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7609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包括机体,机体中开有气缸孔,气缸孔中安装缸套,缸套上部分露出机体顶部,缸套露出部分外周套设垫块,垫块下端加工冷却水道和冷却水道进口,缸套与垫块上方设置气缸垫。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发动机适当加大冲程,以达到提升发动机排量的目的。可借用原发动机的机体、缸盖、气缸垫等重要零部件,稍作工艺调整或补充加工即可。具有改动少、冷却性好、投入少,重要件通用性好的特点。重要件通用性好的特点。重要件通用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内燃机
,涉及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发动机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也在不断提升。对发动机排量的适度提升,以提升发动机在低速段的扭矩值,对于非道路发动机尤为重要。
[0003]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增压和增压中冷的发动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发动机低转速区,1000rpm~1400rpm,废气能量有限,废气涡轮增压器的转速低,增压器的效能尚未完全发挥,通过增压器提升发动机低速段的扭矩很困难,采用VNT增压器,成本增加约为原增压器价格的2倍。非道路机械,发动机长期工作在低速段,影响VNT增压器的可靠性。对原发动机机体直接做加大冲程设计,机体上端面抬高后,机体加工线无法通过,原机体加工线无法使用。机体铸造的造芯线、加工线,需重新调整和投入,投资风险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能解决投资风险大的问题。
[0005]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中开有气缸孔,所述气缸孔中安装缸套,所述缸套上部分露出所述机体顶部,所述缸套露出部分外周套设垫块,所述垫块下端加工冷却水道和冷却水道进口,所述缸套与所述垫块上方设置气缸垫。
[000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上端面加工机体出水孔,所述垫块底部开有缸套第一通孔,所述缸套第一通孔上方设置缸套第二通孔,所述缸套第一通孔侧面开有垫块入水孔,所述缸套第一通孔通过导流槽连通所述垫块入水孔,所述垫块上端面设有出水流槽,所述出水流槽连通所述垫块入水孔。
[000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孔上部外周开有缸套定位槽,所述缸套上部外周设置缸套定位凸缘,所述缸套定位凸缘位于所述缸套定位槽中。
[000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块厚度与所述缸套露出所述机体部分的尺寸保持一致。
[000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槽(11)宽度为2
±
1mm,深度为1
±
0.5mm。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垫块4厚度为5~18mm。
[0011]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2]1、本技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对原型发动机稍作改动,适当加大发动机的冲程提升发动机的排量,提升发动机的扭矩值,改善发动机的加速性、低速段的动力性。发动机改动小,成本增加不多,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延长了原型发动机的产品生命周期。
[0013]2、本技术具有改动少、冷却性好、投入少,重要件通用性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机体上端面示意图。
[0016]图3为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8]图1-3中,包括第一道活塞环1、缸套2、气缸垫3、垫块4、机体5、机体出水孔6、气缸孔7、缸套第一通孔8、缸套第二通孔9、垫块入水孔10、导流槽11、出水流槽12、冷却腔13等。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包括机体5,机体5中开有气缸孔7,气缸孔7上部外周开有缸套定位槽, 气缸孔7中安装缸套2,缸套2上部外周设置缸套定位凸缘,缸套定位凸缘位于缸套定位槽中,完成机体5与缸套2的定位。
[0020]机体5为发动机原行程的尺寸,缸套2为增加冲程后的尺寸,故缸套2上部分露出机体5顶部,缸套2露出机体5顶部的长度与加长的发动机冲程保持一致,缸套2其它的配合尺寸、压紧方式、材质不变,有较好的沿用性和通用性。缸套2露出机体5顶部的部分,其外周套设垫块4,垫块4厚度h与缸套2加高的尺寸保持一致,达到适当提升发动机排量的目的,又能保证零部件的可靠性。垫块4上保留了与机体5上端面接通的冷却水孔、润滑油孔,其坐标位置、孔径保持一致。垫块4下端加工冷却水道和冷却水道进口,将冷却水从机体5的冷却水引入。
[0021]缸套2与垫块4上方设置气缸垫3,缸盖螺栓依次通过气缸垫3、垫块4拧入机体5,使缸套2、垫块4、机体5三者固定。
[0022]如图2所示,在机体5上端面,在每个气缸孔7外周上,加工2~3个机体出水孔6,将机体中原有的冷却水引入垫块4。机体出水孔6位置避开其它孔,保持合理的距离,见图2。
[0023]如图3所示,垫块4底部开有缸套第一通孔8(虚线部分),缸套第一通孔8上方设置缸套第二通孔9,缸套2露出部分位于缸套第一通孔8和缸套第二通孔9中,每个缸套第一通孔8侧面开有2-3个垫块入水孔10,垫块入水孔10贯穿垫块4上下端。垫块入水孔10其坐标位置与机体上的机体出水孔6保持一致。缸套第二通孔9与缸套2外圆间隙配合,其间保持0.5~1的间隙,以保证有冷却水流通。缸套第一通孔8比缸套第二通孔9大1~2mm。缸套第一通孔8连通导流槽11一端,导流槽11另一端连通垫块入水孔10。通过上述水路,将冷却水引入到缸套止口上端和第一道活塞环1附近。
[0024]如图3所示,在垫块4上端面的加工出水流槽12,出水流槽12连通垫块入水孔10。出水流槽12的宽度和深度保持合理的范围,出水流槽12与螺栓孔避让,通过圆弧过渡,通过合理布置的冷却水路,降低了缸套2热负荷,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
[0025]活塞上部外周套设第一道活塞环1,冷却水道降低了第一道活塞环1的热负荷,提升发动机的可靠性。
[0026]如图3所示垫块4其余的水孔、油孔,与机体上端面原有的水孔、油孔接通,各孔的孔坐标尺寸、直径大小均保持不变,功能保持不变。
[0027]如图3所示,垫块4上下端面水孔、油孔周围的密封采用硅橡胶丝网密封技术,密封线保持宽度2.0
±
0.5,高度0.07-0.15。缸盖螺栓受力拧紧,缸盖压紧气缸垫3,通过气缸垫
3,将缸套2、垫块4,分别压紧在机体5的定位止口面上和机体的上平面上,起到密封作用。
[0028]本结构专利,发动机设计改动小,成本增加不多,又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延长了原型发动机的产品生命周期,避免了先期机体加工线的投资风险,适应性好。
[0029]导流槽11宽度c1为2
±
1mm,深度h2为1
±
0.5mm。
[0030]垫块4厚度h为5~18mm。
[0031]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32]冷却水从机体出水孔6离开机体5,通过垫块入水孔10进入垫块4中,一部分从导流槽11进入缸套第一通孔8、缸套第二通孔9、缸套2上部分组成的冷却腔13,该冷却腔13上端由气缸垫3底部密封,下端由机体5顶部密封。另一部分进入出水流槽12对缸套2冷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包括机体(5),所述机体(5)中开有气缸孔(7),所述气缸孔(7)中安装缸套(2),所述缸套(2)上部分露出所述机体(5)顶部,所述缸套(2)露出部分外周套设垫块(4),所述垫块(4)下端加工冷却水道和冷却水道进口,所述缸套(2)与所述垫块(4)上方设置气缸垫(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增加发动机冲程的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5)上端面加工机体出水孔(6),所述垫块(4)底部开有缸套第一通孔(8),所述缸套第一通孔(8)上方设置缸套第二通孔(9),所述缸套第一通孔(8)侧面开有垫块入水孔(10),所述缸套第一通孔(8)通过导流槽(11)连通所述垫块入水孔(10),所述垫块(4)上端面设有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灵辉沈黎明赵泽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四达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