸出;引出配线(41),其沿着延出部(20)的第一主面(S1)设置,且与多个电极部导通;以及柔性配线基板(8),其在主面具有与引出配线(41)导通的连接端子部(8a),且与延出部(20)的第一主面(S1)对置配置,延出部(20)在延出端部(20E)与同支承基材(15)相连的连接基部(20B)之间具有与弯曲对应的弯曲对应部(BR0),引出配线(41)在比弯曲对应部(BR0)靠延出部(20)的延出端部(20E)侧的位置与连接端子部(8a)导通,且在位于弯曲对应部(BR0)的所有引出配线(41)之上设置有覆盖件(70)。出配线(41)之上设置有覆盖件(70)。出配线(41)之上设置有覆盖件(7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输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输入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对手指等接近的位置进行检测的触摸传感器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多用作输入装置的触摸面板具备对手指等接近(以下,接近包括接触。)检测区域的位置进行检测的触摸传感器。例如,在互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中设置有驱动侧的电极和输出侧的电极,对驱动侧的电极给予驱动脉冲,并利用输出侧的电极检测由于手指等的接近而引起的电容变化。
[0003]在这样的触摸面板中,为了得到与检测用的电极的导通,在面板周缘部分设置有从支承基材向外侧延伸出的延出部。在延出部形成有与检测区域的电极导通的引出配线、成为接地电位的接地用配线。另外,在延出部的前端设置有用于与外部的连接器连接的柔性配线基板。对于设置触摸面板的一些产品,有必要将延出部从触摸面板弯曲并引绕从而与连接器连接。在这样的将延出部弯曲的情况下,在与延出部一起弯曲的引出配线中可能会产生裂纹、断线等不良情况。
[0004]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具备:基材,其具有透光性及挠性;多个第一电极部,其具有透光性,且在所述基材之上的检测区域内沿第一方向排列;多个第二电极部,其具有透光性,且在所述基材之上的所述检测区域内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排列;以及多个引出配线,其与所述多个第一电极部以及所述多个第二电极部分别导通,且从所述基材之上的所述检测区域延伸至所述检测区域的外侧的周边区域,在所述基材的所述周边区域设置有屈曲部,所述引出配线具有在所述屈曲部之上设置的挠性导电构件,且所述输入装置具备覆盖件,所述覆盖件设置成将在所述屈曲部之上设置的所述挠性导电构件的至少一部分覆盖。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95451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9]从使引出配线的电阻值减少的观点出发,有时寻求使位于屈曲部的引出配线不仅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挠性导电构件构成,还由具有与构成位于支承基材上的引绕图案的材料同等的导电性的材料构成。为这样的情况做准备,从而存在针对在使用时进一步减少对在成为屈曲部的位置配置的引出配线的损伤的要求。
[0010]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即使在位于屈曲部的引出配线由与位于基材上的引绕图案相同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对设置于延出部的引出配线的损伤。
[0011]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2]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技术的一方案是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具备:支承基材;传感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基材之上,且具有多个电极部;延出部,其从所述支承基材向外侧延伸出;引出配线,其沿着所述延出部的第一主面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电极部导通;以及柔性配线基板,其在主面具有与所述引出配线导通的连接端子部,且与所述延出部的所述第一主面对置配置,所述延出部在延出端部与同所述支承基材相连的连接基部之间具有与弯曲对应的弯曲对应部,所述引出配线在比所述弯曲对应部靠所述延出部的所述延出端部侧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端子部导通,在位于所述弯曲对应部的所有所述引出配线之上设置有覆盖件。
[0013]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弯曲对应部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弯曲的情况下,由于在位于弯曲对应部的所有引出配线(弯曲部引出配线)之上设置有覆盖件,因此即使在弯曲部引出配线不由挠性导电构件构成而例如由金属系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抑制了由于伴随着弯曲的拉伸应力而在弯曲部引出配线中产生龟裂。
