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31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4
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采摘;S2、萎凋;S3、并筛;S4、初烘;S5、堆放;S6、拣剔;S7、复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萎凋、并筛、初烘、堆放、复烘和拣剔的制作工艺,使白茶更具香气清芬甜醇、滋味鲜醇、色泽黛绿。色泽黛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茶树自“神农尝百草”开始,以一种自然作物的状态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从药用至食用,再到饮用,形成了不同消费习俗和应用方式。从二晋南北朝开始,茶消费进入禅学、文学、哲学和艺术等领域,形成了“茶”的专门学科和庞大的茶文化轮廓,唐代陆羽《茶经》的问世,成为世界上第一本关于“茶学”的专著。
[0003]诸暨产茶历史悠久,从北魏(532年)道家赵广信在东白山播下第一粒茶籽后,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历经弥新、久经不衰。陆羽在《茶经》第六章“茶之出”中写道:“浙东、以越州上”,唐武德四年(621年)后,改会稽郡为越州,直领会稽、诸暨、山阴、余姚四县,诸暨是唐代八大茶区之一。出版于1201年的《浙江通志》载:诸暨所产茶叶,质厚味重,而对乳最良,每年采办入京,岁销最盛。说明诸暨茶叶早已闻名遐迩。1924年出版的《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中载:曰白毫尖,叶面生茸毛呈白色者是
……
,叶取粗,向日下晒干之,则研之细团成糕者。阐明诸暨白茶加工已有悠久的历史。
[0004]诸暨茶类变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按照社会经济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几经调整改革,构成了一个多茶类结构的生产加工体系。但受到市场需求和消费习惯的桎梏,对白茶加工工艺的挖掘和传承还是一块短板。随着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文化的广泛传播,人们对以茶养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新时期,茶已从一般的“解渴饮料”向“健康饮品”提升,白茶神奇的养生功效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和新的消费需求;而一种能制作出香气清芬甜醇、滋味鲜醇、色泽黛绿的白茶的制作工艺是我们所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提供一种能制作出香气清芬甜醇、滋味鲜醇、色泽黛绿的白茶的制作工艺技术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的技术解决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采摘:鲜叶采摘以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进行采摘,得到鲜叶;S2、萎凋:将S1所得的鲜叶放至水筛上后均匀撒开摊放,根据季节的不同鲜叶分为两种,一种为春茶鲜叶,另一种为夏秋茶鲜叶;春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在春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控制在68-80%,将摊放好的春茶鲜叶放置于室内萎凋36-40小时;而在春茶鲜叶采用复式萎凋时,气温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63-65%,将摊放好的春茶鲜叶在早晨或傍晚阳光较弱时进行轻晒,每次约晒25-30分钟,晒至叶片微热时移入室内,待热气散发后再移出室外,为此反复进行2-4次;夏秋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控制在30-32℃,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将摊放好的夏秋茶鲜叶放置于室内萎凋36-40小时;
S3、并筛:将S2所得的萎凋好的制品在达到标准时进行并筛;S4、初烘:初烘采用旋转式烘干机,设定温度为85-90℃,将步骤S3所得的并筛后的制品在旋转式烘干机内进行摊叶,摊叶厚度为2-4厘米,烘干时间为20-25分钟左右;S5、堆放:将S4初烘后的制品进行堆放,堆放时间为8至10个小时;S6、拣剔:将S5堆放后的制品进行拣剔,除去鱼叶、黄片、红张、粗老叶、木质化茶梗和杂物;S7、复烘:将S6拣剔后的制品进行复烘,复烘温度在75-80℃之间,烘干时间在35-45分钟之间,得到成品茶。
[0007]优选的,步骤S2在鲜叶摊放的过程中,每筛春茶鲜叶的摊叶量为1-1.5公斤,每筛夏秋茶鲜叶摊叶量为1.5-2公斤。
[0008]优选的,步骤S7得到的成品茶含水率不超过5%。
