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618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析系统,该系统适用于高脂溶性成分的自动快速分析和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待测样品使用多维色谱系统进行含有高脂溶性成分样品的在线前处理和分离。所述多维色谱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临界色谱部分及反相液相色谱部分,所述反相液相色谱部分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的反相液相色谱柱;所述超临界色谱部分包括超临界流动相、改性剂和超临界用填料柱。改性剂和超临界用填料柱。改性剂和超临界用填料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分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分析系统,其适用于高脂溶性成分从油脂或生物样品中的分离,尤其适用于从油脂或生物样品中分离维生素成分,属于天然物质的分离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从一些油脂或生物样品中分离高脂溶性成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现有技术中对多种分离、提取设备和方法进行了研究。
[0003]维生素成分,尤其是对维生素D成分的分离也进行了大量尝试。维生素D2(也被称为麦角钙化醇、Ergocalciferol)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Cholecalciferol)是脂溶性维生素,它们在钙代谢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生素D也影响其他代谢途径。缺乏维生素D时可导致严重的疾病,如佝偻病和骨质疏松。通常,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用于治疗或预防维生素缺乏症。维生素D也被添加到婴儿配方奶粉,以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摄入维生素D时也可能是危险的。因此,在维生素补充剂和婴儿配方食品中合适地使用维生素D在医疗和保健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4]由于维生素D含量较低,易受基质干扰,因此在检测前,样品溶液制备过程通常包括皂化、萃取等步骤。传统上,作为维生素D测定的现有方法,一般需要使用溶剂从油脂或脂肪基质中萃取,然后通过正相液相色谱(NPLC)进行清洁,进而经过反相液相色谱柱(RPLC)进行分离和检测。由于传统的基于溶剂的提取技术首先是耗时,也需要密集的劳动,并且消耗了大量的有机溶剂,因此也进行了许多尝试,以简化样品制备过程。
[0005]为了分析婴儿配方奶粉中的维生素D,开发了两种反相液相色谱的二维柱切换系统用于在线清除提取物。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和成人配方营养品中的维生素A、D3和E的方法,其一维和二维分离均基于反相色谱。样品经过皂化、萃取后,直接进样分析,一次进样即可在线完成样品中各维生素的定量分析。但是,使用RPLC清洗从油状物或脂质的基体中提取的样品时,会使得一些强疏水性的脂溶性杂质保留在RPLC柱中。杂质积累在色谱柱中时,不仅会导致检测物保留时间的改变,而且还会导致清洁柱的寿命缩短。
[0006]在另一方面,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UPLC-MS)使用更加简单的样品制备方法,用于在油性维生素补充剂、婴儿配方奶粉或生物流体中的维生素D分析。但是,通常情况下这样的方法仍然需要离线溶剂萃取过程或正相固相萃取(SPE)处理以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或成分清洗。非专利文献2涉及一种能够利用UPLC-MS/MS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脂溶性维生素A、D2、D3、α-生育酚的快速且灵敏的分析方法。但对于检测样品,仍然需要经过碱性无机物的处理以及有机溶剂的提取,在前处理的简便性方面还有改进或提高的余地。
[0007]此外,为了获得高效率的自动分析系统,仍然需要基于正相液体在线纯化油脂或脂肪样品的色谱法。然后,可以使用反相液相色谱分析分离较少的脂肪洗脱液以提供更好的分辨率。然而,由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流动相的不匹配性,难以构建柱切换系统以同时包括
正相和反相液相色谱。
[0008]此外,随着超临界流体技术的发展,也尝试了使用超临界萃取或超临界色谱分析法对物质进行提取或分离。在超临界技术中对于维生素D分离和分析中具有与NPLC相类似的保留时间和分离行为。专利文献1公开了用柱色谱从与其它组分如脱氢胆固醇、速甾醇和光甾醇的混合物中分离维生素D3或前维生素D3的方法,所述色谱柱中的流动相为超临界二氧化碳。但是该方法仅涉及合成维生素D产品后的分离或提纯。
[0009]可见,在现有技术中,对于从油脂或生物样品等成分复杂的体系中提取高脂溶性成分,尤其是提取和分离维生素D的方法在应用的便捷性、环保型、快速性等方面的改进不能说是充分的。
[0010]现有技术文献
[0011]专利文献
[0012]专利文献1:CN1144782C
[0013]非专利文献
[0014]非专利文献1:
[0015]“在线二维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婴幼儿和成人配方营养品中的维生素A、D3和E”,张艳海,《色谱》,2015年3月
[0016]非专利文献2:
[0017]“超高效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多种维生素的研究”,全思思,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技术实现思路

[001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9]上述现有技术中对于高脂溶性成分,尤其是从油脂或生物样品等成分复杂的体系中提取高脂溶性成分的方法和分析系统中,存在前处理过程复杂、溶剂消耗量大、各色谱分析之间切换缺少便利性等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多维色谱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分析高脂溶性成分,尤其是油脂或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D的方法和分析系统。本专利技术使用超临界色谱与反相液相色谱联用,能够实现简便、快速的对油脂或生物样品中含有的高脂溶性成分,尤其是维生素D进行分离,进而使用检测仪器对分离得到的维生素D进行检测和分析。
[0020]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分析系统,允许在不同色谱柱之间进行便捷、快速的切换,进而实现了快速、准确地检测高脂溶性成分。
[0021]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2]本专利技术中,使用如下方案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23]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
[0024][1].一种快速分析和检测高脂溶性成分、尤其是油脂或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D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5]S1步骤:待测样品的制备;
[0026]S2步骤:使用多维色谱系统将待测样品中的维生素D分离;以及
[0027]S3步骤:检测由S2步骤分离得到的维生素D,
[0028]所述S2步骤中,所述多维色谱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超临界色谱部分及反相液相色
谱部分,所述反相液相色谱部分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的反相液相色谱柱;
[0029]所述超临界色谱部分包括超临界流动相以及改性剂,所述改性剂选自醇类物质、腈类物质或它们的水溶液,优选为甲醇或其水溶液。
[0030][2].根据[1]所述的方法,所述超临界色谱部分包括一个超临界色谱柱;所述反相液相色谱部分中包括两个反相液相色谱柱。
[0031][3].根据[1]或[2]所述的方法,所述多维色谱系统中的色谱柱通过多通阀组进行连接。
[0032][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超临界色谱部分中,
[0033]固定相选自极性基团改性的硅胶,所述极性基团选自羟基、氨基或氰基,优选地,所述改性的硅胶选自二醇基硅胶;
[0034]流动相为超临界二氧化碳。
[0035][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反相液相色谱部分中:
[0036]固定相选自疏水基团改性的硅胶,所述疏水基团选自烷基,优选地,所述改性的硅胶选自C18-硅胶;
[0037]所述流动相为极性有机溶剂或其水溶液。
[0038][6].根据[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自动进样装置;多维色谱系统,其包括超临界色谱柱、以及一个或多个反相液相色谱柱,其中,在超临界色谱柱中非极性物质被洗脱去除,弱极性物质被超临界色谱柱的固定相吸附后被进一步的输送到反相液相色谱柱中;柱温箱,用于放置色谱柱;液相泵,用于向所述超临界色谱柱输送改性剂、以及向所述一个或多个反相液相色谱柱输送流动相;以及质谱检测仪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选自醇类物质、腈类物质或它们的水溶液。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色谱系统中的超临界色谱柱以及一个或多个反相液相色谱柱之间通过多通阀组进行连接或连接的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被所述超临界色谱柱吸附的弱极性物质仅在所述改性剂的作用下被输送到反相液相色谱柱中,并在该反相液相色谱柱中去除从超临界色谱柱中流出的超临界流动相。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维色谱系统包括一个反相液相色谱柱,被所述超临界色谱柱吸附的弱极性物质仅在改性剂的作用下被输送到反相液相色谱柱中,并在该反相液相色谱柱中去除从超临界色谱柱中流出的超临界流动相,然后,弱极性物质在该反相液相色谱柱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彦丽滨田尚树端裕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