[0014]优选地,所述引出配线与所述连接端子部通过导电性接合构件而以能够导通的方式接合,用于形成所述导电性接合构件的接合构件在所述弯曲对应部之上延伸设置,且基于该接合构件的构件构成所述覆盖件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覆盖件的材料只要能够覆盖所有弯曲部引出配线,就不进行限定。如果用于形成导电性接合构件的构件在弯曲对应部之上延伸设置并构成覆盖件的至少一部分,则即使在延出部的弯曲对应部从柔性配线基板的连接端子部中的连接基部侧的端部开始的情况下,覆盖件也能够适当地覆盖弯曲引出配线,因此能够抑制弯曲引出配线的龟裂。导电性接合构件能够通过将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在加压状态下固化而得到。通过例如降低加压的程度而使该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固化,可以得到能够作为覆盖件发挥功能的非导电性固化物。
[0015]也可以是,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向比所述连接端子部靠所述传感部侧的位置延伸出的延伸基板部,所述延伸基板部构成所述覆盖件的一部分。在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延伸基板部的情况下,该延伸基板部位于弯曲引出配线的上方。其结果是,弯曲引出配线被夹在该延伸基板部与支承基材之间,弯曲引出配线在弯曲时位于厚度方向的中性面的附近。因此,难以在弯曲时在弯曲引出配线中产生较强的拉伸应力。因此,即使在延出部的弯曲的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弯曲引出配线中产生龟裂。
[0016]也可以是,所述输入装置还具备在所述支承基材之上设置的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在所述弯曲对应部之上延伸设置并构成所述覆盖件的一部分。作为上述功能层的一例,可以列举保护层。有时设置有用于物理地、化学地对位于传感部的支承基材之上的电极部、与电极部导通的引绕图案进行保护的保护层。如果该保护层延伸设置至延出部的弯曲对应部,则弯曲引出配线被夹在该保护层与支承基材之间,且弯曲引出配线在弯曲时位于厚度方向的中性面的附近,从而难以在弯曲引出配线中产生较强的拉伸应力。因此,即使在延出部的弯曲的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弯曲引出配线中产生龟裂。上述的保护层既可以具有单层结构,也可以具有层叠结构。
[0017]也可以是,所述功能层包括所述光学层。作为光学层的具体例,可以列举偏振板。
[0018]在上述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位于所述弯曲对应部的所述引出配线具有蛇行部,所述蛇行部在从所述第一主面的法线方向观察时蛇行。即使在延出部以将延出方向作
为周向的方式弯曲,从而在弯曲引出配线所处的一侧的面产生了拉伸应力的情况下,通过具备这样的蛇行部,施加于弯曲引出配线的拉伸应力也会与蛇行部相对于延出部的延出方向的倾斜相应地衰减。因此,即使在延出部的弯曲的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弯曲引出配线中产生龟裂。
[0019]上述的输入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支承基材以及所述延出部由含有环烯烃系聚合物的透光性材料构成。从光各向同性较高且耐热性也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环烯烃聚合物(COP)、环烯烃共聚物(COC)等以作为单体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含有环烯烃的聚合体(在本说明书中,也将相关聚合体称为“环烯烃系聚合物”。)作为支承基材以及延出部的构成材料。然而,含有环烯烃系聚合物的膜与例如聚酯系的膜相比而挠性较低。因此,在未设置将弯曲引出配线覆盖的覆盖件的情况下,在对含有构成延出部的环烯烃系聚合物的膜施加弯曲力时,厚度方向上的中性面位于构成延出部的膜内。因此,存在无法通过位于弯曲部的膜构成材料的伸长、压缩而将内部应力完全吸收,从而在构成延出部的膜内产生裂纹的风险。如果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装置具备:支承基材;传感部,其设置于所述支承基材之上,且具有多个电极部;延出部,其从所述支承基材向外侧延伸出;引出配线,其沿着所述延出部的第一主面设置,且与所述多个电极部导通;以及柔性配线基板,其在主面具有与所述引出配线导通的连接端子部,且与所述延出部的所述第一主面对置配置,所述延出部在延出端部与同所述支承基材相连的连接基部之间具有与弯曲对应的弯曲对应部,所述引出配线在比所述弯曲对应部靠所述延出部的所述延出端部侧的位置与所述连接端子部导通,在位于所述弯曲对应部的所有所述引出配线之上设置有覆盖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出配线与所述连接端子部通过导电性接合构件而以能够导通的方式接合,用于形成所述导电性接合构件的接合构件在所述弯曲对应部之上延伸设置,且基于该接合构件的构件构成所述覆盖件的至少一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性接合构件由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的固化物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输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配线基板具有向比所述连接端子部靠所述传感部侧的位置延伸出的延伸基板部,所述延伸基板部构成所述覆盖件的一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西道治小林洁小池祐介
申请(专利权)人:阿尔卑斯阿尔派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