[0009]本专利技术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萎凋、并筛、初烘、堆放、复烘和拣剔的制作工艺,使白茶更具香气清芬甜醇、滋味鲜醇、色泽黛绿。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
[0011]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采摘:鲜叶采摘以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进行采摘,得到鲜叶;S2、萎凋:将S1所得的鲜叶放至水筛上后均匀撒开摊放,根据季节的不同鲜叶分为两种,一种为春茶鲜叶,另一种为夏秋茶鲜叶;春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在春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控制在68-80%,将摊放好的春茶鲜叶放置于室内萎凋36-40小时;而在春茶鲜叶采用复式萎凋时,气温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63-65%,将摊放好的春茶鲜叶在早晨或傍晚阳光较弱时进行轻晒,每次约晒25-30分钟,晒至叶片微热时移入室内,待热气散发后再移出室外,为此反复进行2-4次;夏秋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控制在30-32℃,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将摊放好的夏秋茶鲜叶放置于室内萎凋36-40小时;S3、并筛:将S2所得的萎凋好的制品在达到标准时进行并筛;S4、初烘:初烘采用旋转式烘干机,设定温度为85-90℃,将步骤S3所得的并筛后的制品在旋转式烘干机内进行摊叶,摊叶厚度为2-4厘米,烘干时间为20-25分钟左右;S5、堆放:将S4初烘后的制品进行堆放,堆放时间为8至10个小时;S6、拣剔:将S5堆放后的制品进行拣剔,除去鱼叶、黄片、红张、粗老叶、木质化茶梗和杂物;S7、复烘:将S6拣剔后的制品进行复烘,复烘温度在75-80℃之间,烘干时间在35-45分钟之间,得到成品茶。
[0012]作为优选,步骤S2在鲜叶摊放的过程中,每筛春茶鲜叶的摊叶量为1-1.5公斤,每筛夏秋茶鲜叶摊叶量为1.5-2公斤。
[0013]作为优选,步骤S7得到的成品茶含水率不超过5%。
[0014]具体说明:(1)鲜叶采摘方法:
鲜叶采摘方法以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叶张细嫩,毫心细秀,不采对夹叶,不带叶蹄和杂物,鲜叶运输时要防止发热变质。
[0015](2)萎凋:该制法的特点是:不炒不揉,萎凋是形成白茶特有品质的关键工序。
[0016]鲜叶进厂后,必须及时萎凋,摊叶要轻快均匀,适时掌握天气变化,防止“天热变红、天冷变黑。”加工的工具是:——水筛:竹制,呈圆形,直径90-100厘米,边高5厘米,筛眼每10平方厘米有孔6-7个。
[0017]——晾青架:铝合金构造,呈三角形状,高200-210厘米,宽110厘米,每架可放15层,每层相隔4-6厘米。
[0018]——摊晾场所,坐南朝北,空气流通,干燥清洁,室内防止日光照射,同时防雨、防雾。
[0019]1.室内自然萎凋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春茶鲜叶萎凋室温度掌握在18-25℃,相对湿度68-80%;夏秋茶鲜叶室温30-32℃,相对温度60-75%。
[0020]鲜叶进厂后要求老嫩严格分开,及时分别“开筛”,其方法是青叶放到水筛后,两手持水筛平转,使鲜叶均匀撒开,一摇即成。每筛摊叶量春茶鲜叶1-1.5公斤,夏秋茶鲜叶1.5-2公斤。鲜叶摊好后,将水筛置于萎凋室内的凉青架上,不可翻动。根据萎凋叶从蒸发表面水、然后蒸发游离水、再到蒸发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白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鲜叶采摘:鲜叶采摘以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进行采摘,得到鲜叶;S2、萎凋:将S1所得的鲜叶放至水筛上后均匀撒开摊放,根据季节的不同鲜叶分为两种,一种为春茶鲜叶,另一种为夏秋茶鲜叶;春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或复式萎凋,在春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时,室内温度控制在18-25℃,相对湿度控制在68-80%,将摊放好的春茶鲜叶放置于室内萎凋36-40小时;而在春茶鲜叶采用复式萎凋时,气温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控制63-65%,将摊放好的春茶鲜叶在早晨或傍晚阳光较弱时进行轻晒,每次约晒25-30分钟,晒至叶片微热时移入室内,待热气散发后再移出室外,为此反复进行2-4次;夏秋茶鲜叶采用室内自然萎凋,室内温度控制在30-32℃,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将摊放好的夏秋茶鲜叶放置于室内萎凋36-40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天校陈元良张钟彬史步东陈赢荣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石笕茶叶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