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类化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09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蒽类化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蒽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通过TTA(三线态三线态电子湮灭)发光机理发光的蓝色荧光单元作为核(客体材料单元)、以柔性非共轭侧链L作为连接单元,以芳胺基或杂芳胺基结构(主体结构单元)作为末端的蒽类化合物。所述蒽类化合物通过主体材料单元、连接单元L和客体材料单元之间的配合后,具备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适合于溶剂加工法制备OLED器件。OLED器件。OLED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蒽类化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电致发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蒽类化合物、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

技术介绍

[0002]OLED器件主要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构建,一种是真空蒸镀方式,一种是溶液加工的方式。虽然目前大量的OLED器件是通过真空蒸镀方式来制备的,但通过该种方式制备的生产成本高,制备大尺寸面板难度大。而通过溶液加工如旋涂、丝网印刷、喷墨打印方式这一类比较简单的制备方法适合制备大面积器件,同时又能降低成本。根据研究报道,部分通过溶液加工的器件的性能已经和蒸镀方式加工的器件性能相当。而适合溶液加工方式的OLED材料是溶液加工型OLED器件的关键。
[0003]然而,溶液加工型发光材料包括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小分子、聚合物材料等等。而其中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小分子发光材料的结晶性和聚集倾向明显;聚合物材料虽然可以具有良好的溶液加工性能,但其分子量不确定,批次稳定性略差,影响器件性能。
[0004]因此,目前已有的适合溶液加工方式的OLED材料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蒽类化合物,其结构和分子量确定,溶液加工性能良好,且具有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适合于溶剂加工法制备OLED器件。
[0006]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蒽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0008][0009]其中,
[0010]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杂芳基;
[0011]L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20亚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20亚杂烷基;
[0012]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胺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杂芳胺基。
[0013]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包括发光层;其中,所述发光层的材料包括上述的蒽类化合物。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通过TTA(三线态三线态电子湮灭)发光机理发光的蓝色荧光单元作为发光单元、以柔性非共轭侧链L作为连接单元、以芳胺基或杂芳胺基(例如咔唑类或者三苯胺类衍生物)结构作为树枝分叉的树枝状大分子蒽类化合物。其中,所述发光单元相当于客体材料单元,可通过三线态电子湮灭机理发蓝色荧光,影响化合物的发光颜色和发光效率。所述末端的咔唑类衍生物结构相当于主体材料单元,通过连接单元L与客体材料单元连接在一起,使得整个结构单元兼有主体材料和客体材料,实现了客体发光单元的四周被主体材料单元围绕,其形成的枝杈状结构使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空间位阻提高,可避免客体材料发光单元产生的三线态激子的浓度淬灭,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本专利技术的蒽类化合物通过主体材料单元、连接单元L和客体材料单元之间的配合后,具备良好的空穴传输能力,适合于溶剂加工法制备OLED器件。
[0016]发光单元与咔唑结构单元以非共轭链的连接在一起,还可避免由于主客体共混导致的相分离或者部分聚集对器件的影响,能够提高该材料的溶液加工性能。
[0017]相比于聚合物发光材料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蒽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子量确定,批次稳定性好。而相对于小分子结构材料,本专利技术的蒽类化合物同时包含主体结构和客体结构的材料,该材料能够形成良好的无定型薄膜,适合通过溶液加工的方式制备器件,能够降低器件的制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以下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1]本专利技术所述化合物中,当任何变量(例如R3、R4等)在任何组分中出现超过一次,则其每次出现的定义独立于其它每次出现的定义。同样,允许取代基及变量的组合,只要这种组合使化合物稳定。自取代基划入环系统的线表示所指的键可连接到任何能取代的环原子上。
[0022]一种蒽类化合物,所述蒽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
[0023][0024]其中,
[0025]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芳基、或亚杂芳基;
[0026]L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20亚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20亚杂烷基;
[0027]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胺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杂芳胺基。
[0028]术语“烷基”可为1至20、1至10或者1至4。当需要大取代基时,烷基的碳数可为例如3至20。烷基的实例可非限制性地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丁基、2-乙基丁基、3,3-二甲基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1-甲基戊基、3-甲基戊基、2-乙基戊基、4-甲基-2-戊基、正己基、1-甲基己基、2-乙基己基、2-丁基己基、正庚基、1-甲基庚基、2,2-二甲基庚基、2-乙基庚基、2-丁基庚基、正辛基、叔辛基、2-乙基辛基、2-丁基辛基、2-己基辛基、3,7-二甲基辛基、正壬基、正癸基、金刚烷基、2-乙基癸基、2-丁基癸基、2-己基癸基、2-辛基癸基、正十一烷基、正十二烷基、2-乙基十二烷基、2-丁基十二烷基、2-己基十二烷基、正十三烷基、正十四烷基、正十五烷基、正十六烷基、2-乙基十六烷基、2-丁基十六烷基、正十七烷基、正十八烷基、正十九烷基、正二十烷基等。
[0029]术语“亚烷基”指的是二价的烷基。
[0030]术语“亚杂烷基”优选具有1~20个碳原子的亚烷基中一个或多个单独的氢原子或-CH
2-基团独立地被S、O、NH或卤素等杂原子取代后的基团。可包括亚烷氧基、亚氧烷氧基、亚硫代烷氧基、亚氮烷氧基、亚烷胺基、氧烷胺基等。
[0031]术语“芳基”指来自芳族烃环的任意的官能团或取代基。芳基可为单环芳基或多环芳基。芳基的环碳数可为6至50、6至30、6至20或6至15。单环芳基包括苯基及其同系物;多环芳基可包括多苯代脂肪烃基、联苯基和联多苯基、稠环芳基等。多苯代脂肪烃的实例可非限制性地包括二苯甲烷、三苯甲烷、1,2-二苯基乙烯等。联多苯可非限制性地包括对位联多苯、间位联多苯等;联多苯可非限制性地包括联三苯或联四苯等。稠环芳烃表现为两个碳原子被两个相邻的环共用。芳基的实例可非限制性地包括苯基、萘基、芴基、蒽基、菲基、联苯基、三联苯基、四联苯基、五联苯基、六联苯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蒽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Ⅰ所示:其中,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芳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杂芳基;L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20亚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20亚杂烷基;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胺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杂芳胺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具有5~25个环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芳基、或者具有5~25个环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亚杂芳基;所述亚杂芳基中的杂原子选自氮、氧或硫;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具有5~60个环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芳胺基、或者具有5~60个环原子的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杂芳胺基。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以下基团:亚苯基、亚噻吩基、亚呋喃基、亚吡咯基、亚吡啶基、亚吡嗪基、亚联苯基、亚三联苯基、亚萘基、亚蒽基、亚菲基、亚咔唑基或亚三苯胺基;其中,Ar1和Ar2分别独立地选自的所述基团未被取代或被1~6个基团R3取代,所述R3选自苯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吡啶基、吡嗪基、联苯基、三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咔唑基或三苯胺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选自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12亚烷基、或者被取代或未被取代的C2~C12亚杂烷基;其中,所述亚杂烷基中的杂原子选自氧、氮或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蒽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L选自以下基团:C2~C12直链亚烷基、C2~C12支链亚烷基、C2~C12亚氧烷氧基、C2~C12亚烷氧基、C2~C12亚氮烷氧基或C2~C12亚烷胺基。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蒽类化合物,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江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聚华印刷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