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26240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由A组分与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为改性橡胶层,所述改性橡胶层由以下成分组成:液体丁苯橡胶: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阻尼材料
,具体是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阻尼是指摇荡系统或振动系统受到阻滞使能量随时间而耗散的物理现象。船舶或漂浮的海洋结构物在波浪中作摇荡运动时,阻尼主要是黏性阻尼、兴波阻尼等外部阻尼。阻尼材料是将固体机械振动能转变为热能而耗散的材料,主要用于振动和噪声控制。材料的阻尼性能可根据它耗散振动能的能力来衡量,评价阻尼大小的标准是阻尼系数。阻尼涂料由高分子树脂加入适量的填料以及辅助材料配制而成,是一种可涂覆在各种金属板状结构表面上,具有减振降噪功效的特种涂料。
[0003]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喷涂型阻尼材料,其在使用时,喷涂后形成的阻尼涂层,其阻尼的效果较差,且常不具备阻燃的效果,不利于在高温环境下使用,其结构不够优化、设计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由A组分与B组分组成;
[0007]所述A组分为改性橡胶层,所述改性橡胶层由以下成分组成:液体丁苯橡胶:100-300份、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改性液体异戊二烯橡胶:150-500份、蓖麻油:120-360份、二异氰酸酯:200-600份、硅烷偶联剂:10-30份、金属硅粉:50-80份、复合阻燃剂A:10-20份、韧性剂:15-35份;/>[0008]所述B组分为环氧保护层,所述环氧保护层由以下成分组成:小分子二聚酸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200-600份、白炭黑:20-40份、双氰胺:150-300份、硅灰石:400-600份、炭黑:50-150份、吸潮剂:100-200份、复合阻燃剂B:10-20份;
[0009]所述喷涂型阻尼材料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按照配比取出A组分与B组分的所有物料备用;
[0011]S2:将100-300份液体丁苯橡胶与150-500份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改性液体异戊二烯橡胶导入反应釜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物A;
[0012]S3:将200-600份二异氰酸酯倒入加热反应釜中进行加热,然后将S2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A倒入加热反应釜中,并取120-360份的蓖麻油也倒入加热反应釜中进行加热混合,搅拌均匀后获得混合物B;
[0013]S4:将S3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B与10-30份硅烷偶联剂之间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加入10-20份复合阻燃剂的再次进行搅拌均匀,最后加入50-80份金属硅粉搅拌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成混合物F;
[0014]S5:将S4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F与10-35份韧性剂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经滤网过滤后获得A组分喷料;
[0015]S6:将200-600份小分子二聚酸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20-40份白炭黑、150-300份双氰胺、400-600份硅灰石、50-150份炭黑、100-200份吸潮剂份导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获得混合物C;
[0016]S7:将S6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C与10-20份复合阻燃剂B进行搅拌混合,即可得到B组分喷料。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复合阻燃剂A与复合阻燃剂B均由三氧化二锑与氢氧化铝组成,且三氧化二锑与氢氧化铝的质量比为2:1.1。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二异氰酸酯在加热反应釜中的加热温度为50-60℃。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步骤中滤网的目数为200-400目。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韧性剂由有机硅树脂、纳米级气相白炭黑、高乙烯基的硅树脂与侧链乙烯基硅油,且机硅树脂、纳米级气相白炭黑、高乙烯基的硅树脂与侧链乙烯基硅油的比例为:7:2:1:1。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其施工步骤如下:
[0022]S1:先在工件上喷涂A组分喷料,在工件表面上形成改性橡胶层;
[0023]S2:然后在S1步骤中形成改性橡胶层的基础上进行B组分喷淋,形成环氧保护层。
[002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1步骤中在进行喷涂A组分时,喷枪喷头的温度为80-85℃。
[002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2步骤中在进行喷涂B组分时,喷枪喷头的温度为50-55℃。
[00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专利技术在改性橡胶层外在喷涂一层环氧保护层,双层综合形成阻尼件,使用高强度高韧性的环氧树脂与阻尼效果优秀的改性橡胶为主体的配合使用,制备既有阻尼效果又可以补强材料,其结构更加优化、设计更加合理。
[0028]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的蓖麻油可以提高二异氰酸酯的交联度,得到具有网状高交联度的二异氰酸酯分子,进而提高软硬段的相容性,与此同时,硅烷偶联剂的加入使硬段含量增大,使得运动时的摩擦力增大,从而使得阻尼材料的阻尼性能、耐水解性能均得到较大的提升。
[0029]本专利技术在A组分与B组分中均加入了复合阻燃剂,使其不管是内层还是外层均具备优异的阻燃性能,使其能适应高温的环境下工作,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0030]本专利技术通过金属硅粉的加入,在阻尼材料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在材料受到振动冲击时,不仅可以通过自身的剪切形变来进行耗能,还可以通过金属硅粉对阻尼材料的局部进行微观剪切作用来提高耗能。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韧性剂,由于韧性剂由有机硅树脂、纳米级气相白炭黑、高乙烯基的硅树脂与侧链乙烯基硅油组成,有机硅树脂硅树脂,本身具备阻尼的效果,并由于加入的纳米级气相白炭黑、高乙烯基的硅树脂与侧链乙烯基硅油,进而可以增加增强有机硅树脂的韧性,从而将强了A组分整体的韧性,提高阻尼材料的阻尼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由A组分与B组分组成。
[0034]A组分为改性橡胶层,改性橡胶层由以下成分组成:液体丁苯橡胶:100-300份、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改性液体异戊二烯橡胶:150-500份、蓖麻油:120-360份、二异氰酸酯:200-600份、硅烷偶联剂:10-30份、金属硅粉:50-80份、复合阻燃剂A:10-20份、韧性剂:15-35份。
[0035]B组分为环氧保护层,环氧保护层由以下成分组成:小分子二聚酸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200-600份、白炭黑:20-40份、双氰胺:150-300份、硅灰石:400-600份、炭黑:50-150份、吸潮剂:100-200份、复合阻燃剂B:10-20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涂型阻尼材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与B组分组成;所述A组分为改性橡胶层,所述改性橡胶层由以下成分组成:液体丁苯橡胶:100-300份、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改性液体异戊二烯橡胶:150-500份、蓖麻油:120-360份、二异氰酸酯:200-600份、硅烷偶联剂:10-30份、金属硅粉:50-80份、复合阻燃剂A:10-20份、韧性剂:15-35份;所述B组分为环氧保护层,所述环氧保护层由以下成分组成:小分子二聚酸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200-600份、白炭黑:20-40份、双氰胺:150-300份、硅灰石:400-600份、炭黑:50-150份、吸潮剂:100-200份、复合阻燃剂B:10-20份;所述喷涂型阻尼材料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按照配比取出A组分与B组分的所有物料备用;S2:将100-300份液体丁苯橡胶与150-500份阴离子活性聚合的改性液体异戊二烯橡胶导入反应釜中进行混合,获得混合物A;S3:将200-600份二异氰酸酯倒入加热反应釜中进行加热,然后将S2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A倒入加热反应釜中,并取120-360份的蓖麻油也倒入加热反应釜中进行加热混合,搅拌均匀后获得混合物B;S4:将S3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B与10-30份硅烷偶联剂之间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加入10-20份复合阻燃剂的再次进行搅拌均匀,最后加入50-80份金属硅粉搅拌混合,搅拌均匀后制备成混合物F;S5:将S4步骤中制备的混合物F与10-35份韧性剂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经滤网过滤后获得A组分喷料;S6:将200-600份小分子二聚酸改性双酚A环氧树脂、20-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玉立周兰康
申请(专利权)人:德清品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